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水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水疮脓疱疮的通称。 黄水疮病名。生于皮肤的一种传染性脓疱性疾病。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滴脓疮、黄水黏疮。由于脾胃湿热过盛,兼受风邪相搏而成,初起皮肤患处先起红癍,继之成粟米样水疱,逐渐增大,疱液初呈透明,后为混浊,基底红晕,随即变为脓疱,痒而兼痛,搔破黄水淋漓,蔓延不止,疮水干后结痂而愈。多发生小儿头面、耳、项等处,重者可延及全身。常在夏秋季流行。治宜祛风胜湿,清热凉血,内服升麻消毒饮加苍术、黄连;风邪胜者服消风散;湿热重者服平胃散加黄芩、黄连。外治热重者用青蛤散或青黛散外敷;湿甚者用碧玉散或三石散外敷。相当于脓疱病。 黄水疮病名。见《外科正宗》。即脓疱疮。为表浅性化脓性皮肤病。由于暑湿毒邪侵入肺经,不得疏泄,熏蒸皮肤引起。多见于儿童,夏秋季好发,有传染性。头面四肢部位常见,也可蔓延全身。初为红斑水疱,周围红晕,疱壁薄,内含清水,渐混浊。易破溃,可融合结痂而自愈。应与深部感染的脓疱,即脓窝疮相区别。 黄水疮病名。因黄脓水流到之处即便生疮,故名。多见于小儿,颜面及上肢等暴露部位好发,初起为红斑水疱,迅速变为脓疱,痒而兼痛,破后黄水溢流,糜烂结痂。多因暑湿热邪客于肌肤,或脾胃湿热,兼受风邪,相搏而成。治宜清暑利湿解毒,小儿脾虚者宜健脾渗湿,症状轻者单敷药亦可。 黄水疮huáng shuǐ chāng《本草纲目》主治第4卷面(桃花)(5)。病名。又名滴脓疮、黄水黏疮。生于皮肤的一种传染性脓疱性疾病。见《外科正宗》卷四。由于脾胃湿热过盛,兼受风邪相搏而成,初起皮肤患处先起红斑,继之成粟米样水疱,逐渐增大,疱液初呈透明,后为混浊,基底红晕,随即变为脓疱,痒而兼痛,搔破黄水淋漓,蔓延不止,疮水干后结痂而愈。多发生小儿头面、耳、项等处,重者可延及全身。常在夏秋季流行。治宜祛风胜湿,清热凉血,内服升麻消毒饮加苍术、黄连;风邪盛者服消风散;湿热重者服平胃散加黄芩、黄连。外治热重者用青蛤散或青黛散外敷;湿甚者用碧玉散或三石散外敷。相当于脓疱病。 黄水疮 黄水疮又名脓疱疮。夏秋季节多发,儿童易患。症见初起头面四肢出现小丘疹、水疱,迅速增大如花生米大,内含黄色液体,奇痒,易被抓破。破后边缘翘起结痂,痂下之皮肉呈红色糜烂状,约十天而愈,但他处皮肤又易反复出现水疱。治疗:❶九里明、桉树叶、苦楝树皮,煎水外洗。 ☚ 奶癣 烂眼皮病 ☛ 黄水疮huánɡshuǐchuānɡ病名。见《外科正宗》。又名滴脓疮。生于皮肤的一种传染性脓疱性疾病。由脾胃湿热过盛, 兼受风邪相搏而成。初起皮肤患处先起红斑, 继之成粟米样水疱, 基底红晕, 随即变为脓疱, 痒而兼痛, 搔破黄水淋漓, 久则结痂而愈。多发于小儿头面、耳、项等处, 有时蔓延不止, 可延及全身。即脓疱疮。治宜祛风胜湿, 清热凉血。宜服升麻消毒饮; 湿热甚者, 宜服芩连平胃汤。外治用青黛散。 黄水疮 黄水疮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传染性皮肤病,因其脓疱破后滋流黄水而名。见于《外科正宗》。《疮疡经验全书》谓:“初生一泡,渐至遍体,漫烂无休,合家相染”。又名滴脓疮。好发于夏秋季节,多见于小儿。多因暑湿热邪客于肺经,不得疏泄,或因脾虚湿蕴,复感风热湿毒而发病。初起在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现少数粟米大小的丘疹,呈散在性,继则出现水疱,约绿豆至黄豆大,界限分明,水疱迅速变成脓疱,疱疹丰满紧张,周围有轻度红晕,自觉瘙痒,疱壁薄而易破,破后露出鲜红的糜烂面,滋流黄水,浸淫疼痛,甚者可蔓延全身。干燥后结成灰黄色脓痂,愈后不留瘢痕。一般无全身症状,经治疗可迅速痊愈。失治则可绵延数周或数月。临床一般可分湿热和脾虚两种,但以湿热为多见。 ☚ 尖锐湿疣 脓窠疮 ☛ 黄水疮 黄水疮本病系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起因主要由于恶血、黄水增盛并外感粘毒所致。平素饮食不节,起居不当,特别是不注意个人皮肤卫生以及接触黄水疮患者等,均为引发本病的因素。在温热季节易于发生,多见于小儿,成人亦有患此病者,如女性的乳房和外阴,男性的阴囊等处均可发生。临床表现为无一定发病部位,但多发生于面部和四肢。症状轻重不一,最初多为皮肤潮红,水肿,随即出现大小不一的丘疹、水疱,基底红晕,继而变为脓疱,痒而兼痛,搔破后黄水淋漓,久则结痂而愈。开始时皮疹多为散在性,因不断发展和扩大,常互相融合成为面积较大的损害。可伴见全身不适,发热,邻近淋巴结肿胀,口干烦渴等症状。损害和正常皮肤的境界不清,四周并有许多不同形态的散在性损害,经数日或2~3星期后可干燥脱屑而消退,常反复发作,不遗留永久性瘢痕。如不及时治疗,易转为慢性,患部皮肤肥厚,皮肤表面的细小沟纹加深,并呈苔藓样改变,与正常皮肤的分界较为清楚,表面粗糙不平,有鳞屑附着,亦可发生轻度糜烂或细小裂坼,有时有小量黄水渗出,可拖延至数周、数月,甚则逾年不愈。治宜以杀粘,清热,燥黄水为原则。除内服相应的方药外、外敷黄水疮膏 (泥裹煅成的草乌灰加黄丹、硫黄、雄黄各等分,用猪油调和而成)。平素注意小儿之皮肤清洁卫生,慎食促使黄水增盛之饮食及不易消化之品,避免与黄水疮病儿接触,如发生瘙痒性皮疹,应及时治疗。 ☚ 带状癣 赘瘤 ☛ 黄水疮huáng shuǐ chuāngimpetigo;pustulosi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