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的组成和变化
药物按一定的组方原则组成方剂,其目的首先在于增强或综合药物的作用,以提高原有疗效; 其次,随证合药,全面兼顾,以扩大治疗范围,并适应病情的需要; 同时,还可以监制药物的烈性或毒性,以消除对人体的不利因素。
方剂的组成 有其一定的规律性,就是“君、臣、佐、使”的配合,这是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
❶君药:是针对病因或主证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❷臣药:是协助主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❸佐药:是治疗兼证或次要症候的药物; 或是制约主药毒性、烈性的药物; 或是起反佐作用的药物(“反佐”是指用性味不同,作用相反的药物,辅佐主药,从而用于因病势拒药须加以从治者。如温热剂中加入少量寒凉药,或于寒凉剂中加入少量温热药,以消除寒热相拒,服药后致吐的现象)。
❹使药:即引经药(指能引导诸药的药力达到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的药物); 或调和药性的药物。
综上所述,决定方剂中药物的君、臣、佐、使,主要是根据药物在方中所起作用的主次来区别。例如麻黄汤是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药组成,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其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为君药; 桂枝助麻黄发汗解表为臣药; 杏仁助麻黄宣肺平喘为佐药; 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此外,尚有根据药量轻重,药力大小来区分的,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
每个方剂,君药是必不可少的。在简单的方剂中,臣、佐、使药不一定俱全,有些方剂的君药或臣药本身就兼有佐药或使药的作用。如桔梗汤主治咽痛,方中桔梗清利咽喉为君药,又兼载药上行为使药; 甘草甘缓生津,以缓咽痛为臣药,又兼清热解毒为佐药。此外,也有一些方剂由于组成比较庞杂,则按药物的不同作用,或以主药、辅药二部分来区别,而不分君、臣、佐、使。至于一方之中君、臣、佐、使药味的多少,《素问 ·至真要大论》虽有“君一臣二,制之小也; 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 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和“君一臣二,奇之制也; 君二臣四,偶之制也”的记载,但并非是刻板的规定,在临床上还是要根据辨证立法的需要而定,这样才能适合病情,发挥更好的疗效。在方剂中,一般是君药味少,而臣、佐药味较多。
方剂的组成,固然有一定的原则,但在临床应用时,还需要根据病情的缓急,以及患者的体质、年龄和生活环境等不同,予以灵活化裁,加减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证,悉与古方前所陈列之证皆合,更与方中所用药无一不与所现之证相合,然后施用,否则必须加减,无可加减,则另择一方”。可知在运用方剂时,不能固执成方,必须通过各种配伍变化来适合病情的需要。方剂组成的变化,主要为药味增减的变化和药量增减的变化。
药味增减的变化 一般来讲,是指一个方剂在主药、主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次要症状或兼证的不同,增减其次要药味,以适应新的病情的需要,亦称随证加减。例如桂枝汤主治发热、头痛、汗出、脉浮缓等症,若兼有喘咳者,则加厚朴、杏仁,名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兼以降逆平喘;若兼见脉促、胸满者,则减去芍药,名桂枝去芍药汤,因为本方所治之兼证乃误下伤阳引起,故减去凉性酸收的芍药,使阳气易于上升外达,以消胸满,并有利于解肌散邪。亦有增减方中的药味,君药、主治随之改变,而且方名亦变更了的。例如当归四逆汤,即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细辛、木通。君药变为当归,因而主治亦改变为治疗厥阴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证。另外,方剂在主要药物配伍变化时,可以直接影响该方的主要作用,这称药物配伍的变化,实际上亦属于药味增减变化的范畴。以麻黄为例,配桂枝,组成麻黄汤,功能发汗解表,以治伤寒表实证;若配石膏,组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功能解表清里,以治表邪未解,内热已炽之证; 若配薏苡仁,组成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功能解表祛风湿,以治风湿在表、一身尽疼之证; 又配附子,组成麻黄附子细辛汤,功能助阳解表,以治阳虚表寒证。可见主要药物配伍不同,其作用也就有别。
药量增减的变化 药量增减的变化,是指方中药物不变,只增减药量,可以改变方剂药力的大小或扩大其治疗范围,甚至可以改变方剂的君药和主治。例如四逆汤是用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甘草二两组成,功能回阳救逆,主治少阴阳衰证; 如用附子大者一枚、干姜加至三两,则为通脉四逆汤,回阳救逆之力更大,并能通脉,而且扩大了治疗范围,用于少阴病阴盛格阳之证。又如小承气汤是由大黄、枳实、厚朴三味药组成。方中以大黄四两为君药,枳实三枚为臣药,厚朴二两为佐使药,功能荡热攻实,主治阳明腑实证; 若改用厚朴八两为君药,枳实五枚为臣药,大黄四两为佐使药,则方名厚朴三物汤,功能行气通便,主治气滞腹部胀满便秘。这是增减药量而引起君药和主治都改变的例子。
从上述药味、药量的变化可以看出,方剂的运用,既有严谨的规矩绳尺,又有灵活的权宜变化,这就充分体现出方剂在理、法、方、药中的具体运用特点。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才能在临床实践中适用于复杂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