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
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了,茶的发源地在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现在还能找到上千年的野生大茶树。 中国茶兴盛于唐宋,绵延至当代。唐代还诞生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理论专著——《茶经》。 这本书全面总结了茶的药理、采摘、制造、煮茶、器具等方方面面的茶知识,是当时关于茶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在唐代,随著国内饮茶风尚由南向北的普及,中国茶文化也开始了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的历程。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1368~1398年)把团茶改为叶茶,茶饮习惯为之大变,而且这一改变持续至今。随著对茶的了解日益深入,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摘取野生茶叶,而是开辟茶园,种植茶树。 茶的加工制作也逐渐成熟,并且因为加工方式的不同产生了六大茶类。 中国茶道不仅包括对茶质优劣的品评,对水和茶具、饮茶的时间和场合、冲泡和品饮的方式,以及饮茶人也都有细致的要求,通过饮茶这种外在的形式让人认识到茶清淡的品性,对养生、怡情、修性、悟道很有益处,才是“饮茶修道”思想的真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