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题山水钓客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题山水钓客图》
石涛 秋水湖天一色,钓船点破沧浪。 落月钩在渔手,至今冷笑声长。 【评说】 本诗选自寒松阁主藏石涛《山水钓客图》题诗。 秋天,湖水上涨,漫出湖堤,近处的几株疏柳,早已为洪水淹没了一半,飘瑟的芦苇,仅见水面之上的尖梢,凌风而抖动。远处的一抹山脉,蒙上浓重的水气,十分模糊,乍看,犹如水天相接,远山只有些许的淡痕罢了。天色逐渐晦暗,茫茫的湖面上,本是平静如镜,两艘渔舟划过,点破沧浪的平静,泛出一层层涟漪,向外扩散。船上钓叟,手握渔竿,互视对语,忽而一阵长长的冷笑划破月空,打破了湖面的凄清冷寂,在湖山间回响震荡。 画中的钓叟真在为生计而垂钓吗?像这样洪水泛滥的傍晚时分,更兼之手握垂竿不入水,冷笑长声,根本非渔民所为,可见他们是江湖逸士,别有心事。长长的冷笑,发泄出对世俗的极端不满和厌倦,这正是石涛的自我写照。他早就为山水清音所动,一直希冀归隐耕钓,在《题画山水》中他就说道:“山水有清音,得者寸心是。寒泉漱石根,泠泠豁心耳。何日我携家,耕钓深云里。念之心弥悲,春风吹月起。” 石涛这首题画诗不仅极为简练地勾勒出画面陡峭冷峻的意境,更点化出一个令人低回不已的诗境,为画境作了一个极好的注解。石涛曾云:“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在这幅画中,作者无不将自己心中悲凉凄怆的生命情调与浩渺的自然景致交融,情入于景,景中见情,使人看去,不知是情是景。因为二者早已水乳交融,对此,作者也不禁感慨万千,题写此诗以抒发感慨。 《题山水钓客图》
石涛 秋水湖天一色,钓船点破沧浪。 落月钩在渔手,至今冷笑声长。 历来咏钓客的诗,以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和柳宗元的《江雪》最为著名。 《渔歌子》写钓者之乐,不仅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名句,更有“不叹穷”的专篇: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实际上,这写的不是真正以钓鱼为生的渔民,而是隐居江湖的高人逸士。至于《江雪》,更是柳宗元的泄愤之作,其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形象,正象征着作者在“永贞革新集团”失败以后,既孤独而又不甘屈服的精神。 《江雪》中的钓者,也不是真正的渔民。 那么,石涛这首题画诗中的钓客,是否真正的渔民呢?先看图画。图的左下,略现湖岸一角,岸边几株秋柳,光干秃枝,树身下半截,已没在湖水中。岸边芦苇,则全浸在水中,仅露尖梢,在大水中挣扎。图的上部,有一抹远山,蒙上浓重的水气,显得十分模糊。湖水已与岸平,所以湖面十分开阔。湖面大部分是空荡荡的,不画一物。唯左边有两条小船,上有两个渔翁在垂钓。从图中还看不出他们是否为真正的渔民。 再来看诗。首句写秋洪暴发,秋水泛滥,湖天一色。次句写钓船冲波破浪,稳钓沧浪。这两句所描述的内容,画中都已出现,没有更多的寓意。关键是三、四两句,颇耐人寻味。第三句中“落月”点明时间,暗示他们已钓了整整一天一夜。收获如何呢?诗下“钩在渔手”四字,便可想而知了。不是“鱼在翁手”,也不是“鱼跃于舱”,而是渔翁在摆弄空钩。是洪水泛滥,水浊风大浪急,不适宜钓鱼吗?还是地老天荒, “可怜大地鱼虾颈了呢?诗人没有说。第四句“至今冷笑声长”却暗示了答案。钓不到鱼而发愁、哀叹,那是一般渔民应有的行为。可画中这两位钓客却发出了冷笑。冷笑意味着对世道的愤慨、不满, “至今冷笑声长”就更是强烈的愤慨,极端的不满了。由此可见,这两位钓客显然也是隐居江湖的高人逸士了。他们没有张志和式的乐观,也不像柳宗元那样孤峭,而是对世道充满了不平与义愤。实际上,这不过是石涛的自我写照。 石涛是非常关心民生疾苦的。癸酉(1693)年夏天,扬州久旱始雨,石涛特地画了《喜雨图》来表达他喜悦的心情,并在题画诗中揭示了富豪和农民对于旱灾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城中豪富十万家,米贵金多何所嗟!农子吞声互相泣……”乙亥(1695)年夏,他经过巢湖,正值洪水泛滥,灾情十分严重,他画了《巢湖图》以寄愁思,并在题画诗中说: “百八巢湖百八愁”, “四邑水满至今灾”,同时严厉谴责贪官污吏,指出是由于他们使河道废弛,才造成如此严重后果的。 《山水钓客图》和诗所揭示的也是秋洪泛滥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只是表现的方法比较独特,他用钓客的冷笑来暗示洪水过后,地老天荒,鱼虾都尽;那么,庄稼淹没、房屋倒塌等灾难就更在画外诗外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