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攸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攸县

攸县

汉置。故城在今湖南攸县东。

☚ 湘潭   巴陵郡 ☛
攸县

攸县

属株洲市。唐始称攸县。元朝县升为州。明复为攸县,沿用至今。1949年8月划归衡阳专署。1952年划归湘潭专署。1983年7月划归株洲市。土地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3.96千公顷。1995年总人口74.70万。辖20乡、10镇。位于湘东罗霄山脉中段,武功山西南端。东西环山,1000米以上山峰26座。中部、南部为岗地平原。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年平均气温17.8℃,年总降水量1413.3毫米。湘铁路自北向南横贯县境。公路畅通县内各乡镇。县内有大小河流102条,主要有洣水和渌江。主要矿藏有煤、铁、铀、钨、锰、长石、石膏、砒砂等。主要农产品有稻谷,棉花、油菜、辣椒、生姜等。攸县“麻鸡”负有盛名。“皇椒一号”大红椒是创汇特产。林产品有木材、楠竹、药材等。工业品主要有铸铁、煤炭、机制纸、花炮等。199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88亿元,粮食产量47.22万吨,工业总产值20.63亿元,财政收入7835万元,支出9941万元。

☚ 株洲县   茶陵县 ☛
攸县

攸县

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支流洣水流域。东与江西省莲花县相邻。西汉高祖五年 (前202) 置攸县,因县北有攸溪得名。故城在今攸县东,攸溪南。长沙市五里牌6号西汉墓出土“攸丞” 石印一枚,即攸县县丞的简称。又置容陵县,治所在今攸县阴山港。三国吴改容陵县为阴山县。南朝梁武帝天监 (502—519) 中分阴山县地置湘潭县,系今攸县地(非今湘潭县)。南朝陈改攸县为攸水县。隋开皇 (581—600) 初省攸水、阴山县并入湘潭县。唐武德四年(621) 分湘潭县置攸、阴山二县,并置南云州。贞观元年(627) 废南云州,省茶陵、安乐、阴山、新兴、建宁五县入攸县。五代楚迁县治于今城关镇。元元贞元年(1295) 升为攸州。明洪武三年(1370) 降为攸县,仍治今城关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2年11月由衡阳专区划归湘潭专区。1983年2月撤销湘潭地区,所属的攸县划归株洲市。现属株洲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面积2651平方公里。攸县地处湘东山地。东、西环山,中部平坦,南部开阔。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递降。太和仙海拔1405米,为县境最高峰。县域溪河密布,有大小河流102条,主要有洣水、攸水、沙河、浊江等。攸水发源于东部山区,在宋家洲汇入洣水,西去衡东县注入湘江。年平均气温17.8℃,1月平均气温5.7℃,7月平均气温29.8℃,年平均降水量为1413.3毫米间。矿藏有煤、铁、铀、钨、长石、石膏石等。农副产品有稻谷、棉花、油菜、辣椒、生姜等。林产品有松、杉、南竹、油茶等,有“中国油茶之乡”的美誉。攸县麻鸡、红干椒、皇图岭西瓜等,负有盛名。交通有醴茶铁路横贯县境。106国道和315、212省道纵横县域,公路畅通各乡镇。水运有攸水、洣水可通航。名胜古迹有杨家洲汉墓群、灵龟寺、宝宁寺、阳升观、文明三塔、凌云塔、中共攸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谭震林墓、蔡会文故居、酒埠江风景名胜区 (酒埠江国家水利风景区、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 等。

☚ 株洲县   茶陵县 ☛

中共攸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谭震林墓/灵龟寺/阳升观/蔡会文故居/文明上塔/文明中塔/文明下塔/凌云塔/明月桥/酒埠江风景名胜区/宝宁寺/九叠泉瀑布/白龙洞/皮水洞/仙人桥/攸县苏维埃政府兵工厂旧址/柏市温泉/禹王洞

☚ 大京风景名胜区   中共攸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 ☛
攸县

攸县

位于湘东罗霄山脉中段,武功山西南端,湘江支流洣水上游。汉初为攸县,南陈改名“攸水县”,唐置南云州,627年改南云州为攸县。面积2664平方公里,人口74万人,县城城关镇,隶属株洲市。境内有酒埠江大型水库。醴陵——茶陵铁路支线经过。矿藏有煤、铁、锰、钨、大理石、石膏等。产粮、棉、油、烟、茶、席草、干辣椒、木材、柑桔。“皇椒一号”大红椒是出口创汇特产。“攸县油茶”已在墨西哥、坦桑尼亚等国推广种植。工业有食品、机械、化工、煤炭、造纸、建材、冶金等。县北皇图岭为湘赣两省边界最大集贸市场之一,墟市客商云集,多达万人。

☚ 茶陵县   湘潭县 ☛
0000161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