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在一生中为获得文化教养而学习的过程。这一术语是美国人类学家M.J.赫斯科维茨首先使用的。他认为这一过程开始于婴儿期,在无意识状态下形成种种行为模式并在成年时期保持下去。到成年期后,文化熏染过程表现为对于新的行为方式的有意识的接受或抵制。他认为,婴儿期的文化熏染是一种有利于文化巩固的机制,而成年人的文化熏染则对文化发展变迁很重要。
文化熏染
亦称社群化,常用作“社会化”的同义词。指个人受到教养成为其文化或社会成员的过程,也即个人通过接受最广义的教育,逐步适应所处其间的某种文化的过程。此概念在社会学和发展心理学中也常用。它是M·J·赫斯科维茨所创用的。他认为,文化熏染贯穿于人的一生,从婴儿期开始,处于一种无意识的阶段,通过学习吃饭、穿衣、睡觉、讲话、嬉戏等,形成各种行为模式,并一直保持下去。在少年和青年时期,主要是学习社会规范,认识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接受职业培训等。成年以后,主要表现为对新的行为公式和思想观念的有意识地接受或抵制,其中也包括对新发明和新观点的接受或抵制。因此,婴儿期的文化熏染是一种有利于文化巩固的机制,而成年期的文化熏染则对文化发展变迁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