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都
明初所建都城,在今安徽凤阳县境。其地原为明太祖朱元璋故里,朱元璋即皇帝位后拟以此为都,于洪武二年 (1369年) 开始兴建。因其位于明初北京(今河南开封)和南京之间,故称中都。后因故停建。明代于此仅设中都留守司;又陆续修建五所“高墙”,专门用以囚禁皇族宗室罪犯。其地今尚存城址遗迹。中都城平面近方形,东西长七千七百六十米,南北长七千一百七十米,西南角凤凰嘴山一带向外突出,设城门九座,南为前左甲弟门、洪武门、南右甲弟门,东为朝阳门、独山门、长春门,北为北左甲弟门、后右甲弟门,西为涂山门。皇城位于城内南部偏西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一千八百六十米,南北长二千一百六十米,设城门四座,南为承天门、东为东安门、北为玄武门、西为西安门。宫城位于皇城中央偏南,平面近方形,东西长八百九十米,南北长九百六十米,设城门四座,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北为北安门、西为西华门。宫城内尚存奉天殿、文华殿和武英殿基址。宫城北为苑囿。其规划布局对明北京城给予很大的影响。

明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