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使用法
心脏电起搏是用一定形式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之能按脉冲频率发生有效收缩,从而调整心率来维持心脏正常的功能。
长期起搏的适应证:慢性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如Ⅲ°或Ⅱ°传导阻滞(莫氏Ⅱ型)并反复伴发阿-斯综合征或伴有心力衰竭者;三束支传导阻滞伴有心脑综合征;严重的窦房结功能不全或衰竭,药物治疗无效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反复发作顽固性窦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者。
临时起搏适应证:急性心肌梗塞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双束支或三束支阻滞者; 暂时性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特别是伴有阿-斯综合征者,窦房结功能不全或严重心律紊乱;由于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所致的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者;预防性应用,用于长期性起搏安置电极前,易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的外科手术,冠状动脉造影等; 超速抑制以诊断或纠治顽固性心律紊乱。
起搏器类型及选择: 起搏器按其功能可分为固定频率起搏与按需型同步起搏; 起搏器可分为体外佩带式或埋藏式,按起搏电极安置位置可分为体外起搏和体内起搏,包括心肌、心内膜、心外膜起搏。
起搏器的调节:
❶能使心肌激动的最低电压或电量叫起搏阈值。将起搏振幅调至阈值的2~3倍即能有效起搏。
❷输出电压因电极安装位置而异,一般电压为2~6V,电流为2~12mA(20mA以下)。
❸起搏频率: 每分钟60~120次,一般以70~80次为宜。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频率,如为了抑制心脏自身搏动,或者为了提高心排血量可使用较高的频率。
❹感知灵敏度 (指起搏器感知心脏自身搏动(QRS)的灵敏度)一般可放在4~6mV之间。
起搏应激效能的制定: 有效的起搏应在心电图上看到在每个起搏脉冲后产生一组QRS-T波群,同时病人的脉率与心率一致,安放起搏器后拍摄心脏正位和左侧位X线片以观察电极位置,也可参考起搏体表心电图,辨认起搏的部位。
安置起搏器病人的护理:(1)术前:病人收住监护室,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人的脉率和心律,如脉搏低于每分钟50次,要限制病人活动。口服或静脉滴注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须注意滴注速度,使脉搏维持于每分钟60次以上。注意病情变化,如病人自觉胸闷、头晕、心率每分钟40次以下,可能是阿-斯综合征的先兆,应即通知医生采取防治措施,并准备好除颤起搏器,以备随时急救。术前清洁皮肤及剃毛。作青霉素与普鲁卡因敏感试验,测血压、脉搏、12导联心电图,以及10%葡萄糖加异丙基肾上腺紊作静脉点滴,以防术中意外。如已装临时起搏器者,则不必使用。检查起搏器及电极导管性能是否良好。导管室用紫外线照射半小时。消毒手术物品,准备急救药物和器械(包括除颤起搏器)。
(2) 术中配合:病人排空小便后送入导管室,连接心电图机及示波器各导联线,开始心电监护并描记心电图。观察病情和协助各项治疗。
(3) 安置起搏器后的护理:
❶起搏故障的检查及分析:起搏故障的临床表现为间歇起搏或起搏失效,病人可立即产生各种症状:晕厥、抽搐以至死亡。发生故障可因起搏器失灵 (包括电池耗尽;起搏导线与起搏器接触不良,导线断裂;电极头与心肌接触变位及心肌应激性改变;或阈值升高。应急检查方法:检查接线插件是否连接良好,开大灵敏度及脉冲振幅。调节起搏频率并同时测脉搏或听心率,如脉率和起搏频率一致,说明仍为有效起搏,若脉率慢于起搏频率,则起搏肯定已有故障。在检查时,要注意由于旋钮变动而影响起搏频率及输出,起搏阈值会因炎症、水肿、充血、出血而升高,固定频率起搏可发生竞争心率,脉搏逐渐减慢而不起搏可能是电池耗尽,胸前区出现异常搏动,起搏失效可能是心脏穿破,脉搏突然很快可能是脱缰。无论何种起搏失灵都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以备急救。必要对滴注异丙基肾上腺素以防抽搐、昏厥,并迅速检查失灵原因予以修复(见附表)。
❷术后送入监护室以心电示波监护,连续3天,每2~4小时测脉搏一次。密切观察起搏器性能与应激情况,如输出电表指针摆动次数与脉率不一致,应检查电压并予以调整。若一旦发现病人心率减慢或起搏失效,应立即给予异丙基肾上腺素、阿托品类药物含服或静注,并报告医生检查。插心内膜电极的病人,术后初4天内应取左侧卧位,一周内不能卧于右侧或起床,头颈、上肢尽量少活动,以免电极移位而致起搏失效。如为埋藏式固定频率起搏器,注意竞争心律的发生,表现为脉搏的节律不规则且强弱不等,如频率减慢低于每分钟5次,表现电池将耗尽或失效。
❸每个病人都要预防感染:常规使用抗生素1~2周视病情而定。局部创口每日用75%酒精湿敷2次,1周后每天更换敷料1次,3天内每日测体温4次。嘱病人勿污染伤口。出院前应告诉病者注意事项,教会病人迅速于数秒钟内更换电池与保护导管线的方法,填写卡片随身携带,定期随诊随访。起搏器在人体内是异物,可以引起局部或全身性反应,如果放置处疼痛,体温上升,则应及时就医。
❹装置起搏器的病人不宜作高频电疗,不可接触红外线、高压电场或直接接触电源,或以高频电刀做手术等。
常见起搏故障原因分析
起搏故障 类 型 | 起搏器 | 导线 | 电池 | 接触处及 心肌应激 性改变 | 其他 |
起搏失败 但有脉冲 | 输出不够 | —— | 失效 | 电极移位 | |
起搏失效 无脉冲 | 无输出 | 断裂 | | —— | |
间歇起搏 | | 间歇 断裂 | 临近 耗尽 | 电极移位、 穿孔,阈值 增高 | 频率改变; 竞争心率; 外电干扰 |
按需功能 丧失 | 感知灵敏 度未开大 | | 不足 | 电极移位, 阈值增高 | |
频率改变 | | | 临近 耗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