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题山水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题山水轴》

王绂

兴来惬所适,怡然坐苔石。

一鸟波间鸣,数峰天际碧。

几欲写幽怀,徘徊忘日夕。

【评说】

本诗选自姚际恒《好古堂家藏书画记》卷上。

姚际恒亲睹此画,为之作出简短精当的评论,说:“王孟端山水一轴,孤幽深远,全仿云林笔意。”论其画风,论其艺术渊源,很精辟。王绂在笔墨技巧上,干笔、偏锋、皴擦并用,师法倪瓒,清简疏旷,笔意幽然,尤得云林逸趣。王汝玉有和诗一首,云:“高吟情自适,憩此林下石。潮来沧海宽,雨霁遥天碧。惆怅望江南,烟深数峰夕。”描写王绂山水轴的意趣和画境,与王绂诗相仿佛,可与本诗参看。

这首小诗,采用短古之体,只六句,意尽掇笔。题诗先写意兴,带出画面景物。画家被眼前的秀美景色迷住,倏发雅兴,情与景适,怡然地憩坐在林下苔石上。“苔石”乃是画上景物。三、四两句,生动描写画面景物,“波间”(王汝玉诗“沧海宽”)、“天际”(王汝玉诗“遥天”),表现画幅空间很宽阔,“一鸟”点缀于“波间”,边飞边鸣;“数峰”着于“天际”,愈显翠碧。景物描写与上两句的“兴”和下两句的“情”,密切关连,幽远的美景正是“兴来”、“写幽怀”的物质基矗末两句,王绂说,我几次想要把观赏美景的深切感受——“幽怀”抒写出来,来回徘徊,竟然忘掉天色已晚。全诗秀逸清雅,真景与画境,画意与诗情,外在物境与主观情思交相融合,浑然一体,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题画佳品。


《题山水轴》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 历代题画诗 - 可可诗词网

《题山水轴》

高岑

闲将一幅代山行,不到山中趣自生。

几树柳丝摇曳处,青山分外起予情。

【评说】

本诗选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高岑《山水轴》题诗。

高岑(生卒年不详),清代画家,字善长,又字蔚生,杭州人,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与樊圻、龚贤、吴宏、胡慥、叶欣、邹喆、谢荪并称为“金陵八家”。其画初师同里朱睿瀹,晚年以意行之。善山水及水墨花卉,写意入神。其艺术活动在明末崇祯至清康熙年间。

“金陵八家”身处明末清初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社会背景之下,大都隐居不仕,登山临水,寄情翰墨,以诗文书画相过从,往往藉以抒写自己避世嫉俗的思想,以及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胸怀。高岑的这首题画诗堪称其中的范例。平淡无奇,逸兴偶发,展卷山水小品,细加品味,聊代山间行游,不到山中,妙趣自然而生。这就是画作的新颖别致之处。对此,画家直言道出,毫无造作之态,十分坦率,也十分自负。画面朴素自然,而意境悠远寥阔,充满了山林野逸之气。幽谷碧潭,岩壑崚嶒,悬泉飞漱于山崖之间,远方的群山隐隐起伏若动,观之使人心旷神怡。人若至此,仿佛已进入尘踪绝迹的世外仙境,柳风吹袭,几树柳丝摇曳多姿,更撩拨起画家的内心情怀,不禁为之心动,酣醉于山水之间。这首题画诗,通篇即情言志,一位遗世独立的世外高逸之士,就凸现于画面。


《题山水轴》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 历代题画诗 - 可可诗词网

《题山水轴》

查士标

片石太古色,虬松千岁姿。

相看两不厌,共结岁寒时。

【注释】

①太古:远古,上古。②“相看”句:用李白《独坐敬亭山》成句。

【评说】

本诗选自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画家丛书》之《查士标》。

查士标(1615—1698),清代画家,字二瞻,号梅壑、梅壑散人,别号懒标、后乙卯生等,安徽休宁人。家本富裕,富收藏,鼎彝、宋元画迹亦多。青少年时,事举子业,穷研经学之时,又临习古代名画,尤精鉴别甄辨。明朝覆亡,不满清人统治,弃绝科举,专事于书画,以卖画为生,来往于扬州、镇江、苏州、常州、金陵等地,以诗画会友,曾与王石谷、恽南田、笪重光、孔尚任、石涛、龚半千等时贤名流过从甚密。在绘画艺术上,他与渐江(弘仁)、孙逸、汪之端并称“新安四大家”(或“海阳四家”)。擅长山水,初学倪云林,后参用吴镇、董其昌法,构图用法“散漫”,时人目为逸品,当时大家宋荦、恽南田、王石谷、石涛都对其推崇备至。书学米芾,亦能诗。

全诗从神话传说切入,题咏画面。女娲补天遗片石,留落人间,幻成崪嵂山峰,远远望去,坚介磐固,呈现出苍劲沉郁的上古神貌。再看山顶的青松,历尽千载沧桑,鏖战风雨霜雪,犹且不改容颜,依然如铁柯撑柱,虬劲地耸立在高山之巅,古干凌云。磐石与劲松,相依而存,互不可缺。在这儿,画家赋予山水以生命,赋予人的情感,它们眷恋不舍,相看两不厌,希望能在岁寒之中结伴,共斗风霜雪雨。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之上的,那就是“疑石亦疑松,森然同挺直”。也许,画家创作这幅山水的动机和目的正缘于此。


《题山水轴》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 历代题画诗 - 可可诗词网

《题山水轴》

沈周

秋来好在溪桥上,笔砚劳劳意自闲

老眼看书浑如雾,模糊只写雨中山。

【注释】

①劳劳:辛劳。②浑如雾:从杜甫诗句中化出。杜甫《小寒食舟中行》:“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评说】

本诗选自潘正炜《听帆楼书画记》卷二。

这首乍看很普通的题画诗,却写出画家两点很重要的画学思想,是一首很有代表性的阐发画学理念的题画诗。

首先,沈周告诉大家,自己“笔砚劳劳”,创作活动很频繁,很辛苦,但是由于自己的心态是闲逸的,“秋来好在溪桥上”,便是“意自闲”的具体表现。心胸宽阔,恬淡自适,淡泊名利,“意自闲”,因此笔下的景、物和画境是闲适的,意到情适,幽静思逸。石田老人将自己对意闲和境闲辩证关系的深刻体识,趁着题画的机会,表述出来。他的学生文征明,对乃师的画学思想有很深的领悟,写出“悠然胸次白云闲”(《题沈周为吴宽所作六册》诗中句,载潘正炜《听帆楼书画续记》卷下),称赞沈周绘画艺术“意到情适”的意境源于纯静恬淡的心境。

诗的后半首,表述自己绘画艺术与“米家山”的渊源关系。沈周很注意汲取宋元画家的艺术营养,兼取众长,以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就中影响最大的还是元代的黄公望和吴镇。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说:“石田绘事,中年以子久为宗,晚乃醉心于梅道人。”沈周自己在《题大痴笔意图》中也说:“画在大痴境中,诗在大痴境外。恰好百二十年,翻身出世作怪。”但是,在这首题画诗里,沈周谈到晚年老眼昏花,常写“雨中山”,这绝非随手拈来的等闲笔墨,实质上透露了自己深受宋代米家父子艺术影响的消息。汪砢玉在评论沈周《阳冈亭子图》时,有一段很值得注目的评说:“启南之画,故法大痴,亦是其本色,乃所图《阳冈亭子》,独作老米笔苔点。”(《珊瑚网》卷三十八)文征明也说:“凭君莫作元晖看,自写吴门雨后山。”(《题吴嗣业藏石田先生画》,载潘正炜《听帆楼书画续记》卷下)称赞乃师的“吴门雨后山”,可与米元晖的云山图媲美。由此可知,沈周在本诗结句写道“模糊只写雨中山”,并不仅仅因为晚年眼睛昏花的缘故,而是真切地写出自己和二米的关系。《宝绘录》卷一一米芾画卷后沈周跋云:“余家三世祖传绘理,癖好董巨、二米笔法。”他在《画山水图》上题曰:“米不米,黄不黄,淋漓水墨余清狂。”都清楚地说明沈周画风深受二米影响的道理,这都可与本诗互相印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