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的信用体系
从清朝覆灭到新中国成立(1911~1949年)的38年间, 已经形成的旧中国的信用体系是错综复杂的。按信用机构的性质和所有者可划分:
❶代表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结成银行团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的外国信用机构,如汇丰、花旗、横滨正金等外国银行。
❷代表封建传统势力,属于私人所有的钱庄、银钱业等。
❸代表官僚买办统治阶级,属于四大家族的信用机构,如中、中、交、农四行二局等官办银行。
❹代表资本主义势力,属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工商信用机构,如各地的商业银行、私营银行。
❺代表地方官、商金融势力,属于地方财政金融部门控制的地方信用机构,如各省银行、信托公司等。
❻代表农民群众的农村信用机构。此外,还有殖民地化的代表日、汪、伪统治势力的信用机构,如伪联合准备银行、伪中央储备银行、伪满洲中央银行等。这些机构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性、封建性、资本主义性相互交叉,相互矛盾,官办、商办、私办相互依赖,相互利用,它们既是信用机构,又是统治集团的政治工具。
旧中国信用体系的发展 旧中国的信用体系,始终伴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而相应地发展变化着。由于旧中国处在帝国主义入侵,封建统治解体,军阀割据、混战,大片土地沦为殖民地的状态,所以, 旧中国的信用体系也打上了这些烙印,处于复杂混乱状态。按历史进程看, 可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❶封建官僚资本金融机构逐步蜕化成为北洋政府官僚金融资本、资本主义信用机构发展阶段(1911~1927年)。这一时期,北洋政府滥发货币以补财政不足,同时资本主义新式银行兴起转入发展的繁荣阶段。仅1912~1925年私营银行纷纷建立达122家。
❷半殖民地半封建信用体制的形成阶段(1927~1937年)。国民政府建立起垄断的官僚资本信用体制,通过货币改革,状大了力量,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逐步控制了民族资本金融业。革命根据地信用体制开始创立。
❸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信用体制的危机阶段(1937~1945年)。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开始, 日本独霸了大半个中国的金融机构,国民政府退居西南利用金融发展官僚资本。敌战区与国民党统治区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金融投机资本泛滥。
❹新民主主义信用体制在中国初步建立阶段(1945~1949年)。新民主主义信用创立从革命根据地扩大到全国的胜利。
旧中国信用机构的发展 旧中国信用机构是畸形发展的。中华民国建立后,官办银行、私营银行、地方银行、钱庄、信托公司等各种信用机构相继成立。中华民国初期银行仅有14家,1920年和1921年,猛增到50多家。1928~1937年全国新设银行137家,倒闭31家,1937年银行总数达164家,分行数为1627家。这些银行的发展,不是处在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恰恰相反,当时的国民经济正处于破产境地,而银行是由于经营公债,发行纸币获取厚利刺激其发展起来的。
国家银行信用体制的确立,是中国金融史上首创的一件大事。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从清末开创到北洋政府就属于国家银行。随后到国民党政府时除中央银行成为国家银行外,中、交二行又成为特许银行。它们的特点是,与历届政府有密切联系,紧紧为政府的需求服务,而与民族工商业的联系很少。但它不失为信用体系中的首脑与支柱。另有中国通商银行,从开办到上海解放,经历了52年历史,经过官办、商办、官商合办三个时期,其掌权人分别为盛宣怀、傅筱庵、杜月笙。他们本身既是官僚买办,又是银行股东,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自然通过各种方式为统治阶级服务。尤以杜月笙为国民党特务机关服务更是俯首贴耳。真正的银行信用活动只是陪衬而已。
商业银行与私营银行在旧中国信用体系中是真正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的银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旧中国的银行业兴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俗称有“北四行”,即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中南银行;“南三行”,即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这些银行既有商业银行性质, 又是私营的信用机构。所经营项目不外是存款、放款、汇兑业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业务放在经营公债投资上,对民族工商业的放款占少数。这是中国民族资本软弱性、依附性的一种表现。
从总体上看,旧中国的信用机构具有以下特点:
❶旧中国的银行业和历届政府有密切联系,从股东组成到掌握人,多为官僚买办台上或幕后人物。经营业务有相当部分为政府财政支出、军费开支筹款,发债券,发钞票。
❷1920~1929年是旧中国银行业的兴盛时期,这与当时经济发展有关,但主要原因在于经营政府债款和房地产业务取得巨额利润,而对工商业的正常存贷关系居次要地位。这样发展的基础不牢,银行建立虽多,但倒闭也不少。
❸抗日战争后,银行业走向衰落。银行握有的大量债券贬值,银行帐面的存贷款实值锐减,只能勉强维持生存。
除银行和银行信用体系外,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相互拆借和商业信用盛行,因为民族工商业自有资本力量薄弱,采用商业信用相互融通,解决营运资本不足问题。
在中国广大农村,高利贷仍然盛行,对农民进行残酷的盘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