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水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水病

黄水病

黄水是机体的组成物质之一,其形成的过程是:饮食入胃,经过消化与吸收,其精华化生为血,血之糟粕归于胆腑,成为胆汁,胆汁之精华则又化为黄水。黄水存在于全身各处,尤其在肌肤及关节较多。黄水出现偏盛偏衰和功能紊乱等反常状态而导致病变称之为黄水病。黄水病变后为血和希拉所转化者与热相结合,成为热性黄水病,亦称黑黄水病;为巴达干和赫依所转化者与寒相结合,成为寒性黄水病,亦称白黄水病。黄水之本性既不属热,也不属寒,而寒热两性俱全。
黄水病病因 根据黄水之本性与功能,可包括于正精范围,因而它与血相似,亦受三弊之侵害而发病; 并在一定不良因素之影响下,可出现偏盛偏衰和功能紊乱等反常状态而导致病变。病变之黄水亦能以合并、聚积等类型进而引起各种疾病,如白癜风、牛皮癣、虫疹、疥癣、痹病、白喉、炭疽、丹毒、疱疹、浊热、浮肿、水肿等。黄水病为六基证之一。过多食用未成熟之水果,腐败变质和不易消化之食物,饮食不规律; 长时间在寒湿环境中生活,气候过于寒凉,阴雨连绵,治疗热症时过多或过早使用凉性药物及治疗谬误等促使巴达干、赫依增盛,均能导致寒性黄水病的发生。相反,经常进食富有营养和锐、热性食物;用力过度,劳累;挫伤,震伤;气候反常,过于干旱; 以及治疗寒症时过多使用热性药物等促使血、希拉增盛,均能导致热性黄水病的发生。如上所述,在过于寒凉或温热条件影响下,致使消化三能减弱或恶血与黄水混杂或增盛,进而功能紊乱则引起黄水病。
黄水病病程 可分为蓄积、发作、平息三个阶段。黄水之蓄积:诱发和抑制黄水之条件同时并存时,互相影响,与之抗衡,则不能发病,只在自己的部位蓄积潜伏下来。在此阶段,不论热性或寒性,患者表现喜食与其疾病本性相反性质之食物,而不出现其它症状。黄水病之发作:诱发黄水病之条件继续作用于蓄积的黄水,则由量的变化发展为质的变化,显示其热性或寒性黄水病的特有症状。黄水病之平息: 对蓄积发作之黄水病投以抑制的药物则即可消失,遂告平息。
黄水病类型 黄水病分偏盛、偏衰和功能紊乱等三个类型。黄水偏盛:由于三弊之影响,消化力减弱,血液糟粕之分解受到阻碍而窜入精华之运行道,使精华混浊,则黄水随即亢盛;由于饮食不节和起居逆行的影响,肝胆或皮肌受损,则使血液、黄水增盛。在此阶段,患者出现皮肤粗糙而发痒,出现粒状细疹,全身浮肿,眉毛头发脱落、折断,关节虚浮疼痛,黄水散布于皮肌间等症状。黄水偏衰:主要由于大量失血,长期营养缺乏,由于三弊之影响,消化三能功能亢进,则滋养精华及血液之损耗加快,随而出现黄水干枯,皮肉/CRFDPIC/R200712046/R200712046.0018.65.9.bmp瘦而失去弹力,体力衰竭等症状。黄水功能紊乱: 黄水之偏盛偏衰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引起功能紊乱。此时患者出现以黄水亢盛为主的症状。如在临床上出现皮疹、奇痒,以手搔之则流黄水,皮肤粗糙,全身肿胀,关节疼痛。在雨天,潮湿及入水受寒时即加重,脉象抖动等黄水病典型症状。此外,根据其所显示之热象或寒象,可判断为何性之黄水病。黄水病变后,虽然散布于全身,显示其特有症状,但主要窜行于皮肌间、腹腔、关节等部位。因此,亦称这些部位为病变黄水窜行之道。

☚ 血症   虫病 ☛

黄水病

黄水病

本病是三因素失调导致胆汁精华所生化的黄水偏盛窜散于周身各处危害身体,甚至造成生命危险的一种疾病。
病因 藏医认为饮食进入胃,经过消化,精微被生化成血液,如果过食肉、酒等营养品致使血液偏盛,血之糟粕生化成胆汁积于胆腑,胆汁又分精华与糟粕,其中精华生化为黄水。黄水偏布于周身肌肉、骨骼及脏腑等内外各处,尤其是肌肤间和肢体各关节,黄水在生理方面起着润滑关节,调解水液等作用。如果饮食起居发生不及、过甚、相反等异常变化则会引起黄水偏盛或偏少遂发黄水病。黄水偏盛,则诱发肉斑、牛皮癣、虫疹、顽癣、疱疹、陷蚀癣、皮肤发痒等多种皮肤疾病。另外,浮肿、水肿和腹水以及日形脓肿、丹毒、痛风、痹证、白喉、炭疽、浊热等都是黄水病所致;头和肢体、体腔等处的疮疡,也是黄水所致,痈疽、麻风病,也是由黄水病所致。因此,对黄水病的治疗不可忽视。
分类 临床上将黄水病分为黑黄水病和白黄水病两种,黑黄水病是由培根和隆失调所引发,属寒证。白黄水病是由赤巴失调所引发属热证。另外,按侵入途径又分为散布于皮肤、扩散于肌肉、窜行于脉道、著于骨骼、降于脏腑、下注于腑器等多种。
症状 分一般症状和分证症状。
一般症状 全身发痒、疱疹成片,肿胀、皮肤色发青、粗糙,满布细疹,接触麦芒谷糠等立即发痒肿胀,发眉脱落。
分证症状 白黄水病,脉及尿均呈寒象,雨天或气候潮湿及涉水受寒时发作。身体暖和,进食富有营养的热性食物则稍安。黑黄水病,脉及尿象均呈热象,烈日曝晒和火烤或饮酒及秋季容易发病。皮肤黄水病,皮肤奇痒,出现许多小皮疹,搔之就流黄水,皮肤呈青色,粗糙变硬,患部有细小虫疹。肌肉黄水病,鱼肌(手足腓肌)出黄水疮,肌肉抽搐肿胀。脉道黄水病,诸脉麻木,搏动弦浮,热时酌热,冷时发痒,脉道有虫走感。骨黄水病,骨骼剧痛,关节疼痛,屈伸行坐困难,关节部位肿痒,出小疹。五脏黄水病,黄水侵入心脏者,意识模糊、心悸,上体胀满疼痛,心胸不畅、气喘、发怒不乐,胸部出现虫疹或肉斑、舌面常出丘疹;黄水侵入肺脏者,咳嗽频作,眼皮、足背浮肿,胸背疼痛、暗哑、口唇干燥;黄水侵入肝脏者,经常流泪、身体沉重、鼻衄、肝胃疼痛;黄水侵入脾脏者,腹胀肠鸣、嘴唇溃烂;黄水侵入肾脏者,胯腰及大腿肌肉疼痛、下体沉重、双腿麻木、肾脉相连接的诸脉跳痛。黄水下注于腑,目黄发热、腹部疼痛、小便不利、有时泄泻、便色黄紫。
治疗 分一般治疗及分证治疗
一般治疗 白黄水病,要居住、衣著温暖,进食热性营养食品为宜,如酒、羊肉、陈酥油、旱獭肉、驴肉等,配以红块糖酒进食,青蒺藜酒、五根发酵糌粑糕配以红块糖进食。忌久居潮湿寒冷迎风地方及有麦芒等物的场所。药物,蜂蜜为引内服九味水银通方、十八味党参散、五根药、西藏猫乳、三果、桶上陈旧酥油煎汤加红块糖、姜等热性药物粉末内服,对各种寒性黄水病有效。根据病情选服草乌丸、硫黄酥油炼制蜂蜜丸,五根药油、酒等。外治,在黄水淤积的脏腑部位取穴火灸。黑黄水病,饮食起居以凉性为宜,如进食黄牛、犏母牛、山羊奶酪、新鲜酥油、青稞粥、野生动物新鲜肉类等。忌饮酒、食用陈酥油、肉等腐败食物及红块糖,凉爽处静养。药物,蓝钟花、大黄、诃子、中尼大戟、瑞香狼毒、亚大黄、酸藤果、三黄水药等浸泡取汁内服,以泻洗内腑。然后按《后续部》中的泻脉法进行泻下、小檗内皮、钝叶蔷薇、西藏猫乳、毛诃子共研细末,与十味乳香散配伍内服。或者选服二十三味“贝琼”散、《验方集》水银丸、水银珍宝丸等。
分证治疗 黄水侵入肌肤者,将黄葵子、藏菖蒲、丁香、小米辣共研细末,与酥油调和涂搽。或者白花黄芪灰用马或驴奶浸泡后涂搽。发痒者,用八味硫黄散涂搽。出疱疹者,用五味草乌散外涂。外渗黄水者,用十一味草乌散涂搽。如果以上治法仍难见效,可用泻脉法治疗,并服《后续部》中的七味西藏猫乳药油。黄水侵入脉道者,于痛点和就近脉道放血,并按《后续部》中的泻脉法下泻,然后参照躯体创伤疗法干燥黄水。黄水著于骨骼者,先进行导泻和脉泻之后,再用五根和硫黄散药油涂搽于各个关节和黄水瘀积部位,或者外涂红五鹏散。热证者,用吸角抽出黄水;寒证者用艾灸,天然温泉浴或者五味甘露药浴治疗,效果颇佳。最后,内服七味西藏猫乳药油,以防止复发。黄水侵入心脏者,内服《秘诀部》石精方。外治,热证放血,寒证火灸第六脊椎,并内服草乌丸和文冠木药油。黄水侵入肺脏者,内服十二味天竺黄散,热证者于“周果”脉放血,寒证者于第四、第五脊椎火灸。黄水侵入肝脾者,按《后续部》中所说的泻脉和泻下方剂加肝脾的泻药进行泻下,内服红花、岩精、麝香、荜茇、白糖共研细末。热证者在左右“通”脉放血,寒证者在黄水下注部位就近穴位进行火灸。黄水侵入肾脏者,先服四红汤,再按《后续部》中的泻脉法泻下,然后内服五根药油并于黄水下注部位的穴位火灸。黄水下注于腑者,用上述十味蓝钟花丸泻下为要。总之,隆、赤巴、培根各自所致的黄水病,单一型或聚合型黄水病与疠疫病、血病并发的黄水病以及黄水侵入五脏六腑等,皆用水银丸为基本方,上面加减各对症药物进行治疗。另外,当黄水干涸后出现肌肤干枯体力衰弱者,用优质肉类和酒等营养品进行滋补。

☚ 新痹证   白脉病 ☛
000230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