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漪堂记》
明袁宏道撰。作者在这篇小品中,以水喻文,提出了“文心与水机,一种而异形者也”的论点,形象地说明了水无常形,而文也应无定式的道理。文章中作者用较大篇幅描写了水的各种形态:“突然而趋,忽然而折”,“细则为罗彀,旋则为虎眼”,“矫而为龙,喷而为雾”。接着又以司马迁、班固、杜甫、李白、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等古代八大家的不同写作风格,进一步说明了写文章应象流水一样,既无常形,更无定式,信腕信口,皆发心中之性灵。以水喻文,古已有之。前人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就有韩如海,柳如泉、苏文似潮涌、欧文似闪电的说法。但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却独辟蹊径,从宏观的角度,把为文与流水巧妙地接合在一起。前朝诸多大家的文章,风格的不同,到了作者眼中,都化成了“水”的形态的变化。或为澜,或为泉,或为海,或为瀑、或为泽。林林总总,变化莫测。作者以水的形态各异,比喻文章的不同,这样就变抽象为形象,使读者能更好地领会作者的意图。而作者这种写法的本身,也充分体现了自己提倡的为文如水的写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