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流行性腹泻neonatal epidemic diarrhea系一种医院内感染性新生儿腹泻。主要为新生儿病室或婴儿室内存在传染源,由喂养用具等污染造成感染。病原体多为大肠杆菌或埃可病毒等。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腹泻、吐乳、腹胀、哭闹、脱水、低热、体重下降,严重者可有酸中毒与循环不佳。治疗:暂停进食,适当补液,提倡配制口服补液盐小量多次服用;给新霉素、庆大霉素或双黄连制剂口服。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neonatal epidemic diarrhea为易在新生儿病房或产科婴儿室中造成流行的一种腹泻。常见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ECHO病毒等。症状以腹泻为主,可伴有发热、吐奶、吃奶少、腹胀、不安、体重下降及脱水酸中毒征象。初起时可禁食,给予静脉补液。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者可给新霉素或庆大霉素口服。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新生儿流行性腹泻是指在产院婴儿室或儿科新生儿病室中流行的一种感染性腹泻,发病不呈季节性。 细菌和病毒皆可成为病因,细菌中以致病性大肠杆菌(如O111B4,O127B8,O55B5等)最常见,其次为沙门菌属。病毒中以轮状病毒最常见,腺病毒、埃柯病毒 (18型)和柯萨奇病毒均曾引起流行,其他病毒也可致病。在一次流行中,病原体仅限于一种,在流行期间患儿血清中可被测出该病原体所致的特异性抗体。 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感染到母亲产道或粪便中的病原而起病。病儿于疾病活动期从粪便排出大量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又通过工作人员的手、污染的乳品或通过空气传播,传给其他婴儿,引起婴儿室或新生儿室中该病的流行。恢复期病儿及婴儿室工作人员均有可能成为带菌者,带菌者若转入其他单位或病室,可使流行范围不断扩大。新生儿流行性腹泻一旦发生,传播迅速,不易控制,流行时间长,临床表现较重。起病时患儿有厌食,随后出现呕吐和腹泻,次数不等,粪便水样,很快出现脱水及酸中毒症状,体重锐减,前囟及眼窝下陷,呼吸深快,哭声低弱,面色苍灰,唇周青紫,肢冷,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但也有腹泻次数少而病程短的流行。 鼓励母乳喂养对提高新生儿免疫力和防止腹泻有一定作用。为防止腹泻流行,应尽快根据病儿粪便作出病因诊断,严格执行各项隔离消毒制度,停止收入和转出病儿,积极给予相应措施。 治疗与婴儿腹泻的疗法相同 (见“婴儿腹泻”条,165页),注意饮食调整,加强护理。若系细菌性腹泻可口服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粘菌素等。有水和电解质紊乱时,及时采用液体疗法,纠正脱水和酸中毒。新生儿液体生理需要量较其他年龄小儿多,体重愈轻需要液量相对愈多,早产儿液体生理需要量每天为120~200ml/kg,足月儿为110~120ml/kg,加上累积损失和继续损失量,治疗时总液量比较大,否则脱水和酸中毒不易纠正。电解质不宜过多,足月儿钠需要量约2~5mEq/kg,钾为1~3mEq/kg,否则易出现浮肿。纠正酸中毒宜用碳酸氢钠,轻型腹泻可口服补液。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败血症 ☛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新生儿在产科婴儿室或儿科新生儿病房发生严重腹泻,体重减轻、脱水酸中毒和虚脱,甚至危及生命。常因其蔓延迅速,并易造成流行,故名新生儿流行性腹泻。主要病因为 ❶细菌:以致病性大肠杆菌为最常见,如O111、B4、O127、B8、O55、B5型,其中O111型所引起的症状严重,耐药性强,病程每见迁延。其他如沙门氏菌等亦曾引起流行。 ❷病毒: 以肠道埃可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病毒),尤其是埃可病毒18型及柯萨基病毒(Coxsakic virus)也曾引起流行。目前应用电子显微镜直接镜检,发现一种不易在组织培养中生长的轮状病毒是流行性腹泻最常见的病毒,约占秋冬季发病率的50~60%。 病原大都来自临产前,产妇产道为致病菌或病毒所感染,或临产时大便污染会阴累及新生儿,或由工作人员或带菌者将喂养乳品污染以及消毒隔离措施不当等,均可导致疾病流行,由于在患儿鼻咽部培养获得致病菌和病毒,认为也可能由空气传播所致。 潜伏期一般为48小时以内,开始时症状较轻,奶量减退、吐奶、体重下降、腹部膨胀略有烦躁不安,易被忽视。严重时大便由黄色水样便转呈绿色、有酸味、有时每天十余次,眼眶及前囟内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哭声微弱,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和酸中毒。 为预防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的流行,婴儿室护理人员应经专业训练,人员固定、定期检查有无带菌情况。在接生时应避免母亲大便污染,出生后立即清理儿口及呼吸道。可疑患儿尽早隔离,必要时产院婴儿室可邀儿科会诊,及时明确诊断、积极治疗。患儿粪便严格执行消毒处理。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后应按消毒隔离制度进行严密消毒,方可接触其他新生儿。婴儿室一旦发生流行,应停止接受新的新生儿,严重时宜关闭婴儿室进行彻底的严格消毒。 治疗方法有: ❶调整喂养,腹泻急性期可禁食12~24小时,口服葡萄糖与生理盐水。病情好转后开始喂奶,以母乳喂养最为合适。 ❷体液疗法,由于患儿常表现水和电解质紊乱体液补充十分重要。尤其是新生儿体液的生理需要量较其他小儿为多,故应充分补给累积所损失和继续损失的体液总量。矫正失水和酸中毒。电解质则不宜过高,以免出现浮肿。轻症可给予口服补液方法。常用的抗生素是庆大霉素(每日10~15mg/kg分次口服)或卡那霉素(每日50mg/kg,分次口服,7天为一疗程)及多粘菌素E(每日5~10万u/kg分次口服)。 ☚ 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皮肤感染 孕妇用药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 ☛ 000115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