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
春秋战国时国名。 春秋时白狄别族所建,又称鲜虞,在今河北正定东北。中山之名始见于《左传》定公四年。战国初期,中山武公初立,建都于顾(今河北晋县)。 公元前408年,魏伐中山,派公子击驻守其地。不久复国,迁都灵寿(今河北平山东北)。战国时期,中山和宋是仅次于七雄的强国。 公元前323年,中山与韩、燕等国同时称王。中山国结齐为援抵抗邻邦赵国,成为赵国心腹之患。公元前314年,齐宣王乘燕国内乱,攻破燕国,中山也出兵相随,取得燕国大片领土。公元前307年起,中山国在赵武灵王的连年进攻下不断衰弱。 公元前301年,中山君受赵威胁奔齐。公元前295年,赵乘齐国攻楚无暇顾及中山之机,一举灭掉中山。 中山国前期存在100年,后期也在魏、赵、燕三大强国的夹缝中存在70余年,是春秋战国之际至战国中叶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可观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