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春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春禊chūn xì古俗春天在水边举行祭礼以除去不祥。王维《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上巳娱春禊,芳辰喜月离。 春禊chūn xì古俗于春天在水边举行祭礼以除不祥。王维《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上已娱春禊,芳辰喜月离。” 春禊古代民俗,季春时,官吏及百姓都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详,也叫“修禊”。禊,或称祓,即祓除不祥之意。汉时,是在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固定在三月初三日。见汉应劭《风俗通·禊》、《晋书·礼志下》。晋王羲之兰亭修禊,南北朝时的曲水宴,都是春禊。唐王维《王右丞集》二《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禊应制》:“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 春禊亦作“釁浴”。古代民俗于春季在水边举行祭礼,沐浴,以消除不祥。此俗源自春秋时郑国的“水浴”,《周礼·春宫》谓之:“执兰招魂续魄,祓除不祥也。”汉时,约定俗成,季春上已日,官吏百姓,皆禊浴于东流,并在水边浇濯、除去污垢,史谓“官民皆洁于东流之上”。此时春禊之礼仪也渐趋繁缛,分“望祀”与“望衍”二种,望祀者,遥望天而祝也;望衍者,以币致礼于神,有延请之意。自魏以降春禊专于三月初三日举行,《初学记》卷四云“上已娱春禊、芳辰喜月离”。参见“上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