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甘草小麦大枣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甘草小麦大枣汤 【方源】: 《金匮》卷下。 【异名】: 甘麦大枣汤(原书同卷)、大枣汤、麦甘大枣汤(《本事》卷十)、小麦汤(《三因》卷十八)、甘草汤(《妇人良方》卷十五引《专治妇人方》)、十枣汤(《万氏女科》卷二)、麦枣汤(《杏苑》卷八)、枣麦甘草汤(《会约》卷十四)、大枣甘草汤(《一见知医》卷四)。 【组成】: 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用法】: 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温服。 【功用】: ❶ 《血证论》:养胃生津,化血润躁。 【主治】: 脏躁。 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红少苔。现用于癔病及神经衰弱属心脾两虚肝郁者。 ❶ 《金匮》: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 ❷ 《类聚方广义》:痫症狂症,因平素忧郁无聊,夜夜不眠,发则恶寒发热,战栗错语,心神恍惚,居不安席,酸泣不已者。 ❸ 《方函口诀》:小儿啼泣不止者。 。【方论选录】:❶ 《金匮要略论注》: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具有消烦利溲止汗之功,故以为君;甘草泻心火而和胃,故以为臣;大枣调胃,而利其上壅之燥,故以为佐。 盖病本于血,心为血主,肝之子也,心火泻而土气和,则胃气下达;肺脏润,肝气调,燥止而病自除也;补脾气者,火为土之母,心得所养,则火能生土也。 小麦为肝之谷,而善养心气;甘草、大枣甘润生阴,所以滋脏器而止其躁也。 ❸ 《血证论》:三药平和,养胃生津化血;津水血液,下达子宫,则脏不燥,而悲伤太息诸证自去。此与麦门冬汤滋胃阴以达胞宫之法相似,亦与妇人乳少催乳之法相似。乳多即是化血之本,知催乳法,则知此汤生津液润燥之法。。【临证举例】: ❶ 脏躁 《孙氏医案》:表嫂孀居二十年矣。 右瘫不能举动,不出门者三年,今则神情恍惚,口乱语,常悲泣。诘其故,答曰:自亦不知为何故也。诊之,两寸脉短涩,以石菖蒲、远志、当归、茯苓、人参、黄耆、白术、大附子、晚蚕沙、陈皮、粉草,服四帖,精神较好于前,但悲泣如旧,夜更泣。 予思仲景大枣小麦汤,正与此对。 即与服之,两帖而瘳。方用大枣十二枚,小麦一合,大甘草(炙过)三寸,水煎饮之。 ❷ 妇女更年期症候群 《福建中医药》(1960;10∶17):用本方治疗30例,显效者22例,进步4例,有效4例。方药为:甘草3~6克,小麦30克,大枣10枚。 有严重失眠及烦躁不安者,则加酸枣仁或茯神。 典型病例:杨某某,48岁,家庭妇女。 心慌,呼吸迫促、发喘,发作性颜面发红,发热,有胸部阻塞感,严重时有被窒息样,伴有严重失眠,已断续发作约一年。一年前月经不规则,量时多时少。 自此后上述症状依次发生,尤以经期前后更为明显,经医治无效。体型消瘦,颜面潮红,精神高度紧张,呼吸及说话均表现极度不安,迫促非常。 心脏,心律、心率正常,肺部(一),腹部正常。 血压145/95mmHg。 入院诊断:更年期症候群。用苯巴比妥、三溴、卵巢素等无效。 后改用中药甘麦大枣汤每日一剂,服至三剂后,症状基本消失,能熟睡6~7小时,并可自理生活,服至十二剂后,症状全消出院。 用苯妥英钠后无明显好转。症见颈软,精神不振,问答稍迟缓,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经用甘麦大枣汤加味,五剂后,病情基本停止,再以本方合六君子汤调理获愈。。 【现代研究】: ❶ 镇静作用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3;3∶53):保田和美报道,本方水提取物对环己烯巴比妥的睡眠时间稍有延长作用。 在对大鼠自发运动量的实验中,口饲至第三四天后,可观察到运动量减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