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士wén shì〖名词〗 文人。读书能文的人(2)。《苏秦以连横说秦》:文士并,诸侯乱惑。 ——文人巧饰词令进行游说,使各国的诸侯昏乱迷惑。《送天台陈庭学序》: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诗人文人们游览、喝酒、投壶、做诗和唱歌的场所,庭学没有一处不去游览。 文人 文人斯文 文士 骚士 骚子 文人的别称:墨士 墨客 墨卿 文人、文士:文人墨客 文人墨士 有才华的文人墨客:词人才子 文化工作者:文化人 有文才、有学问的人:文人学士 有学问和处事修养孤高的人:文人雅士 玉堂人物 读过书,能弄笔墨的人:文墨人儿 翻译人员:译员 译匠 译人 译象 译士 译言 通译 通事 译字生 论文家:论家 酒量大的文人:斗酒学士 没有官职而实际很有权势的朝中文人:白衣宰相 风雅的文人:骚人墨客 骚人词客 骚人墨士 骚人雅士 骚人逸客 骚人词客 骚翁墨客 墨客骚人 自命风雅的文人:斗方名士 南北两地齐名的文人:南枝北枝 枝南枝北 才华出众的文人:才英 才华超群的文人:洛阳才子 有高超才艺的文人﹑画家等:哲匠 文坛领袖:百花魁 学术界的领袖:学宗 投靠有势力的集团或有势力的人物并为之吹嘘的文人:御用文人 忧愁失意的文人:迁客骚人 (知书能文的人:文人)
另见:学者 创作 写画 作品 书 ☚ 文人 作者 ☛
才士 才士彦士 鹦鹉 知书能文之士:文士 骚士 骚子 有识之士:智士 计士 鸳凤 才学之士:芹藻 文学之士:词翰客 词章之士:灵均 才智之士:知士 才智过人之士:豪彦 众多才智过人之士:众俊 设谋献计的人:谋人 谋士 计士 谋客权士 术士 计谋之士 绍兴师爷 计谋之士:谋夫 优异的谋士:谋选 善辩之士:辩士 辩武 谈士 博学之士:鸿儒 鸿生 硕生 宏儒 大儒 道术高明之士:鸿都少君 誓志求取功名荣显之士:题柱客 高才之士:颜鲍 高雅、有才识之士:香令 富于才藻之士:云翰 才华出众之士:白凤 (有才德之士,有才华的人:才士) ☚ 隐士 良士 ☛ 文士1.注释: 是犹太人的宗教职任,专门宣讲律法、诵读圣经、誊写圣经。犹太人在被掳到巴比伦前(约公元前586年),文官、武官均称文士,被掳后武官已无权,仅存文官亦称文士。圣经记述,耶稣和门徒传道时期的文士虽有宗教职任,却背叛了神。他们自以为有智慧,固守人的遗传,却废了神的诫命。耶稣称他们是假冒为善的人,因为他们用嘴唇亲近主,心却远离主。(太15:1—8) 2.圣经记载: 1)祭司以斯拉(公元前397年)“是敏捷的文士,通达耶和华以色列神所赐摩西的律法书。王允准他一切所求的,是因耶和华他神的手帮助他”。亚达薛西王降旨,准他率以色列民回耶路撒冷,重新修建圣城和圣殿。他“定志考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又将律例典章教训以色列人”。(拉7:6—28) 2)先知耶利米责备当时的文士说:“看哪,文士的假笔舞弄虚假……他们弃掉耶和华的话,心里还有什么智慧呢?……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一味地贪婪……他们轻轻忽忽地医治我百姓的损伤,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耶8:8—12) 3)马太、马可、路加三卷福音书中记载了文士的许多罪恶,他们与法利赛人联合对付耶稣和门徒,他们常常试探耶稣,想借耶稣和门徒的话,找把柄害他们。文士在犹太人中是有宗教地位的。耶稣教导众人和门徒,凡他们按圣经的教训所吩咐的话都要听,“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耶稣在马太福音第23章斥责了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假冒为善。耶稣说,他们有祸了,自己不进天国,也不容别人进去;他们勾引人入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耶稣说,他们是“瞎眼领路的”,是“假冒为善的文士”,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一切的污秽;他们“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太23:1—15,19—23) 4)祭司长和文士想法子杀害耶稣(路22:2),终于通过耶稣的门徒、加略人犹大,把耶稣出卖给他们。他们又在公会和大祭司该亚法那里,以假见证控告耶稣,要治死他。(太26:57—59) 5)当耶稣被罗马巡抚定了罪,并照他们的要求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文士也来讥笑、戏弄耶稣,因为他们不信耶稣是神的儿子。(太27:41—43) 文士wen shischolar officials 文士学分文(太学、律学等)、武(武学),凡以攻读经术、律法、算学而报考太学或专门学(如律、算学等),泛称文士(《宋会要·崇儒》3之32)。
职源与沿革唐科举科目中有武举,但未置武学校。开元间始置太公师父庙,以尊西周武臣吕尚。贞元元年,尊吕尚(姜太公)为“武成王”,立庙。北宋初科目设武举。仁宗庆历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始于武成王庙办武学,八月二十四日罢。熙宁五年六月二十七日复置。南宋初罢。绍兴十六年三月初一诏重建,实未举。绍兴二十六年四月始张官养士,成为南宋三学之一(《十朝纲要》卷5,《长编》卷142戊午、卷134乙亥,《要录》卷155庚午、卷172癸巳)。
职掌凡未入朝班的大小使臣、门荫子弟、草泽人,经京朝官二员保任,都可报名参加考试,如弓箭、马术及人材应武举格者,即招为武学生,教以兵法、兵书,进行阵队实习。学习三年,艺业考试及格者,依出身授于三路巡检、监押、准备差使之类武职(《宋会要·崇儒》3之29)。
编制熙宁初置时设判武学、同判武学公事各一员。武学官有武学教授(元丰新制改为武学博士)、武学谕、武学正、武学录,又有掌仪、直学、司书、司计以及斋长、斋谕等职事。武学生员额,熙宁五年一百员,行三舍法。徽宗朝以二百员为额(上舍生三十、内舍生七十、外舍生一百)。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定以一百员为额(上舍生十人、内舍生二十人,外舍生七十人)。(《玉海》卷112《庆历武学》、《宋会要·崇儒》3之29、34、35,《宋史·选举志》3)。
别称右学。《玉海》卷112《熙宁增广太学》:“修武成王庙为右学。”《宋史·选举志》3:“建武学于武成王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