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要求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连贯的德育影响。是根据学生品德是在各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学生身心发展和品德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的规律,以及社会思想道德具有内在逻辑体系提出来的。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❶校内各方面教育影响要一致。为此要统一校内各方面教育力量,使学校领导、全体教职工和各种学生组织,按照统一的培养目标、德育要求、内容和计划,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共同一致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❷学校和家庭的德育影响要一致。学校要发挥专门教育机构的职能,同学生家庭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系,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❸学校与社会的德育影响要一致。学校要采取措施,对社会的影响要加强控制和调节,把社会中的积极因素组织到德育中来,特别是要同校外教育机构及社会各部门、各团体加强联系,共同研究,协调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指导学生的校外活动,安排好假期生活,开展学生所喜爱的丰富多彩的品德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外教育机关和各部门、各团体的德育作用,使社会德育与学校德育相一致,并逐步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
❹德育内容的确定和安排要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科学体系为主导,同时尽可能切合学生品德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和实际水平。
❺小学、中学、大学等各教育阶段之间,以及同一教育阶段各年级之间,在德育要求、内容、方法和活动上,既要有所区别,又要加强联系,互相衔接,使之前后呼应,步步加深。
❻加强德育的计划性。各种内容的品德教育及其活动的开展都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使之既有内在逻辑联系和连贯性,形成一个不断扩展和加深的进程,又使之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从而保证德育要求、内容和活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保证各方面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❼把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结合起来。要在一以贯之,连续不断,持之以恒的经常教育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品德不断发生量的变化和积累,同时又有针对性地、集中重点地进行某一方面教育,促使学生品德发生某种程度的或部分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