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1988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台电子对撞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BEPC)第一次对撞成功。它是一台可以使正、负两个电子束在同一个储存环里沿着相反方向加速,并在指定的地点发生对头碰撞的高能物理实验装置。
它的结构很像一个巨大的 “羽毛球拍”,它由5部分组成,注入器、储存环、探测器、核同步辐射区和计算中心。长达200米的 “球拍柄” 是负责给工负电子加速的直线加速器,称为注入器。它的头部放置能产生脉冲电子束的电子枪,电子被加速到一定能量后打向产生正电子的靶。正电子实际上是带正电的粒子,它被加速到设计要求的注入能量后,便沿着近百米长束流输运线被送进 “球拍” ——储存环内储存。当正电子束强调达到要求后,正电子靶被撤去,于是电子可以不受阻碍地加速达到设计的注入能量,沿另一条束流输运线进入储存环。正负电子分道扬镳是因为磁场的作用。储存环周长240米,是一个环行跑道式的加速装置。沿环放置有各种磁铁,高频加速器、检测和控制系统,以及真空系统等。正负电子进入储存环的磁场后,发生偏转,并聚集成电子团。在电子计算机控制下,沿指定轨道运动,并被加速到最后能量,在环内指定区域产生对撞,从而发生高能反应。对撞区域内有一台通用性较强的大型谱仪——探测器,它可以分辨出对撞后产生的带电粒子及其衍变产物,并把取出的电子信号输入计算机磁盘处理。北京电子对撞机的成功,是在美国科学家协助下,中国科学家经过4年努力完成的,耗资达2.4亿元。
目前世界上已有几十台电子对撞机,最大的一台设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储存环周长为97公里,横跨法国、瑞士过界。对撞机的出现不仅促进了高能物理等基础科学的发展,提供造福人类的同步辐射光,而且作为一项大科学工程,带动了整个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1988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台电子对撞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BEPC)第一次对撞成功。它是一台可以使正、负两个电子束在同一个储存环里沿着相反方向加速,并在指定的地点发生对头碰撞的高能物理实验装置。
它的结构很像一个巨大的 “羽毛球拍”,它由5部分组成,注入器、储存环、探测器、核同步辐射区和计算中心。长达200米的 “球拍柄”是负责给正负电子加速的直线加速器,称为注入器。它的头部放置能产生脉冲电子束的电子枪,电子被加速到一定能量后打向产生正电子的靶。正电子实际上是带正电的粒子,它被加速到设计要求的注入能量后,便沿着近百米长束流输运线被送进 “球拍”——储存环内储存。当正电子束强调达到要求后,正电子靶被撤去,于是电子可以不受阻碍地加速达到设计的注入能量,沿另一条束流输运线进入储存环。正负电子分道扬镳是因为磁场的作用。储存环周长240米,是一个环行跑道式的加速装置。沿环放置有各种磁铁、高频加速器、检测和控制系统,以及真空系统等。正负电子进入储存环的磁场后,发生偏转,并聚集成电子团。在电子计算机控制下,沿指定轨道运动,并被加速到最后能量,在环内指定区域产生对撞,从而发生高能反应。对撞区域内有一台通用性较强的大型谱仪——探测器,它可以分辨出对撞后产生的带电粒子及其衍变产物,并把取出的电子信号输入计算机磁盘处理。北京电子对撞机的成功,是在美国科学家协助下,中国科学家经过4年努力完成的,耗资达2.4亿元。
目前世界上已有几十台电子对撞机,最大的一台设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储存环周长为97公里,横跨法国、瑞士边界。对撞机的出现不仅促进了高能物理等基础科学的发展,提供造福人类的同步辐射光,而且作为一项大科学工程,带动了整个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