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晁补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共2首 (词)宋· 檀口星眸,艳如桃李情柔惠。 据我心里。 不肯相抛弃。 哭怕人猜,笑又无滋味。 忡忡地。 系人心里。 一句临岐誓。 (词)宋· 回雁风微,养花浓淡天容好。 似春知道。 吉梦佳辰到。 共乐春台,携手蓬莱小。 同倾祷。 愿春不老。 岁岁寻芳草。 共2首 (词)宋· 春辞我向何处。 怪草草、夜来风雨。 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殢春且住。 春回常恨寻无路。 试向我、小园徐步。 一阑红药,倚风含露。 春自未曾归去。 (词)宋· 雪晴闲步花畔。 试屈指、早春将半。 樱桃枝上最先到,却恨小梅芳浅。 忽惊拂水双来燕。 暗自忆、故人犹远。 一分风雨占春愁,一来又对花肠断。 共2首 (词)宋· 休说将军,解弯弓掠地,昆岭河源。 綵笔题诗,绿水映红莲。 算总是、风流馀事,会须行乐芳年。 况有一部,随轩脆管繁弦。 多情旧游尚忆,寄秋风万里,鸿雁天边。 未学元龙,豪气笑求田。 也莫为、庭槐兴叹,便伤摇落凄然。 后会一笑,犹堪醉倒花前。 (词)宋· 诸阮英游,尽千钟饮量,百丈词源。 对舞春风,螺髻小双莲。 念两处、登高临远,又伤芳物新年。 此泪不待,桓伊危柱哀弦。 身闲未应无事,趁栽梅径里,插柳池边。 野鹤飘飖,幽兴在青田。 也莫话、书生豪气,更铭功业燕然。 毕竟得意,何如月下花前。 共1首 (词)宋· 小楼新创堪临远。 一带寒山都入眼。 人间应未觉春归,楼上已先变柳眼。 风威自与微阳战。 雪意不遮残腊换。 少须文栋燕双回,来看东城花一片。 共1首 (词)宋· 人间花老,天涯春去,扬州别是风光。 红药万株,佳名千种,天然浩态狂香。 尊贵御衣黄。 未便教西洛,独占花王。 困倚东风,汉宫谁敢斗新妆。 年年高会维阳。 看家誇绝艳,人诧奇芳。 结蕊当屏,联葩就幄,红遮绿绕华堂。 花面映交相。 更秉蕳观洧,幽意难忘。 罢酒风亭,梦魂惊恐在仙乡。 共1首 (词)宋·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 东皋新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 堪爱处。 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 无人独舞。 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 儒冠曾把身误。 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 君试觑。 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 功名浪语。 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共1首 (词)宋· 歌阕琼筵,暗失金貂侣。 说衷肠、丁宁嘱付。 棹举帆开,黯行色、秋将暮。 欲去。 待却回、高城已暮。 渔火烟村,但触目伤离绪。 此情向、阿谁分诉。 那里思量,争知我,思量苦。 最苦。 睡不著、西风夜雨。 共1首 (词)宋· 牵人意。 高堂照碧临烟水。 清秋至。 东山时伴,谢公携妓。 黄菊虽残堪泛蚁。 乍寒犹有重阳味。 应相记。 坐中少个,孟嘉狂醉。 共1首 (词)宋·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 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 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共1首 (词)宋· 春又去,似别佳人幽恨积。 闲庭院,翠阴满,添昼寂。 一枝梅最好,至今忆。 正梦断,炉烟袅,参差疏帘隔。 为何事、年年春恨,问花应会得。 共1首 (词)宋· 去年时。 正愁绝,过却红杏飞。 沈吟杏子青时。 追悔负好花枝。 今年又春到,傍小阑、日日数花期。 花有信,人却无凭,故教芳意迟迟。 及至待得融怡。 未攀条拈蕊,又叹春归。 怎得春如天不老,更教花与月相随。 都将命、拚与酬花,似岘山、落日客犹迷。 尽归路,拍手拦街,笑人沈醉如泥。 共1首 (词)宋· 往岁真源谪去。 红泪扬州留住。 饮罢一帆东,去入楚江寒雨。 无绪。 无绪。 今夜秦淮泊处。 共1首 (词)宋· 跨鹤扬州一梦回。 东风拂面上平台。 阆苑花前狂覆酒。 拍手。 东风骑凤却教来。 谪好伯阳丹井畔。 官满。 平台还见片帆开。 上界虽然官府好。 总道。 散仙无事好追陪。 共1首 (词)宋· 暮草蛩吟噎。 暗柳萤飞灭。 空庭雨过,西风紧,飘黄叶。 卷书帷寂静,对此伤离别。 重感叹、中秋数日又圆月。 沙觜樯竿上,淮水阔。 有飞凫客,词珠玉,气冰雪。 且莫教皓月,照影惊华发。 问几时、清尊夜景共佳节。 共1首 (词)宋· 晓曈昽。 风和雨细,南园次第春融。 岭梅犹妒雪,露桃云杏,已绽碧呈红。 一年春正好,助人狂、飞燕游蜂。 更吉梦良辰,对花忍负金钟。 香浓。 博山沈水,小楼清旦,佳气葱葱。 旧游应未改,武陵花似锦,笑语相逢。 蕊宫传妙诀,小金丹、同换冰容。 况共有、芝田旧约,归去双峰。 共1首 (词)宋· 萍蓬行路。来不多时还遣去。 会有重来。还把清樽此地开。 隋河杨柳。见我五年三执手。 红泪多情。待得重来走马迎。 共1首 (词)宋· 喜秋晴。 淡云萦缕,天高群雁南征。 正露冷初减兰红,风紧潜雕柳翠,愁人漏长梦惊。 重阳景物凄清。 渐老何时无事,当歌好在多情。 暗自想、朱颜并游同醉,宦名缰锁,世路蓬萍。 难相见,赖有黄花满把,从教绿酒深倾。 醉休醒。 醒来旧愁旋生。 共1首 (词)宋· 天惜中秋,三夜淡云,占得今宵明月。 孟陬岁好,金风气爽,清时挺生贤哲。 相门出相,算钟庆、自应累叶。 乍归来,暂燕处,共仰赤松高辙。 想人生、会须自悦。 浮云事,笑里尊前休说。 旧有衮衣,公归未晚,千岁盛明时节。 命圭相印,看重赏、晋公勋业。 济生灵,共富寿,海山天阔。 共10首 (词)宋· 尽说彭门新半刺,昆吾剸玉如泥。 功名馀事不须为。 才情诗里见,风味酒边知。 好在阿咸同老也,青云往岁心期。 千钟百首兴来时。 伯伦从妇劝,元亮信儿痴。 (词)宋· 常记河阳花县里,恰如饭颗山逢。 春城何处满丝桐。 纶巾并羽扇,君有古人风。 重向梁王台畔见,黄花绿酒谁同。 新诗别后寄南鸿。 回头思照碧,人在白云中。 (词)宋· 马上匆匆听鹊喜,朦胧月淡黄昏。 碧罗双扇拥朝云。 粉光先辨脸,朱色怎分唇。 暂别宝奁蛛网遍,春风泪污榴裙。 香笺小字寄行云。 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 (词)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惟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词)宋· 君似苍崖千仞竹,一枝孤映蒿萧。 箪瓢不减万钟豪。 闲情搔短发,佳句咏纤腰。 罢酒兰舟回楚柂,相思何处今宵。 淮南幽桂水云饶。 他年春草恨,应有小山招。 (词)宋· 十岁儿曹同砚席,华裾织翠如葱。 一生心事醉吟中。 相逢俱白首,无语对西风。 莫道尊前情调减,衰颜得酒能红。 可怜此会意无穷。 夜阑人总睡,独绕菊花丛。 (词)宋· 离别寻常今白首,更须竹雨萧萧。 不应都占世间豪。 清风居士手,杨柳洛城腰。 文字功名真自误,从今好月良宵。 只消怜取董娇饶。 修门君自到,不用我词招。 (词)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 松间药臼竹间衣。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词)宋· 自古齐山重九胜,登临梦想依依。 偶来恰值菊花时。 难逢开口笑,须插满头归。 昨夜一江风色好,平明秋浦帆飞。 可怜如赴使君期。 且当酬令节,不用叹斜晖。 (词)宋· 曾唱牡丹留客饮,明年何处相逢。 忽惊鹊起落梧桐。 绿荷多少恨,回首背西风。 莫叹今宵身是客,一尊未晓犹同。 此身应似去来鸿。 江湖春水阔,归梦故园中。 共1首 (词)宋· 百紫千红,占春多少,共推绝世花王。 西都万户,擅名不为姚黄。 漫肠断巫阳。 对沈香亭北新妆。 记清平调,词成进了,一梦仙乡。 天葩秀出无双。 倚朝晖,半如酣醉成狂。 无言自省,檀心一点偷芳。 念往事情伤。 又新艳曾说滁阳。 纵归来晚,君王殿后,别是风光。 共2首 (词)宋· 睡起临窗坐,妆成傍砌闲。 春来莫卷绣帘看。 嫌怕东风吹恨、在眉间。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蓦然收袖倚栏干。 一向思量何事、点云鬟。 (词)宋· 霜细犹欺柳,风柔已弄梅。 东园槌鼓赏新醅。 唤取舞裙歌扇、探春回。 妙舞堪千盏,长歌可百杯。 笑人将恨上春台。 劝我十分一举、两眉开。 共2首 (词)宋· 天街月照珠帘粉。 亸辔曾相近。 繁华乐事老来慵,对酒尚怜佳景。 王孙年少,风流应更,无奈春愁闷。 幽期莫误香闺恨。 罗带今朝褪。 月圆花好一般春,触处总堪乘兴。 有人惆怅,何如归好,相见凭君问。 (词)宋· 年年不放春闲了。 今岁衔杯少。 来时柳上浅金黄,归路玉绵吹帽。 惜春长似,五陵狂俊,不道朱颜老。 斜烟薄雨青林杳。 犹有莺声到。 西园红艳绿盘龙,辜负一年春好。 锦城乐事,不关愁眼,何似还家早。 共2首 (词)宋· 山水光中原无暑。是我消魂别处。 只有多情雨。会人深意留人住。 不见梅花来已暮。未见荷花又去。 图画他年觑。断肠千古苕溪路。 (词)宋· 消暑楼前双溪市。尽住水晶宫里。 人共荷花丽。更无一点尘埃气。 不会史君匆匆至。又作匆匆去计。 谁解连红袂。大家都把兰舟系。 共3首 (词)宋· 叶舟容易。 行尽江南地。 南雁断,无书至。 怜君羁旅处。 见我飘蓬际。 如梦寐。 当年阆苑曾相对。 休说深心事。 但付狂歌醉。 那更话,孤帆起。 水精溪绕户。 云母山相砌。 君莫去。 只堪伴我溪山里。 (词)宋· 玉京仙侣,同受琅函结。 风雨隔,尘埃绝。 霞觞翻手破,阆苑花前别。 鹏翼敛,人间泛梗无由歇。 岂忆山中酒,还共溪边月。 愁闷火,时间灭。 何妨心似水,莫遣头如雪。 春近也,江南雁识归时节。 (词)宋· 江头苑外。 常记同朝退。 飞骑轧,鸣珂碎。 齐讴云绕扇,赵舞风回带。 严鼓断,杯盘藉草犹相对。 洒涕谁能会。 醉卧藤阴盖。 人已去,词空在。 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 重感慨,惊涛自卷珠沉海。 共2首 (词)宋· 终岁忆春回,西园行尽。 欢喜梅梢上春信。 去年携手,暗约芳时还近。 燕来莺又到,人无准。 凭谁向道,流光一瞬。 佳景闲过舞衣褪。 春归何处,又对飞花难问。 旧欢都未遇,成新恨。 (词)宋· 常岁海棠时,偷闲须到。 多病寻芳懒春老。 偶来恰值,半谢妖娆犹好。 便呼诗酒伴,同倾倒。 繁枝高荫,疏枝低绕。 花底杯盘花影照。 多情一片,恨我归来不早。 断肠铺碎锦,门前道。 共2首 (词)宋· 往事临邛,旧游雅态羞重忆。 解赋才高,好音情慧,琴里句中暗识。 正当年、似阆苑琼枝,朝朝相倚。 便涤器何妨,当垆正好,镇同比翼。 谁使褰裳佩失,推枕云归,惆怅至今遗恨积。 双鲤书来,大刀诗意,纵章台、青青似昔。 重寻事,前度刘郎转愁寂。 谩赢得。 对东风、对花叹息。 (词)宋· 别日常多,会时常少天难晓。 正喜花开,又愁花谢,春也似人易老。 惨无言、念旧日朱颜,清欢莫笑。 便苒苒如云,霏霏似雨,去无音耗。 追想墙头梅下,门里桃边,名利为伊都忘了。 血写香笺,泪封罗帕,记三日、离肠恨搅。 如今事,十二楼空凭谁到。 此情悄。 拟回船、武陵路杳。 共2首 (词)宋· 田野闲来惯。 睡起初惊晓燕。 樵青走挂小帘钩,南园昨夜,细雨红芳遍。 平芜一带烟光浅。 过尽南归雁。 江云渭树俱远。 凭阑送目空肠断。 好景难常占。 过眼韶华如箭。 莫教鶗鴂送韶华,多情杨柳,为把长条绊。 清尊满酌谁为伴。 花下提壶劝。 何妨醉卧花底,愁容不上春风面。 (词)宋· 二月春犹浅。 去年樱桃开遍。 今年春色怪迟迟,红梅常早,未露胭脂脸。 东君故遣春来缓。 似会人深愿。 蟠桃新镂,双盏相期,似此春长远。 共3首 (词)宋· 丝管闹南湖,湖上醉游时晚。 独看小桥官柳,泪无言偷满。 坐中谁唱解愁词,红妆劝金盏。 物是奈人非是,负东风心眼。 (词)宋· 风雨过中秋,愁对画帘银烛。 那更气迟节晚,负重阳金菊。 月期花信尚参差,功名更难卜。 何事四时俱好,□一杯一曲。 (词)宋· 归路苦无多,正值早秋时节。 应是画帘灵鹊,把归期先说。 就中风送马蹄轻,人意渐欢悦。 此夜醉眠无梦,任西楼斜月。 共3首 (词)宋· 小小盈盈珠翠。 忆得眉长眼细。 曾共映花低语,已解伤春情意。 重向溪堂,临风看舞梁州,依旧照人秋水。 转更添姿媚。 与问阶上,簸钱时节,记微笑,但把纤腰,向人娇倚。 不见还休,谁教见了厌厌,还是向来情味。 (词)宋· 斜日东风深院。 绣幕低迷归燕。 潇洒小屏娇面,髣髴灯前初见。 与选筵中,银盆半折姚黄,插向凤凰钗畔。 微笑遮纨扇。 教展香裀,看舞霓裳促遍。 红飐翠翻,惊鸿乍拂秋岸。 柳困花慵,盈盈自整罗巾,须劝倒金盏。 (词)宋· 脸色朝霞红腻。 眼色秋波明媚。 云度小钗浓鬓,雪透轻绡香臂。 不语凝情,教人唤得回头,斜盼未知何意。 百态生珠翠。 低问石上,凿井何由及底。 微向耳边,同心有缘千里。 饮散西池,凉蟾正满纱窗,一语系人心里。 共3首 (词)宋· 帐饮都门春浪惊。 东飞身与白鸥轻。 淮山一点眼初明。 谁使梦回兰芷国,却将春去凤凰城。 樯乌风转不胜情。 (词)宋· 江上秋高风怒号。 江声不断雁嗷嗷。 别魂迢递为君销。 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 碧纱窗外有芭蕉。 (词)宋· 雨过园亭绿暗时。 樱桃红颗压枝低。 绿兼红好眼中迷。 荔子天教生处远,风流一种阿谁知。 最红深处有黄鹂。 共3首 (词)宋· 红日葵开,映墙遮牖,小斋端午。 杯展荷金,簪抽笋玉,幽事还堪数。 绿窗纤手,朱奁轻缕。 争斗彩丝艾虎。 想沈江怨魄归来,空惆怅、对菰黍。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蜡酒深斟,菖菹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算何须、楚王雄风,方消畏暑。 (词)宋· 银烛将残,玳筵初散,依旧愁绪。 醉里凝眸,娇来纵体,此意难分付。 怜伊只似,风前轻燕,好语暂来还去。 重楼静,珠帘休下,待扫画梁留住。 青娥皓齿,云鬟花面,见了绮罗无数。 只你厌厌,教人竟日,一点无由诉。 如今拼了,萦眠惹梦,没个顿身心处。 深诚事,骖鸾解佩,是许未许。 (词)宋· 松菊堂深,芰荷池小,长夏清暑。 燕引雏还,鸠呼妇往,人静郊原趣。 麦天已过,薄衣轻扇,试起绕园徐步。 听衡宇、欣欣童稚,共说夜来初雨。 苍菅径里,紫葳枝上,数点幽花垂露。 东里催锄,西邻助饷,相戒清晨去。 斜川归兴,翛然满目,回首帝乡何处。 只愁恐、轻鞭犯夜,灞陵旧路。 共3首 (词)宋· 黄花过也。 月酒何曾把。 寒蝶多情爱潇洒。 晴日双双飞下。 沈吟独倚朱阑。 采芳贻向□边。 枕上醉排金靥,幽香付与谁怜。 (词)宋· 寒风雁度。 声向千门去。 也到文闱校文处。 也到文君绣户。 背灯解带魂惊。 长安此夜秋声。 早是夜寒不寐,五更风雨无情。 (词)宋· 炎天畏景。 午漏那堪永。 何苦相仍愁簿领。 短壑清溪牵兴。 瑶台月下曾逢。 何由却睹冰容。 一笑为驱烦暑,故人元是清风。 共3首 (词)宋· 百花含蓓东风里。南园小雨朱扉启。 春色一年年。年年花共妍。 清谈招隐去。莫认如宾处。 华发好风光。林间此味长。 (词)宋· 玉京不许尘容到。疏慵只合疏慵老。 鸥鸟共烟波。田夫与醉歌。 忘怀无物我。莫似陈惊坐。 勋业付长闲。西山爽气间。 (词)宋· 丝篁斗好莺羞巧。红檀微映燕脂小。 当座敛双蛾。曲中幽恨多。 知君怜舞袖。舞要歌成就。 独舞不成妍。因歌舞可怜。 共4首 (词)宋· 东君密意在花心。 飞雪戏妆林。 多情定怪春来晚,故穿花、千点深深。 烟柳上轻,风丝漫袅,楼阁晚还阴。 雕梁双燕悄来音。 帘幕镇沉沉。 西城未有花堪采,醉狂兴、冷落难禁。 应约万红,商量细细,留向未开寻。 (词)宋· 飞凫仙令气如虹。 脱屐向尘笼。 凌烟画像云台议,似眼前、百草春风。 盏里圣贤,壶中天地,高兴更谁同。 应怀得隽大明宫。 无事老冯公。 玉山且向花间倒,任从笑、老入花丛。 三径步馀,一枝眠稳,心事付千钟。 (词)宋· 碧山无意解银鱼。 花底且携壶。 华颠又喜熊罴旦,笑骐骥,老反为驹。 文史渐抛,功名更懒,随处见真如。 高情敢并汉庭疏。 长揖去田庐。 囊无上赐金堪散,也未妨、山猎溪渔。 廉颇纵强,莫随年少,白马向黄榆。 (词)宋· 王孙眉宇凤凰雏。 天与世情疏。 扬州坐上琼花底,佩锦囊、曾忆奚奴。 金盏醉挥,满身花影,红袖竞来扶。 十年一梦访林居。 离缺重踟蹰。 应怜肺病临邛客,寄洞庭、春色双壶。 天气未佳,梅花正好,曾醉燕堂无。 共4首 (词)宋· 庐山瑶草四时春。 烟锁上宫门。 记得南游,偶寻飞涧,一洗庾公尘。 香炉高咏君家事,文采近前人。 他日骑鲸,尚怜迷路,与问众仙真。 (词)宋· 当年携手,是处成双,无人不羡。 自间阻、五年也,一梦拥、娇娇粉面。 柳眉轻扫,杏腮微拂,依前双靥。 盛睡里、起来寻觅,却眼前不见。 (词)宋· 如今田野谩抛春。 红雨掩衡门。 懒读诗书,欠伸扶杖,几案任生尘。 纵教便向东山老,谁知是个中人。 莫怪年来,倦寻城市,嫌我性情真。 (词)宋· 前时相见,楼头窗畔,樽酒望银蟾。 如今间阻,银蟾又满,小阁下珠帘。 愿得吴山山前雨,长恁晚廉纤。 不见楼头婵娟月,且寂寞、闭窗眠。 共4首 (词)宋· 去年暑雨钩盘,夜阑睡起同征辔。 今年芳草,齐河古岸,扁舟同舣。 萍梗孤踪,梦魂浮世。 别离常是。 念当时绿鬓,狂歌痛饮,今憔悴、东风里。 此去济南为说。 道愁肠、不醒犹醉。 多情北渚,两行烟柳,一湖春水。 还唱新声,后人重到,应悲桃李。 待归时,揽取庭前皓月,也应堪寄。 (词)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 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 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 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 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 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 (词)宋· 水晶宫绕千家,卞山倒影双溪里。 白蘋洲渚,诗成春晚,当年此地。 行遍瑶台,弄英携手,月婵娟际。 算多情小杜,风流未睹,空肠断、枝间子。 一似君恩赐与,贺家湖、千峰凝翠。 黄粱未熟,红旌已远,南柯旧事。 常恐重来,夜阑相对,也疑非是。 向松陵回首,平芜尽处,在青山外。 (词)宋· 满湖高柳摇风,坐看骤雨来湖面。 跳珠溅玉,圆荷翻倒,轻鸥惊散。 堂上凉生,槛前暑退,罗裾凌乱。 想东山谢守,纶巾羽扇,高歌下、青天半。 应记狂吟司马,去年时、黄花高宴。 竹枝苦怨,琵琶多泪,新年鬓换。 常恐归时,眼中物是,日边人远。 望隋河一带,伤心雾霭,遣离魂断。 共4首 (词)宋· 旧山铅椠倦栖迟。 叩宸闱。 向淮圻。 五马行春,初喜后车随。 太守风流容客醉,花压帽,酒淋衣。 隋宫烟外草萋萋。 菊花时。 动旌旗。 起舞留公,且住慰相思。 王粲诗成何处寄,人北去,雁南飞。 (词)宋· 双鸳池沼水融融。 桂堂东。 又春风。 今日看花,花胜去年红。 把酒问花花不语,携手处,遍芳丛。 留春且住莫匆匆。 秉金笼。 夜寒浓。 沉醉插花,走马月明中。 待得醒时君不见,不随水,即随风。 (词)宋· 去年初见早梅芳。 一春忙。 短红墙。 马上不禁、花恼只颠狂。 苏晋长斋犹好事,时唤我,举离觞。 今年春事更茫茫。 浅宫妆。 断人肠。 一点多情、天赐骨中香。 赖有飞凫贤令尹,同我过,小横塘。 (词)宋· 娉娉闻道似轻盈。 好佳名。 也堪称。 楚观云归,重见小樊惊。 豆蔻梢头春尚浅,娇未顾,已倾城。 章台休咏旧青青。 惹离情。 恨难平。 无事飞花,撩乱扑旗亭。 不似刘郎春草小,能步步,伴人行。 共4首 (词)宋· 青帝晓来风,偏傍梅梢紧。 未放玉肌开,已觉龙香喷。 此意比佳人,争奈非朱粉。 惟有许飞琼,风味依稀近。 (词)宋· 永日向人妍,百合忘忧草。 午枕梦初回,远柳蝉声杳。 藓井出冰泉,洗瀹烦襟了。 却挂小帘钩,一缕炉烟袅。 (词)宋· 夜饮别佳人,梅小犹飘雪。 忍泪一春愁,过却花时节。 相见话相思,重与临风月。 休似那回时,无事还轻别。 (词)宋· 宫里妒娥眉,十载辞君去。 翠袖怯天寒,修竹无人处。 今日近君家,望极香车骛。 一水是红墙,有恨无由语。 共4首 (词)宋· 儿童嬉戏杏花堤。 春归不解悲。 重来草露湿人衣。 无花空绕枝。 曾学道,久忘机。 一樽甘若饴。 平生鱼鸟与同归。 临风心自知。 (词)宋· 一濠秋水净涟漪。 红妆照水嬉。 攀条寻藕怯船移。 浮萍湿绣衣。 临好景,惜轻归。 夕阳洲渚迷。 城门灯火簇轮蹄。 沙鸥飞去时。 (词)宋· 小楼独上暮钟时。 红霞楼外飞。 烟中远鸟一双归。 城门灯火微。 横短吹,傍危梯。 冰轮涌海迟。 天涯幽恨有谁知。 凉风时动衣。 (词)宋· 西城北渚旧追随。 荒台今是非。 白蘋无主绿蒲迷。 停舟忆旧时。 双鸭戏,乱鸥飞。 人家烟雨西。 不成携手折芳菲。 兰桡惆怅归。 共5首 (词)宋· 鸥起蘋中,鱼惊荷底,画船天上来时。 翠湾红渚,宛似武陵迷。 更晚青山更好,孤云带、远雨丝垂。 清歌里,金尊未掩,谁使动分携。 竹林、高晋阮,阿咸潇散,犹愧风期。 便弃官终隐,钓叟苔矶。 纵是冥鸿云外,应念我、垂翼低飞。 新词好,他年认取,天际片帆归。 (词)宋· 欲买庐山,山前三亩,小桥横过松间。 变名吴市,谁认旧容颜。 最好栖贤峡外,应自此、都隔尘寰。 人稀到,壶中化国,光景更堪闲。 无心,求至道,柴门闭了,饱睡甘餐。 幸儿成孙长,为扫家山。 若问他年归去,蓦地也、双桨来还。 愁难舍,清风万壑,高处正跻攀。 (词)宋· 乡物牵情,家山回首,浩然归兴难收。 报恩心事,投老判悠悠。 却笑当年牛下,轻自许、激烈寒讴。 成何事,夷犹桂楫,兰芷咏芳洲。 人生,萍梗迹,谁非乐土,何处吾州。 算不须,临岐惝恍迟留。 要看香炉瀑布,丹枫乱、江色凝秋。 真堪与,潇湘暮雨,图上画扁舟。 (词)宋· 闲说秋来,乘槎心懒,梦回三岛波间。 便思黄帽,同我老山颜。 上界仙人官府,何似我、萧散尘寰。 云无止,流泉自急,此意本来闲。 寂寥,松桂圃,陪君好语,亦可忘餐。 况琼枝玉蕊,秀满春山。 若问幽栖何意,莫道是、飞鸟知还。 无言处,孙登半岭,高韵更难攀。 (词)宋· 归去来兮,名山何处,梦中庐阜嵯峨。 二林深处,幽士往来多。 自画远公莲社,教儿诵、李白长歌。 如重到,丹崖翠户,琼草秀金坡。 生绡,双幅上,诸贤中屦,文彩天梭。 社中客,禅心古井无波。 我似渊明逃社,怡颜盼、百尺庭柯。 牛闲放,溪童任懒,吾已废鞭蓑。 共6首 (词)宋· 兰台仙史,好在多情否。 不寄一行书,过西风、飞鸿去后。 功名心事,千载与君同,只狂饮,只狂吟,绿鬓殊非旧。 山歌村馆,愁醉浔阳叟。 且借两州春,看一曲、樽前舞袖。 古来毕竟,何处是功名,不同饮,不同吟,也劝时开口。 (词)宋· 自来相识,比你情都可。 咫尺千里算,惟孤枕、单衾知我。 终朝尽日,无绪亦无言,我心里,忡忡也,一点全无那。 香笺小字,写了千千个。 我恨无羽翼,空寂寞、青苔院锁。 昨朝冤我,却道不如休,天天天,不曾么,因甚须冤我。 (词)宋· 扬州全盛,往事今何处。 帆锦两明珠,罥蔷薇、月中嬉语。 朱衣白面,公子似神仙,登云屿。 临烟渚。 狂醉成怀古。 兰舟归后,谁与春为主。 吟啸我重来,倚琼花、东风日暮。 吴霜点鬓,流落共天涯,竹西路。 高阳侣。 魂梦应相遇。 (词)宋· 凤凰山下,东畔青苔院。 记得当初个,与玉人、幽欢小宴。 黄昏风雨,人散不归家,帘旌卷。 灯火颤。 惊拥娇羞面。 别来憔悴,偏我愁无限。 歌酒情都减,也不独、朱颜改变。 如今桃李,湖上泛舟时,青天晚。 青山远。 愿见无由见。 (词)宋· 谯园幽古,烟锁前朝桧。 摇落枣红时,满园空、几株苍翠。 使君才誉,金殿握兰人。 将风调,改荒凉,便是嬉游地。 刘郎莫问,去后桃花事。 司马更堪怜,掩金觞、琵琶催泪。 愁来不醉。 不醉奈愁何,汝南周,东阳沈,劝我如何醉。 (词)宋· 金樽玉酒,佳味名仙桧。 恐是九龙泉,堪一饮、霜毛却翠。 何须说此,只但饮陶陶,灯光底,百花春,自是仙家地。 星郎早贵,惯见风流事。 留我不须归,倒尊空、烛堆红泪。 飞凫令尹,才调更翩翩,休吊古,枉伤神,有兴来同醉。 共7首 (词)宋· 诗曰:西子江头自浣纱。见人不语入荷花。天然玉貌非朱粉,消得人看隘若耶。游冶谁家少年伴。三三五五垂杨岸。紫骝飞入乱红深,见此踟蹰但肠断。 肠断。 越江岸。 越女江头纱自浣。 天然玉貌铅红浅。 自弄芙蓉日晚。 紫骝嘶去犹回盼。 笑入荷花不见。 (词)宋· 诗曰:窦家少妇美朱颜。藁砧何在山复山。多才况是天机巧,象床玉手乱红间。织成锦字纵横说。万语千言皆怨别。一丝一缕几萦回,似妾思君肠寸结。 寸结。 肝肠切。 织锦机边音韵咽。 玉琴尘暗薰炉歇。 望尽床头秋月。 刀裁锦断诗可灭。 恨似连环难绝。 (词)宋· 诗曰:当年二女出江滨。容止光辉非世人。明珰戏解赠行客,意比骖鸾天汉津。恍如梦觉空江暮。云雨无踪佩何处。君非玉斧望归来,流水桃花定相误。 相误。 空凝伫。 郑子江头逢二女。 霞衣曳玉非尘土。 笑解明珰轻付。 月从云堕劳相慕。 自有骖鸾仙侣。 (词)宋· 诗曰:头玉硗硗翠刷眉。杜郎生得好男儿。惟有东家娇女识,骨重神寒天妙姿。银鸾照衫马丝尾。折花正值门前戏。侬笑书空意为谁,分明唐字深心记。 心记。 好心事。 玉刻容颜眉刷翠。 杜郎生得真男子。 况是东家妖丽。 眉尖春恨难凭寄。 笑作空中唐字。 (词)宋· 诗曰:刘郎初见小樊时。花面丫头年未笄。千金欲置名春草,图得身行步步随。郎去苏台云水国。青青满地成轻掷。闻君车马向江南,为传春草遥相忆。 相忆。 顿轻掷。 春草佳名惭赠璧。 长洲茂苑吴王国。 自有芊绵碧色。 根生土长铜驼陌。 纵欲随君争得。 (词)宋· 诗曰:妾家朱户在横塘。青云作髻月为珰。常伴大堤诸女士,谁令花艳独惊郎。踏堤共唱襄阳乐。轲峨大艑帆初落。宜城酒熟持勤郎,郎今欲渡风波恶。 波恶。 倚江阁。 大艑轲峨帆夜落。 横塘朱户多行乐。 大堤花容绰约。 宜城春酒郎同酌。 醉倒银缸罗幕。 (词)宋· 诗曰:楚人宋玉多微词。出游白马黄金羁。殷勤扣户主人女,上客日高无乃饥。琴弹秋思明心素。女为客歌客无语。冠缨定挂翡翠钗,心乱谁知岁将暮。 将暮。 乱心素。 上客风流名重楚。 临街下马当窗户。 饭煮凋胡留住。 瑶琴促轸传深语。 万曲梁尘不顾。 共2首 (词)宋· 才短官慵,命奇人弃,年年故里来还。 记往岁、莲塘送我,远赴荆蛮。 莫道风情似旧,青镜里、绿鬓新斑。 佳人怪,把盏为我,微敛眉山。 从来嗣宗高韵,独见赏,青云夐绝尘间。 谩回首、平生醉语,一梦惊残。 莫笑移花种柳,应备办、投老同闲。 纵枯槁,松桧耐得霜寒。 (词)宋· 千里相思,况无百里,何妨暮往朝还。 又正是、梅初淡伫,禽未绵蛮。 陌上相逢缓辔,风细细、云日斑斑。 新晴好,得意未妨,行尽青山。 应携后房小妓,来为我,盈盈对舞花间。 便拚了、松醪翠满,蜜炬红残。 谁信轻鞍射虎,清世里、曾有人闲。 都休说,帘外夜久春寒。 共1首 (词)宋· 素色清薰出俗华。 腊前花。 轩前爱日扫云遮。 几枝斜。 月淡纱窗香暗透,白于纱。 幽人独酌对芳葩。 兴无涯。 共1首 (词)宋· 暗忆少年豪气,烂南国、蓬岛风光。 醉倚吴王宫殿,不解悲凉。 舞犹慵、小腰似柳,歌尚怯、娇语如簧。 好林塘。 玳筵留住,彩舫携将。 清狂。 扬州一梦,中山千日,名利都忘。 细数从前,眼中欢事尽成伤。 去船迷,乱花流水,遗佩悄、寒草空江。 黯愁肠。 暮云吟断,青鬓成霜。 共1首 (词)宋· 开时似雪。 谢时似雪。 花中奇绝。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 堪羞损、山桃如血。 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共1首 (词)宋· 罗绮围中,笙歌丛里,眼狂初认轻盈。 无花解比,似一钩新月,云际初生。 算不虚得,郎占与、第一佳名。 轻归去,那知有人,别后牵情。 襄王自是春梦,休谩说东墙,事更难凭。 谁教慕宋,要题诗、曾倚宝柱低声。 似瑶台晓,空暗想、众里飞琼。 馀香冷,犹在小窗,一到魂惊。 共1首 (词)宋· 新秋近,晋公别馆开筵。 喜清时、衔杯乐圣,未饶绿野堂边。 绣屏深、丽人乍出,坐中雷雨起鹍弦。 花暖间关,冰凝幽咽,宝钗摇动坠金钿。 未弹了、昭君遗怨,四坐已凄然。 西风里、香街驻马,嬉笑微传。 算从来、司空惯,断肠初对云鬟。 夜将阑、井梧下叶,砌蛩收响悄林蝉。 赖得多愁,浔阳司马,当时不在绮筵前。 竞叹赏、檀槽倚困,沈醉到觥船。 芳春调、红英翠萼,重变新妍。 共1首 (词)宋· 朱门深掩,摆荡春风,无情镇欲轻飞。 断肠如雪,撩乱去点人衣。 朝来半和细雨,向谁家、东馆西池。 算未肯、似桃含红蕊,留待郎归。 还记章台往事,别后纵青青,似旧时垂。 灞岸行人多少,竞折柔枝。 而今恨啼露叶,镇香街、抛掷因谁。 又争可、妒郎誇春草,步步相随。 共1首 (词)宋· 凤诏传来绛阙,当宁思贤辅。 淮海甘棠惠化,霖雨商岩吉梦,熊虎周郊旧卜。 千秋盛际,催促朝天归去。 动离绪。 空眷恋,难暂驻。 新植双亭临水,风月佳名未睹。 准拟金尊时举。 况乐府、风流一部。 妍歌妙舞,萦云回雪,亲教与,恨难诉。 争欲攀辕借住。 功成绣衮,重与江山作主。 共1首 (词)宋· 似有如无好事,多离少会幽怀。 流莺过了又蝉催。 肠断碧云天外。 不寄书还可恨,全无梦也堪猜。 秋风吹泪上楼台。 只恐朱颜便改。 共1首 (词)宋· 小园过午,便觉凉生翠柏。 戎葵闲出墙红,萱草静依径绿。 还是去年,浮瓜沈李,追凉故绕池边竹。 小筵促。 忽忆杨梅正熟。 卞山南畔,画舸笙歌逐。 愁凝目。 使君彩笔,佳人锦字,断弦怎续。 尽日阑干曲。 共1首 (词)宋· 蒹葭苍,豆叶黄。 南村不见冈,北村十顷彊。 东家车满箱,西家未上场。 豆叶黄,野离离。 鼠窟之,兔入畦。 豕母从豚儿,豕啼豚咿咿,衔角复衔萁。 豆叶黄,谷又熟。 翁媪衰,餔糜粥。 豆叶黄,叶黄不独豆。 白黍堪作酒,瓠大枣红皱。 豆叶黄,穰穰何膴膴。 腰镰独健妇,大男往何许。 官家教弓刀,要汝杀贼去。 共1首 (词)宋· 归去。 奈故人、尚作青眼相期,未许明时归去。 放怀处。 买得东皋数亩,静爱园林趣。 任过客、剥啄相呼昼扃户。 堪笑儿童事业,华颠向谁语。 草堂人悄,圆荷过微雨。 都付邯郸,一枕清风,好梦初觉,砌下槐影方停午。 共1首 (词)宋· 黯黯青山红日暮。 浩浩大江东注。 馀霞散绮,向烟波路。 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 几点渔灯小,迷近坞。 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 觉阮途穷,归心阻。 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 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 猿鸟一时啼,惊岛屿。 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共1首 (词)宋· 萱草戎葵,松菊堂深犹畏暑,晚云催雨霭帘栊。 满楼风。 池莲翻倒小莲红。 看扫鉴、天清似水,一轮明月却当空。 画栏中。 共1首 (词)宋· 南园佳致偏宜暑。 两两三三修篁,新篁新出初齐,猗猗过檐侵户。 听乱飐芰荷风,细洒梧桐雨。 午馀帘影参差,远林蝉声,幽梦残处。 凝伫。 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住。 算人间事、岂足追思,依依梦中情绪。 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 怪来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 共2首 (词)宋· 上客骊驹系。 惊唤银屏睡起。 困倚妆台,盈盈正解罗髻。 凤钗坠,缭绕金盘玉指。 巫山一段云委。 半窥镜、向我横秋水。 斜颔花枝交镜里。 淡拂铅华,匆匆自整罗绮。 敛眉翠。 虽有愔愔密意,空作江边解佩。 (词)宋· 百紫千红翠。 唯有琼花特异。 便是当年,唐昌观中玉蕊。 尚记得、月里仙人来赏,明日喧传都市。 甚时又,分与扬州本,一朵冰姿难比。 曾向无双亭边,半酣独倚。 似梦觉,晓出瑶台十里。 犹忆飞琼标致。 共2首 (词)宋· 谓东坡、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 向西湖两处秋波一种,飞霭澄辉。 又拥竹西歌吹,僧老木兰非。 一笑千秋事,浮世危机。 应倚平山栏槛,是醉翁饮处,江雨霏霏。 送孤鸿相接,今古眼中稀。 念平生、相从江海,任飘蓬、不遣此心违。 登临事,更何须惜,吹帽淋衣。 (词)宋· 谓东风、定是海东来,海上最春先。 乍微阳破腊,梅心已省,柳意都还。 雪后南山耸翠,平野欲生烟。 记得相逢日,如上林边。 莫叹春光易老,算今年春老,还有明年。 叹人生难得,常好是朱颜。 有随轩、金钗十二,为醉娇、一曲踏珠筵。 功名事,算何如此,花下尊前。 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晚慕陶潜,自号归来子。十七岁时以所作见苏轼,大受赞赏。元丰年间进士,历官秘书省校书郎、著作佐郎、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后因名列“元祜党”,曾多次被贬官。词的创作成就较高,被后人认为“无子瞻之高华,而沉咽则过之”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山水游记亦颇有特色。诗的成就不突出。有《鸡肋集》、《晁无咎词》。亦善书画,工山水,每日题诗于画上。陈师道爱重其迹,曾咏其扇云: “前身阮始平,今代王摩诘。偃屈盖代气,万里入咫尺。” ☚ 陈师道 张耒 ☛ 晁补之 晁补之见“文学”类。 ☚ 薛绍彭 赵宗汉 ☛ 晁补之 晁补之晁补之 (1053—1110) 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进士。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等职。与黄庭坚、张耒、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词创作有一定成就。有 《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以拄杖供仁山主 题谷熟驿舍二首 ☛ 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晚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祖晁仲偃,尚书库部员外郎。父晁端友,皇祐五年进士,历上虞、新城令,迁秘书省著作佐郎。补之自幼英爽豪迈,敏悟能文。年十七,随父赴杭州新城,著《七述》,谒通判苏轼,自此受知于轼。元丰二年(1079)登进士第,授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祐中,任太学正,以李清臣荐,召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出判扬州。苏轼由知颍州移知扬州,补之“以门弟子佐守”,除弊兴利,诗歌唱和。绍圣中,坐元祐党贬监处州、信州酒税。徽宗立,召为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崇宁元年(1103)入党籍,免官。大观四年,起知泗州,到任不久病卒,年五十八。张耒为撰墓志铭(《柯山集拾遗》)。《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补之与黄庭坚、秦观、张耒俱从苏轼游,并称“苏门四学士”。著有《鸡肋集》七十卷,词集六卷,名《晁氏琴趣外篇》。王灼《碧鸡漫志》谓补之词“学东坡,韵制得七八”。刘熙载云:“东坡词在当时鲜与同调”;“晁无咎坦易之怀,磊落之气,差堪骖靳”(见《艺概》卷四)。冯煦谓其虽“无子瞻之高华,而沉咽则过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毛晋《琴趣外篇跋》谓补之“虽游戏小词.不作绮艳语”。故有“学东坡者,必自无咎始”(张尔团《忍寒词序》)之说。又,元祐间补之作《评本朝乐章》(见赵令畤《侯鲭录》卷八、《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三引《复斋漫录》、《能改斋漫录》卷一六),历论柳永、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晏殊、张先、秦观七家词,为李清照《词论》前的重要词评。 ☚ 陈师道 张耒 ☛ 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济州钜野(今属山东)人。七岁能属文。十三岁从王安国于常州学官。父端友为杭之新城令,补之从之。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见苏轼于杭,得其教。熙宁七年,归故里。元丰二年(1079),登进士第。为澶州司户参军,移北京国子监教授。除太学正。哲宗元祐元年(1086),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正字。元祐五年,升校书郎。元祐六年,通判扬州。元祐七年,为著作佐郎。次年,迁秘书丞,又迁著作郎。绍圣元年(1094),知齐州。次年,通判应天府,移通判亳州。丁母忧。元符二年(1099),监信州酒。元符三年,北归。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屡迁神宗国史编修官,为吏部郎中,知河中府。崇宁元年(1102),知湖州,移密州,罢。大观四年(1110),知泗州,卒于任所。有《鸡肋集》传世。补之富于才华,苏轼誉之为“天麒麟”(《苏轼诗集》卷三五《和陶饮酒》)。少时即“苦吟”(同上卷一二《新城陈氏园次晁补之韵》),所作《七述》,为苏轼所盛赞。后遂“与黄(庭坚)、张(耒)、秦(观)并驱联镳,世号元祐四学士”(苏诗施元之注)。诗以古体为多,七律次之。胡仔谓“古乐府是其所长,辞格俊逸可喜”(《苕溪渔隐丛话》卷五一),如《行路难》。其《芳仪怨》叙南唐主李璟女芳仪事,悲恻感人,元宋无《啽呓集》、明杨慎《升庵诗话》均引之。其五律《和普安院壁上苏公韵》“雨园鸠唤妇,风径燕将儿”一联,为宋孙宗鉴《东皋杂录》所赞,盖谓其体物入微。清王士禛《池北偶谈》“举宋人绝句可追踪唐贤者”,有补之《扬州杂咏》其五、《题工部文侍郎周翰郭熙平远》其二。其《香祖笔记》则谓补之“《陌上花》八首,工妙不减苏公(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补之“诸体诗俱风骨高骞”。然平情而论,以古体言,其学韩、欧,往往失之散缓。其散文成就在诗上,词亦有名于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 陈师道 游酢 ☛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北诗人。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豪放词派”代表作家之一。神宗元丰二年进士,调澧州司户参军,累迁著作佐郎。章惇执政后,出知齐州,后以事一再被贬。徽宗即位,复召为著作郎,官至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党论起,出知河中府,徙湖、密、果州,主管鸿庆宫。还家,葺归来园。大观末,起知达、泗二州,卒。著有《鸡肋集》七十卷、词集《晁氏琴趣外篇》一卷。 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宋代人。其《评本朝乐章》,历评柳永、欧阳修、晏殊、张先、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七家词的风格特色,颇为中肯,是李清照《词论》之前的重要词评。晁氏还提出词有别于诗,作词须讲究当行本色的观点,比之苏门其他人论词,其见解显得全面而又有利于词的发展。 ☚ 李之仪 张耒 ☛ 晁补之 晁补之晁尝云:“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他人不能及也。”然二公之词,亦自有不同者。若晁无咎佳者,固未多逊也。(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 凌歊(控沧江) 摸鱼儿(买陂塘旋栽杨柳) ☛ 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晚自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十七岁从父端友官杭州新城令,谒苏轼,轼称其文博辩隽伟,必显于世;元丰初举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历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坐党籍,贬监信州盐酒税,后卒于知泗州任所。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能诗文,亦善词,有《晁氏琴趣外篇》,苍凉沉挚中有高朗爽健之笔,高处直可踪迹苏轼,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云:“晁尝云:‘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他人不能及也’,然二公之词,亦自有不同者。若晁无咎佳者,固未多逊也。”刘熙载《艺概》卷四云:“东坡词在当时鲜与同调,不独秦七黄九别成两派也。晁无咎坦易之怀,磊落之气,差堪骖靳,然悬崖撒手处,无咎莫能追蹑矣。”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云:“晁无咎为苏门四士之一,所为诗馀,无子瞻之高华,而沉咽则过之。” ☚ 仲殊 陈师道 ☛ 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北宋辞赋家、文学家。《宋史》有传。字无咎。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17岁至杭州,即著《钱塘七述》,为苏轼所赏。元丰中(1078—1085)进士,元祐初为太学正,累迁著作佐郎。绍圣末,坐党籍,谪监处、信二州酒税。徽宗立,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子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起,徙外,历知河中府及湖州、密州、果州,主管鸿庆宫。还家,筑“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大观四年(1110)出党籍,起知达州,改泗州,卒。晁补之为文深受苏轼影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诗、词、文皆有较高成就。亦长于赋,今传辞赋作品二十余篇,风格多样,有酷似楚辞者,有近六朝小赋者,亦有不少文赋。篇幅多短小,内容以抒情为主。著有《鸡肋集》。 ☚ 晁公遡 晏殊 ☛ 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授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哲宗朝,累迁著作佐郎。章惇执政,出知齐州,后来因修《神宗实录》失实罪名,连贬应天府、亳州、信州等地。徽宗立,复召为著作郎,官至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起,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果州,主管鸿庆宫。后退闲故里,啸傲田园。晚年起知泗州。死于任所。 ☚ 秦观 张耒 ☛ 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Chao Buzhi宋代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元丰二年(1079)进士。元祐时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绍圣时知齐州,贬往应天府、毫州、信州等地。徽宗初召为礼部郎中。崇宁时再贬,后退居故里。晚年起知泗州。他的诗文均受苏轼影响。散文长于描摹,议论抒情相结合,风格温润典缛。诗骨力遒劲,散文化习气较重。他的词成就较高,在苏轼门人中词风与苏轼最为接近。除写景咏物外,还描写贬谪生活和田园风光。时有健句豪语,气象雄俊。但缺少苏词的旷远超迈,渐趋凄凉。诗文集名《鸡肋集》,词集名《晁氏琴趣外编》。 ☚ 张耒 朱淑真 ☛ 晁补之1053—1110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进士,历官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又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文峭刻,词豪迈,诗清逸。有《鸡肋集》七十卷、词集《晁氏琴趣外篇》一卷。 鸡肋集 ☚ 三苏文选 鸡肋集 ☛ 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17岁至杭州。著《钱塘七述》,为苏轼称赏。元丰进士。元佑初,为太学正,累迁著作佐郎。绍圣末,坐元佑党籍,谪监处州、信州酒税。徽宗朝,为吏部员外郎,转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后历知湖州、密州、果州、泗州。他是当时的“苏门四学士”之一。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黄庭坚评其文有汉唐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文“波澜方阔,与苏氏父子相驰骤”。 ☚ 秦观 张耒 ☛ 东坡阁笔/神宗深服 ☚ 自幼豁达 东坡阁笔 ☛ 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巨野)人。17岁随父至任所杭州,曾就秀丽的钱塘山川写过一篇《七述》,受到当时做杭州通刺的大文学家苏轼的赞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在开封及礼部别院应试皆列第一,得到宋神宗的赏识,调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初年为太学正,后经考试升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任扬州通判。后被召还任著作佐郎。因撰修《神宗实录》触犯皇帝,降为应天府毫州通判,又被贬为监理信州、处州的酒税。宋徽宗时擢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和实录检讨官。蔡京用事时,被指控为“奸党”,因而出任河中知府,又徙湖州、密州、果州,主管鸿庆宫。善属文,文章温润典雅而富有文彩,对《楚辞》研究颇具功力。著有论述屈、宋以来辞赋的《变离骚》等三书。工于诗词,富有真情实感 另有《济北晁先生鸡肋集》70卷,刊行问世。元祐九年二月作《自序》,阐明“鸡肋”含义。后又有续作。有明崇祯刻本,四部丛刊影印明崇祯刻本。又有《晁氏琴趣外篇》(又名《晁无咎词》)6卷,收录他的词作。有吴昌绶影宋刊本;今人校本,附有传记,词话等。 ☚ 党的儿子 晁咏之 ☛ 晁补之1053~1110Chao Buzhiman of letters of the Song Dynasty.Works: A Collection of Chicken’s Ribs Poetry,Transformed Encountering Sorrow,etc. 晁补之1053—1110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巨野 (今属山东)人。十七岁从父至杭州。他见钱塘山川风物之丽,著《七述》,进见苏轼,为苏轼所器重,由此知名。元丰时举进士。以礼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密、梁三州。主管鸿庆宫,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后罢官还家,修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大观末,起知达、泗二州。他才气飘逸,文章温润奇绝,并工书画,与黄庭坚、张耒、秦观称为苏门四学士。有《鸡肋集》、《琴趣外篇》。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宋济州钜野(山东巨野)人,年十七,从父官杭州,为苏轼所赏识由是知名。元丰进士。元祐年间为著作佐郎。绍圣中,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后名入元祜党籍碑,还家,葺“归来园”, 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善文、工诗词,才气飘逸。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著有《鸡肋集》、《晃氏琴趣外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