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工业国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工业国论New Industrial State Theory

阐述战后现代大垄断公司的发展所形成的新工业体系,以及它在企业经营、权力安排、企业同相关群体的关系以及整个社会的阶级结构等方面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的理论。它由美国制度学派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在《新工业国》(1967)首次提出并予以系统的论述。在本书中,加尔布雷思分析了战后美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大公司已不同于传统的企业,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亦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并进入到“新工业国” 的时代。加氏详细分析了作为基本经济细胞的企业,认为它们在战后有如下显著的变化: (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日趋复杂,同时,资本的供给以越来越丰富,因此现代大公司的权力逐渐从资本家手里转移到了由经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所组成的 “专家组合” 那里;(2) 传统的企业在股东利益的支配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现代大公司则在以工资和奖金为主要收入形式的 “专家组合” 的控制下以企业的稳定、增长及所包含的技术兴趣为目标; (3) 以稳定增长为目标的现代大公司,往往通过各种营销途径劝说或诱导消费者接受公司的产品和制定的价格,即传统的 “消费者主权” 让位于 “生产者主权”;(4) 追求稳定增长的现代大公司,为了避免金融部门的控制、保持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的稳健,在资金来源上更多地依赖内部积累而非银行借贷。同上述特征相关的是,当前社会的主要冲突是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和不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之间的对立,且这种对立的形成主要源于受教育程度而非资本拥有量的多寡。因此,传统的劳资对立已趋于缓和,资本家和工人因同样处于无权的地位而具有了结盟的可能。加氏认为,在上述由大公司控制的 “新工业国”里蕴含着一些新的问题,如公司对市场控制力量的加强有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威胁个人的独立性等,因此应通过立法来适度限制大公司的权力,增加教育投资和社会福利支出等以缓和新的社会冲突。

新工业国论

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大垄断公司的发展所形成的新工业体系使企业和整个社会产生一系列变化的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Galbraith, John Kenneth,1908— )于1967年在《新工业国》一书中首次提出并予以系统论述。在《新工业国》中,加尔布雷思分析了战后美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大公司已不同于传统的企业,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亦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并进入到“新工业国”的时代。他详细分析了作为基本经济细胞的企业,认为它们在战后有如下显著的变化:(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日趋复杂,同时资本的供给越来越丰富,因此现代大公司的权力逐渐从资本家手里转移到了由经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所组成的“专家组合”那里;(2) 传统的企业在股东利益的支配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现代大公司则在以工资和奖金为主要收入形式的“专家组合”的控制下,以企业的稳定增长及所包含的技术兴趣为目标;(3) 以稳定增长为目标的现代大公司,往往通过各种营销途径,劝说或诱导消费者接受公司的产品和公司制定的价格,即传统的“消费者主权”让位于“生产者主权”;(4) 追求稳定增长的现代大公司为了避免金融部门的控制,为了保持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的稳健,在资金来源上更多地依赖内部积累而非银行借贷。同上述特征相关的是,当前社会的主要冲突是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和不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之间的对立,且这种对立的形成主要源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而非资本拥有量的多寡。因此传统的劳资对立已趋于缓和,资本家和工人因同样处于无权的地位而具有了结盟的可能。他认为,在上述由大公司控制的“新工业国”里蕴含着一些新的问题,如公司对市场控制力量的加强有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威胁个人的独立性等,因此应通过立法来适度限制大公司的权力、增加教育投资和社会福利支出等,以缓和新的社会冲突。

新工业国论

新工业国论Theory of 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y

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提出的一种理论。他认为,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知识已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所以,资本主义垄断企业的权力,已经从资本家的手里转移到由高级经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组成的“技术结构阶层”手里。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已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有知识的人同没有知识的人之间的矛盾。经理人员与科技人员掌握企业权力之后,实行计划生产与计划销售,他们不是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为首要目标,而是谋求企业的稳定与增长,保持适度的利润。

☚ 福利国家论   零增长理论 ☛
新工业国论

新工业国论The New Industrial State Theory

现代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 提出的关于战后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二元体系结构的理论。“新工业国” 一词,是加尔布雷思在 《新工业国》 ( “The New Industrial State”,1967)一书中提出的,是指由现代大垄断公司组成的“工业体系” (后在《经济学和公共目标》 中又指出美国资本主义不单纯由 “工业体系”所组成,与之并存的还有市场体系)。
加尔布雷思在 《新工业国》 一书中分析了战后30年美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认为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在60年代已经变成所谓“新工业国” 了。这时的大公司已根本不同于以前的大公司,以这些 “成熟的” 大公司为基础的 “工业体系” 发生了下面一系列根本性变化:
(1) 权力发生转移。资本主义垄断企业的权力,已经从资本家的手里转移到了由高级经理人员和科学技术人员组成的 “技术结构阶层” 的手里。他认为,在任何社会,权力总是与生产要素联系在一起的。谁拥有当时最重要而又无法替代的生产要素,谁就掌握了权力。由于工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的供给日益丰裕,而工业和技术发展所需要的专门知识越来越复杂,专门知识成为企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于是,现代大公司的权力已从资本家手中转移到一些在生产、经营管理、财务、推销、法律、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有专门知识的人才手中。他们担任公司的经理、工程师、各级主管职务,这些人被称为“技术结构阶层”。
(2) 企业目标变化。由于权力发生转移,现代公司不再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了,而是以稳定、增长和技术兴趣为目标。因为“技术结构阶层” 的收入主要是薪水和奖金,而不是股息。如果公司追求最大限度利润,得到最大好处的是股东,而“技术结构阶层”却要为此承担风险。只要实现稳定,保持适度的利润,防止股东卖掉股票就行了。而增长,则是指公司保持尽可能高的增长率。因为,企业有了较高的增长,才能增加技术结构阶层的收入,并增加提升的机会。增长还意味着企业规模扩大。企业规模愈大,他们的权力也就愈大,声望愈高。企业的另一个目标是 “技术兴趣”。由于技术结构阶层对科学技术专门知识的探索有一种乐趣,而这种技术研究还是实现稳定与增长的条件。
(3) 主权换位。既然现代公司以实现稳定作为首要目标,所以技术结构阶层掌权的企业必须制定计划,控制价格,并保证计划原则的实现。为了实现计划,必须通过广告、通讯网和推销机构向消费者“劝说”,设法使产品有销路。所以,“劝说” 是现代公司推销产品的一种手段,成为刺激总需求的措施。如果消费者不按公司制定的价格来购买或公司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动而听任价格下跌,那么公司的计划就难以实现,稳定的目标就不能达到。加尔布雷思认为,在以往的社会中,生产者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生产的,即所谓“消费者主权”。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情况正好相反,生产者自行设计和生产产品,并控制了价格,然后劝说消费者按他们的意志购买,主动权已经转移到生产者手中。这就是所谓的 “生产者主权”。
(4) 工业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加尔布雷思认为,为了保持企业的稳定和增长,在资金来源上尽量依靠企业内部积累,减少对银行的依赖,免受外界的控制。现代大公司保存了 “大量未分配收入”,因为它分给股东的股息不多,因而它有了充裕的资本。这样工业界和银行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过去那种工业界有求于银行界,银行界控制工业界的现象不再存在了。
此外,加尔布雷思还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劳资间的冲突已大大地趋于缓和。资本家和工人一样处于无权的地位,他们可以结成同盟了。当前美国社会的主要冲突是有专门知识的人与无专门知识的人之间的对立,造成这种对立的已不是货币而是受教育程度的不同。
加尔布雷思在阐述了现代大公司发生的上述巨大变化后进而指出,虽然现代资本主义已经不同于旧资本主义,但现代大公司的统治,却造成了新的弊病: 经济增长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目标,人们的自由受到了束缚,个人必须服从组织的支配。他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从而提出要增加政府的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的支出; 通过各种立法以限制大公司的权力等社会改革的一系列措施。

☚ 剩余社会化论   可持续发展论 ☛
000004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