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观念的形成Shijian guannian de xingcheng
小学历史基础知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时间是构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制度和历史现象的基本要素之一。讲好时间,形成学生的时间观念,是保证小学历史知识教学具体性、科学性的重要因素。小学历史教学中,形成时间观念的方法有:
❶严格按照年代顺序讲授历史。在小学历史课中向学生传授的基础历史知识,是以一个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但是,它仍然是严格地按照历史发展的先后次序排列的。教学中,如果打乱了历史年代顺序,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就会杂乱无章,成为一些破碎的史料。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在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讲授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点,从而起到“以线串珠”,帮助他们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作用。
❷帮助学生掌握纪年知识。历史纪年既是历史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其他部分历史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从小学历史知识的内容看,小学生应该着重了解和掌握我国的王朝纪年和公历纪年(包括世纪、公元前、公元后等概念),并初步懂得王朝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
❸运用历史年表。在小学历史教学中,正确运用历史年表,可以在依照历史时间顺序的前提下,通过各种表格形式,组织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线索和历史现象的相互联系。小学历史教学中,常用的年表有:历史大事年表、朝代顺序表(或朝代尺)等。
❹指导学记忆历史年代。在小学生历史学习中,记忆年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理解记忆历史年代。即在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关系记忆历史年代。如,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于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五四”爱国运动在前,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后,这两个事件的先后顺序及联系,与两个事件年代的先后是一致的。机械记忆历史年代。即让学生强记一些最基本的、重要的历史年代,但也并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如,教师可以利用年代的数字排列的某些特征(淝水之战发生在383年;马克思诞生是1818年等),指导学生进行记忆,亦可以运用年表、年代歌等形式帮助学生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