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月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月派

新月派

新诗派别。以许多曾在英美留学的诗人组成“新月社”而得名。该社成立于1923年,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饶孟侃、陈梦家、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该派倡导新格律诗,主张作家要追求诗的艺术美,认为“戴着脚镣跳舞”,才更能表现出艺术上的深厚功力,认为“只有不会做诗的人才感觉得格律的束缚”。徐志摩在《诗刊弁言》 中提出诗与音乐、美术是同性质的,“这就是诗文与各种美术的新格式与新音节的发见; 我们相信完美的形体是完美的精神唯一的表现。”闻一多《诗的格律》:“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 (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 (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该派积极吸取借鉴中外诗歌多种形式,创造了许多新格式。但把“纯粹的艺术”、唯美主义作为至高无上的追求,诗歌创作逐渐脱离人民和时代,成为“诗人之诗”。
新月派的活动大致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由创办《晨报·诗镌》开始,后期从1928年3月创办《新月》月刊开始。其主要成员徐志摩、罗隆基、陈西滢、梁实秋等,尽管打着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旗帜,但在政治上表现了鲜明的反共倾向。《新月》创刊号发表徐志摩《〈新月〉的态度》,以反对“功利派”、“攻击派”、“偏激派”、“标语派”、“主义派”为名,攻击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他们打出“不妨害健康”、“不折辱尊严”两个“原则”,以卫护资产阶级文学。梁实秋在《文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等文中,大肆宣扬人性论,鼓吹“文学就是表现最基本的人性的艺术”,“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提出“一切的文明,都是极少数天才的创造”,因而“大多数就没有文学,文学就不是大多数的”。这些主张都在于否定无产阶级文学。无产阶级文学倡导者们与鲁迅,对新月派的资产阶级文艺观进行了批判。如彭康《什么是“健康”“尊严”》,冯乃超《冷静的头脑》,鲁迅《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等文章,分别批驳了徐志摩和梁实秋的谬论。
在新诗创作上,后期新月派继承并发展了前期新月派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倾向,形成一个自觉地逃避时代和现实,追求心灵安慰的诗歌流派。艺术形式上注重音节,提倡雕琢,而内容空虚,多表现悲观厌世和沉醉的爱情。早期新月派接受西欧浪漫派的影响,后期转向欧美现代派。该派在探索新诗形式方面,有一定的贡献。

☚ 现代评论派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
新月派

387 新月派

现代资产阶级文学、政治流派。因1923年组织“新月社”,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而得名。代表人物有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西滢等。该派在政治上反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 在文学上则鼓吹资产阶级人性论以对抗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因而受到鲁迅、冯乃超等人的尖锐批判。新月派前期成分比较复杂,其政治态度和文学倾向也不尽一致。如闻一多、徐志摩热心提倡新格律诗,卞之琳、陈梦家、朱湘等,也写了不少清新健美的新诗,形成新诗史上著名的新月诗派。新月派后期则发生较大分化,1933年因《新月》停刊而告解散。

☚ 五四文学革命   现代评论派 ☛
新月派

新月派

为一个现代著名的文学团体与流派,于1923年在北京成立,活跃于1923年至1933年间,开始时以《现代评论》周刊为其主要阵地,后于1928年3月在上海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组织形式比较松散,基本上是以聚会的形式活动。新月派的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西滢等人,他们也是“现代评论派”的主要成员。此外还有丁西林、张歆海、黄子美、梁启超、林徽因、金龙孙、任鸿隽、陈衡哲、杨景任、陶孟和、邓叔存、冯友兰、杨振声、丁文江、吴之椿、张彭春等等也先后加入新月派,后来还有闻一多、凌淑华、余江沅、赵太侔、张禹九、熊佛西、翟菊农等一批中国留美学生所组织的“中华戏剧改进社”的主要成员回国后,也陆续加入新月派。新月派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影响很深,宣扬“艺术至上”,提倡“反写实运动”,在文学上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新月派后期由于思想和见解的不同,也逐渐分化,如闻一多、凌淑华等人,便向革命文学阵营靠拢。1933年6月,随着《新月》月刊的停刊,新月派也结束了长达10年的活动,宣告解散。

☚ 朝花社   新月诗派 ☛
新月派

新月派

20年代中期崛起的资产阶级诗歌流派。1926年4月至6月,徐志摩、闻一多等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诗镌》。此为新月派前期,以闻一多为代表。致力于克服新诗散文化和欧化的倾向,注意吸取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洋格律诗的长处,主张诗歌应具有音乐的美、建筑的美、绘画的美。因此新月派又称格律诗派。诗作大多反映现实黑暗,同情人民疾苦,抒发爱国主义情思,具有章法谨严、句式整齐、语言凝炼、音节铿锵、构思巧妙、意境深沉等共同特点,在新诗形式的变革与内容的开拓上作出了积极贡献。1928年3月徐志摩、梁实秋等在上海出版《新月》月刊,1931年1月又创办《诗刊》,新增加了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诗人。此为新月派后期,以徐志摩为代表。创作上逃避现实,感情颓废,唯美主义、形式主义日趋严重。1931年11月徐志摩去世,1933年6月 《新月》停刊,新月派从此消亡。其重要作品有《死水》、《志摩的诗》、《新月诗选》等诗集。

☚ 象征派   南国社 ☛

新月派xin yue pai

School of Crescent Moon,a literary and art school named after the Crescent Society which was founded in Beijing in 1923

新月派

因组织“新月社” (1923年)和出版《新月》月刊(1928—1933)而得名。主要成员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西滢等,该社成员,在不同程度上代表和反映了自由资产阶级思想的政治和文艺观点,宣扬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否认文学的阶级性,诬蔑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为“标语派”、“主义派”。针对“新月派”的谬论, 鲁迅等人给予彻底的揭露和批判。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