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昆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昆剧戏曲剧种。源于元末明初江苏昆山地区产生的“昆山腔”,又名“昆曲”、“南曲”、“昆腔”等,流行于上海、北京、南京等地。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昆山腔”经过著名曲家魏良辅(约1501~1580)等人,吸收南北曲的优长大力改革,形成新腔“水磨腔”。之后,昆山人梁辰鱼又进一步研究、改革,使“昆山腔”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自明天启初年到康熙末年,昆剧位居舞台之首,风行全国达100年之久,直到清光绪初年,它才逐渐走向衰亡。昆剧分为南昆、北昆、苏昆3个流派,唱腔悠远细腻,委婉缠绵,伴奏乐器有琵琶、三弦、箫、笛等,打击乐有板鼓等。昆剧保留的南戏及明清传奇剧目,有《琵琶记》、《牡丹亭》等400多出。 昆剧 昆剧也称昆曲。是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代,盛行于清代初叶,因起源于昆山(今属江苏),所以也被称作昆山腔。是历史悠久、剧目众多、音乐丰富的剧种。其音乐属曲牌体结构,保留了数千种古典音乐的曲牌精华,影响深远。其他地方戏如梆子腔系、皮黄腔系的剧种,大都从昆剧中移植剧目,吸收乐器、曲牌音乐及行当划分、表演程式手段等,获得较多营养。昆剧保留了大量历史上著名文学剧本(例如元曲),其文字典雅精妙,唱腔细腻多姿,韵味十足。存有北昆、苏昆、川昆、湘昆等多种支派,形成为一种擅长于上演古典剧目的声腔系统。昆剧在清代曾被称作“雅部”,后来逐渐地被众多新兴的地方戏(称“花部”)所取代,濒于衰落。1957年间,以一出《十五贯》精美的演出,昆剧重新获得声誉,展示出它高超的艺术水平和巨大的生命力。 ☚ 梆子 京剧 ☛ 昆剧 昆剧昆剧又名昆曲,是用昆山腔演唱的。 ☚ 罗罗腔 京剧 ☛ 昆剧 昆剧戏曲剧种。又称昆曲、昆腔、昆山腔,因起源于江苏昆山,故名。元末顾坚创始。明嘉靖年间(1522—1566),魏良辅吸收海盐腔、弋阳腔,进行改革加工,影响渐大。魏还配合传奇作家梁辰鱼创作了《浣纱记》,使之成为符合昆腔音律的脚本,对昆腔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昆腔曲调细腻宛转,有“水磨腔”之称。伴奏用笛、管、笙、琵琶等乐器。表演上舞蹈性强,讲究形象优美。在舞台艺术上对宋元以来的戏曲遗产作了总结,创造了完整的表演体系。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称明代四大声腔。万历年间(1573—1619)传入北京,渐成全国性大剧种,统领剧坛达200余年之久,影响深远。昆剧有北昆、川昆、湘昆、徽昆、甬昆、金华昆、温州昆等各具地方色彩的流派,而在演唱音乐上,大抵都“婉丽妩媚,一唱三叹”。其曲调和整出的戏被京剧等许多剧种所吸收搬演,有“百戏之本”之誉。清中叶以后,逐渐衰落,其剧目在京剧、川剧、徽剧、婺剧、湘剧中均有保存。1949年以来,经过艺术改革,培养青年演员,整理传统剧目,又有新的发展,传统剧目有《游园惊梦》、《思凡》、《醉酒》、《跪池》等,整理改编剧目有《十五贯》、《太白醉写》等。 ☚ 表演艺术 评弹 ☛ 昆剧 昆剧见“昆腔”条。 ☚ 昆腔 评剧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