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chunqiu zhanguo shiqi de jiaoyu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社会解体和封建制社会形成时期。由于铁犁和牛耕的普遍使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开垦荒地,出现了“私肥于公”的现象,在此基础上的封建生产关系得到发展,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在各诸侯国取得政权,造成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政治中心的转移导致了文化教育中心的转移,西周的典籍文物也就扩散到四面八方。同时,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经济上力量的增强,也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知识,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与此适应,兴起了一个“士”的阶层。“士”本来是贵族中的最低层,受过一些官学教育,通晓“六艺”,能文能武,在时代的动荡中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和职守,其中一部分人变成了靠过去掌握的“六艺”知识来自谋生活的知识分子。他们把原来秘藏于官府的典籍文物带到了民间,促进了文化学术的下移。这些就是私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齐鲁为私学的发祥地,孔子儒家私学起到了开辟道路的作用,是“学在官府”到“百家私学”的转折点。其他如墨、道、法等各家,也都聚徒讲学,“从师”成为一时风尚。各家以私学为中心,直接推动了各个学派的发展,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这种局面给教育带来了巨大变化,冲破了“学在官府”的封闭式教育传统,把学校从官府、宫廷移向民间,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教师以私人身分随处讲学,学生也可以自由择师;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有了较广泛的联系,一变西周官学死板僵化、脱离实际的学风;思想解放、尊重理性,重视对真理的探求,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私人自由讲学,也造就了一批私学大师,如孔子、墨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商鞅、韩非等,他们在教育思想上都有所建树。《论语》、《墨子》、《孟子》、《荀子》等,都记载了大量的教育资料、思想和经验,《学记》和《大学》则是这一时代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理论基础。从此,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便出现了两种教育制度:官学和私学。由于中国占代各王朝官学时兴时废,或有名无实,所以私学一直肩负着传播文化知识、培养人才的重任,为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成均、庠、序、校   秦代的文教政策 ☛
000050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