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教坊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教坊记 教坊记笔记。唐崔令钦撰。一卷。其书专门记载玄宗开元间有关教坊制度、佚闻、曲名等,对俗曲的内容、牌名、起源、变迁等亦有记录,对研究中国音乐、诗歌史颇有参考价值。此书散佚较多,且传本较少,颇为难见。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出版,并增辑《教坊记补遗》。参见“音乐”类。 ☚ 苏氏演义 唐国史补 ☛ 教坊记 教坊记见“音乐”类。 ☚ 四、戏曲理论 乐府杂录 ☛ 教坊记 教坊记笔记。唐代崔令钦撰。一卷。记述开元时教坊制度、轶闻,卷末载有教坊曲名三百二十五个。撰者博陵(今河北定县)人,开元年间曾任京城防务长官,下属多为教坊中人,故得知教坊故事,此书也就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为研究唐代艺术的重要资料。现存较早善本有明钞《说郛》本和《古今说海》本。 ☚ 羯鼓录 乐府杂录 ☛ 教坊记 教坊记戏曲乐舞杂著。唐崔令钦著。一卷。教坊创置于唐开元二年(714),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戏剧等的教习、演出等事务。本书记述了教坊的管理制度、乐舞内容、歌曲名目及艺人生活琐事轶闻,保存了许多古代戏剧、音乐、舞蹈史料。如有关戏剧《大面》和《踏谣娘》、乐曲《安公子》和《春莺啭》以及“软舞”和“健舞”的记载,都极有史料价值。其他如对乐器教习、舞衣设计及化妆技巧的记录,对三百二十五首曲名的载录,亦很难得。此书自序载《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六,不见于现存诸本。序文称唐明皇为玄宗,可知书成当在762年明皇死后。本书现存较早善本有明钞《说郛》本和《古今说海》本。近人任二北有《教坊记笺记》,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一集收入此书,并经校勘。 ☚ 史记·滑稽列传 乐府杂录 ☛ 教坊记 《教坊记》唐代崔令钦所撰写的音乐史料著作。一卷。记述开元年间(713——741)的教坊制度及其中的节目内容。崔令钦在开元中曾担任左金吾(掌管京城防务)的官职,下属官吏中有多人原是教坊中人,故所记史实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书中包括教坊制度与人事、杂曲曲名、大曲曲名、曲调本事等四方面内容。其中杂曲曲名共著录284曲、大曲曲名共著录59曲,是研究隋唐曲子与大曲的最重要的一份文献。参见“教坊”、“教坊曲”条。 ☚ 羯鼓录 乐府杂录 ☛ 教坊记笔记。唐崔令钦撰。一卷。令钦,博陵(今河北定县)人,初官著作佐郎,历左金吾卫仓曹参军,终官国子司业。是书作于安史乱后,记述开元时有关教坊设置、乐工舞伎教习、排练、演出制度。全文近三千字。录有教坊曲名三百二十四个。并记释“大面”、“踏摇娘”、“乌夜啼”、“春莺啭”等戏曲源出本事。所见三百余曲中,杂曲包括歌曲、舞曲、戏曲、傀儡、鼓曲、琴曲等;大曲亦包括有舞曲、戏曲及雅乐有关部分。敦煌文书所见曲调见于此书者居多。是研究唐代音乐、舞蹈、戏曲的重要参考资料。历传丛书本多,一九五六年中华书局出版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对其作者籍贯、仕履,以及该书版本,所记音乐制度与人事、曲名等考辨甚详。并补录唐五代名曲一百四十六个。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教坊记 教坊记音乐史料。一卷。唐崔令钦撰。崔令钦(生卒年不详),玄宗开元年间官左金吾卫仓曹参军,天宝年间迁著作佐郎,转礼部员外郎。肃宗时改官仓部郎中。后入蜀,任万州刺史。终国子司业。身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教坊记序》云:“今中原有事,漂寓江表,追思旧游,不可复得,粗有所识,即复疏之,作《教坊记》。”可知此书成于安史乱中作者避地江南之时。 ☚ 音乐 羯鼓录 ☛ 教坊记一卷。唐崔令钦撰。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据《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六载:崔令钦,开元时官著作佐郎,历左金吾卫、仓曹参军。肃宗朝,迁仓部郎中。唐开元、大宝年间,俗乐十分繁荣,教坊即朝廷设置的专管歌舞、伎艺、百戏俗乐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的机构。《教坊记》便是记载这方面内容的书籍。它记述了有关教坊的制度、人物、轶闻、琐事、曲名的内容,起源、变迁等情况,特别是记录的三二五个曲名,是研究唐代音乐、舞蹈、戏曲的重要资料。该书《后记》一篇,反复推明声色之亡国,其垂诫之意颇为深切。故此书内容虽显猥琐庞杂,但著书之本旨可资借鉴。《教坊记》一卷,《新唐书》、《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宋书·艺文志》俱载之 “乐类”,《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子部小说家类。有《四库全书》本、《续百川学海》本、《古今逸史》本、《古今说海》本、《格致丛书》本、《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唐人说荟》本、《唐代丛书》本、《丛书集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本以《古今说海》本为底本,校以明钞《说郛》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1962年中华书局任半塘有 《教坊记笺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