字词 | 暗示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暗示法 不鲜明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而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使对方自己领悟。 三国时,曹丕和曹植是同母兄弟,他们的父亲是魏王曹操。曹植生得聪明伶俐,很受父亲的爱怜。曹操一度曾想让他作为继承人,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由曹丕继位。虽然如此,兄弟间已产生了严重的矛盾。曹丕做了皇帝后,处处排挤压制曹植,最后竟想置曹植于死地。一天,曹植被召进宫。他踏进大厅,见气氛异乎寻常。曹丕拉长着脸端坐中央,两旁分坐几个杀气腾腾的武将。曹丕叫曹植坐下,寒暄几句后,说:“朝中文武官员,都说你才华横溢,不过也有人怀疑你的诗文是有人代笔的,是真是假,请你今天当众写一点,以正视听。你我是兄弟,就以兄弟之情作一首诗。限你在这厅上走七步作成,七步之内完不成,立刻斩首!”曹植听后,顿时悲愤交集,他万万没料到一母所生的哥哥会对他如此狠毒,名为命题作诗,实为谋害。他边走边想,还没走完七步,便吟出六句诗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豆和豆萁是同根生的,暗示他和曹丕本是一母所生。如今豆萁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倍受煎熬,犹如曹丕忘情无义地迫害他,落得豆萁烧尽,豆儿煮烂,同归于尽的下场。 运用暗示法可避免因直抒己见而造成的面对面的冲突。在不损害对方尊严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意图、心志表现出来,使对方易于接受,以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暗示法 暗示法anshifa在自然状态下,用间接、含蓄的方式影响儿童的思想、行为,使儿童思想行为向着教育者期望的方向变化的一种德育方法。暗示法强调环境的创设,让儿童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发生变化。暗示可以通过语言、表情、手势、行为等形式进行。暗示法可划分为直接暗示法、间接暗示法、自然暗示法等。暗示法的作用与暗示人的特征与被暗示人的特征有关,如性别、年龄、性格特点、权力、威望、知识经验、接受能力、理解水平等。对幼小儿童,行为暗示起的作用大,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使用语言暗示、手势暗示等。暗示法只有在适当的场合、情境中才能发挥效用,可以结合其他德育方法使用。 ☚ 环境陶冶法 综合教育法 ☛ 暗示法 暗示法心理学名词,在采访活动中,记者和采访对象配合默契,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对方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表现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及信念。暗示一般多采取语言的形式,也可用手势、表情或其他暗号来进行。暗示可以来自别人,也可来自自己,后者称为自我暗示。人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都能接受暗示的影响。记者在应用暗示法时,一定要用意良好,态度真诚。 ☚ 瑜伽效应 新闻记者入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