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摇篮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摇篮曲甜蜜的梦,在我爱儿头顶, 你且罩起一方树荫! 甜蜜的梦,在幽美的月光之旁 看清泉欢快地流淌! 香甜的睡眠,用眉上的柔毛 给幼儿织一顶睡帽! 香甜的睡眠,温柔得象天使一样, 在快活的婴儿头上翱翔! 甜蜜的笑, 你晚上且在 我宝贝的头上徘徊! 甜蜜的笑脸, 母亲的笑脸, 长夜漫漫, 正靠你消遣。 柔和的呻吟, 甜蜜的叹息, 别把你眼中的睡意赶去! 柔和的呻吟, 更柔和的笑容, 把一切柔声的呻吟消溶。 睡吧, 睡吧, 快活的小孩, 万物都已微笑着睡下来; 睡吧, 睡吧, 香甜地睡, 在你头上你妈妈在流泪。 可爱的孩子,从你的脸上, 我能找到那神圣的形象; 可爱的孩子, 有一回就象你, 造化躺着为我啜泣: 为我, 为你, 也为大家, 当他还是个小小的娃娃。 他的形象你永远看见, 那在你头上微笑的神圣的脸! 对我, 对你, 对大家都笑, 他变成一个婴儿,很小很小; 婴儿的笑就是他的笑, 天地间一片祥和之气笼罩。 (袁可嘉译) 在文学史上, 布莱克有神秘主义诗人之称。 在诗人死后一百多年之中, 批评家、 文学史家对他的诗往往还是望望然去之。 对诗人进行正确全面的理解还是近二十年的事。要读懂并欣赏布莱克的诗, 除了要了解他的反传统的浪漫主义特征之外, 还得领会他的宗教精神, 理解他从现世和宗教中所悟到的个人精神的丰富内涵。这位从小就感到“上帝和天使的幻影在窗前窥视”的诗人,心中有着奇妙无比的幻想天堂,其中渗透了宗教的神秘主义。因此,歌咏上帝、天使和童年之乐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占了不小的比重。 这首《摇篮曲》亦选自他早期的诗集《诗的素描》。诗中歌咏了温柔的母爱,童年的幸福, 赞颂了体现“爱、仁慈与和平”的上帝, 是一首画面幽美, 想象丰富,意境朦胧的抒情曲。 一开始, 诗人就把我们带入了甜美的境界: 母亲守在摇篮旁, 望爱儿安睡, 心中充满温柔的爱和衷心的祝福。母亲愿孩子梦中有月光,有清泉,充满和平与安宁。 画面柔美, 诗情飘逸, 这是一首摇篮曲,又似乎不仅仅是摇篮曲, 而是诗人向往和追求的境界。 丰富的爱心, 细腻的感情只能用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来表达。诗人想象瑰丽, “梦”、 “睡眠”和“笑”在他笔下都描绘得神韵飞动, 极为传神。他的笔触细腻入微,似乎渗透了母亲的整个心灵。同时,诗人又用“呻吟” 、“叹息”在静态的描写中加入了动态, 在视觉的画面上注入了听觉。 将母亲的爱表达得更加温情动人。 诗人用前面五节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给人一种类似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抱子图一样的圣洁宁静之感。 但最后三节, 诗的主题升华了, 由描写母爱转到了对上帝的赞美。 这是诗人的泛神思想的体现。母亲从孩子脸上看到了上帝“神圣的形象”,她赞美上帝的“为我, 为你, 也为大家”的博爱精神。上帝是人类的庇护之主,纯洁的孩子永远能看见他“微笑的神圣的脸”——沐浴到上帝神圣的爱。 最后一节诗中, 诗人的构思奇特, 想象新颖。上帝在母亲眼中幻化成了婴儿。这种将上帝与婴儿合而为一的人神交合的写法,表明了诗人所崇拜的上帝是人格化和富有人情味的,而非虚无的偶像。这实际上是布莱克的宗教精神与博爱思想的合一,泛神主题与入世观念的交织。最后一句统摄全篇,将主题由一般的母爱扩展和深化到了对充满人类之爱的大同世界的追求——如果世人都象上帝一样,体现出他的种种美德:仁慈、博爱与和平,则“天地间一片祥和之气笼罩”——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就会来到。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也是最富于暗示性和启示力的艺术。布莱克诗歌的力量不象启蒙主义诗歌那样在于说教和唯理性,而是满含感情用隐喻和象征主义手法表达他的思想。需要说明的是,布莱克诗中所表现的上帝与宗教思想与教会中那种桎梏人性的偶像崇拜是截然不同的。他心中的上帝是人格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形象,是他的人道主义博爱思想的象征。了解了这一点,对他后来作品中的反教会反宗教思想就不难理解了。 这首《摇篮曲》是四行体格律诗,AA BB双行押韵的尾韵。结构严谨工整,却又和谐自然,宛转如歌,富有音乐美。童谣般的风格中蕴含着深意。 (刘崇丽) 摇篮曲yáolánqǔ即催眠曲,催婴儿入睡时唱的歌谣。乔雪竹《北国红豆也相思》:“人呢,也好像停止了思想,进入了半睡眠状态,仿佛有个老奶奶在哼着~:‘风不吹、树不摇,小鸟不说也不叫……’”|李佩甫《黑蜻蜓》:“那音韵哑哑的,仿佛老人一边在唱~,一边轻轻摇拍着婴儿。” 摇篮曲yáo lán qǔ催婴儿入睡时唱的小曲,以及由此发展而成的形式简单的声乐曲或器乐曲。1926年丰子恺《音乐与文学的握手》:“摇篮曲及眠儿歌(berceuse)的伴奏中暗示摇篮的运动。” 摇篮曲黎族的摇篮曲分短小的儿歌和叙事长歌。一般都不加修饰的直言其意,简单明了,一切都是从心田流出的真情,给人以山泉澄清、洁净透明之感。例如《催眠曲》: 摇篮曲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是一种以伴有描写摇篮摆动的节奏、恬静抒情为特征的声器乐体裁。早期的摇篮曲多为6/8拍,近似船歌。后来节拍使用比较自由,3/4、4/4拍子的都有。舒伯特的《摇篮曲》、勃拉姆斯的作品49之4《摇篮曲》、莫扎特的《摇篮曲》在欧洲堪称家喻户晓。不过后面的这首,也有人说是冒莫扎特之名的“伪作”,但未有最后认定。钢琴摇篮曲以肖邦的作品57最著名。C·古诺的《摇篮曲》又被称为《小夜曲》。中国作品中的摇篮曲,最早以贺绿汀写于1934年的一首流传最广最久,直至今日仍不失其纯美的光泽。这首钢琴《摇篮曲》还被改编为大提琴独奏曲。摇篮曲还可用于大型曲式之中,作为一种体裁手段,其寓意能伸延为寄托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 船歌 牧歌 ☛ 摇篮曲 摇篮曲钢琴独奏曲。贺绿汀于1934年创作。作品为单三部曲式结构,f羽调式构成了五声化的单一调性。A乐段为行板速度,一个和缓的动机作为开始,又以扩展一倍的长度延伸,表现了真挚、纯朴的情感。连续的切分音型和摇曳的环绕式低音音型相配合,使人想起一位母亲缓缓推动摇篮的情景。B乐段采用新的主题,与前段形成对比。虽则乐句结构仍为动机及其扩展、延伸,但8分音符的增加和含有自由模仿的织体,使其比前段略显激情。A′乐段为深情的完整再现,处理为柔板的尾句从容地进入低音区,全曲安静地结束,恰似婴儿已入梦境。本曲曾参加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倡仪并出资的中国作品应征,获得了二等奖。 ☚ 牧童短笛 花鼓 ☛ 摇篮曲 摇篮曲勃拉姆斯yaolan qu艺术歌曲。勃拉姆斯作于1868年,为其《歌曲五首》中的第四首。是他得知法贝尔夫人喜获次子时特为创作的。法贝尔夫人曾在汉堡参加过勃拉姆斯指挥的女声合唱团。爱唱亚历山大·鲍曼写的一首圆舞曲。勃拉姆斯写作这首摇篮曲时,在前奏中采用了鲍曼所作歌曲的片断,并采用了圆舞曲常用的3/4节拍;勃拉姆斯在前奏中连续运用切分音,造成了一种摇篮晃动的感觉。歌曲以短小的二部曲式写成,A段有4个乐句,每句的句首旋律均为上行,表现了一种喜悦的心情。B段也由4个乐句构成,与A段在情绪上相连贯, 一气呵成;B段开始处的8度大跳更增添了欢乐感。全曲音域仅为8度,旋律质朴而优美。伴奏恬静而安详,充分体现了母亲的温馨。此曲是最动人的摇篮曲之一。歌词取自阿尼姆和布连塔诺创作的《孩子与魔笛》:“安睡吧,小宝贝,丁香和玫瑰爬上床头伴你入睡;上帝保佑着你,一直睡到天明。”歌曲广泛传唱后,又从谢莱尔的《插图儿童读物》中选填了另一段词:“安睡吧,小宝贝,天使在保佑你,梦中会出现圣诞树,你会梦见天堂。”这首独唱曲有钢琴、小提琴、长笛、吉他等改编的独奏曲,以及改编的合唱曲。 ☚ 幽默曲 春之歌 ☛ 摇篮曲 摇篮曲yaolan qu也叫“催眠曲”。母亲摇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旋律抒情、优美、恬静,起伏跳动不大,力度不强,音域适中,具有亲切、温存、抚爱、深情的特点,伴奏给人以摇荡之感。有声乐摇篮曲,也有器乐摇篮曲,器乐摇篮曲在内容、音乐形象、曲式规模、创作手法等方面有更多的发展,扩大了摇篮曲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力。 ☚ 舞曲 民歌 ☛ 摇篮曲 《摇篮曲》yaolanqu中外同名歌曲很多,现介绍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这首摇篮曲旋律柔美恬静,富有民歌风格,本身就是一首音诗。伴奏是利用稳定的主和弦和不稳定的属七和弦的不断交替,来体现摇篮摆动的效果。歌曲表现出慈母的无限温存和抚爱。主旋律如下: ☚ 舒伯特 野玫瑰 ☛ 摇篮曲 摇篮曲Yaolanqu亦称“催眠曲”。声乐或器乐小曲。节奏平稳、曲调舒展,乐句规整,结构严紧,篇幅较短小。摹拟摇篮摆动的节奏和形态以使婴儿渐渐安稳入睡。如莫扎特、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等都作有歌曲《摇篮曲》,又如肖邦的钢琴曲Op·57均为著名的摇篮曲。我国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摇篮曲》于1934年获齐尔品中国风格钢琴曲名誉二等奖。 ☚ 进行曲 齐唱 ☛ 摇篮曲 《摇篮曲》Yaolanqu汉族、东北民歌。由郑建春重新填词编曲。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六声音阶(五声音阶加变宫音)徵调式,旋律流畅优美、细腻委婉,有浓郁的东北民间音乐风格。节奏鲜明,除采用了2/4节拍外,一、二、三乐句都是两个一小节短句加一个两小节短句,形成有规律的节奏,突出了摇篮曲的特点,第四乐句扩充了一小节,不但使曲调增强了稳定感,而且使人觉得音乐在统一中有变化,增加了曲调的魅力。尾声部分,就象母亲看到孩子已睡熟,怕吵醒孩子,自然地把唱词变为哼鸣,充满生活气息。 ☚ 翻身五更 数鸭蛋 ☛ 摇篮曲 《摇篮曲》Yaolanqu德国歌曲。“摇篮曲”是一种节奏使人联想到摇篮轻轻摆动的乐曲或歌曲。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约翰内斯(1833—1897)一生中除写了很多器乐作品和合唱作品以外,还写了二百余首歌曲,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就是这首《摇篮曲》(作品49)。这首歌曲写于1868年,最初,是布拉姆斯听说歌唱家法柏夫人生第二个孩子时,献给她的。歌词取自童谣《儿童奇异的角笛》,音调取自法柏夫人所喜欢的一首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后来经布拉姆斯对歌词做了修改,成为现在这首摇篮曲。作品为大调式,单二部曲式结构,3/4节拍,旋律甜蜜、优美。第一乐段由两个方整性乐句组成,多三、四度跳跃和级进的旋律,给人以轻柔之感。第二乐段由两个音调基本相同的乐句组成,八度跳跃造成感情上的起伏,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充满了期待情绪。这个曲子用切分音型伴奏的形式,更使人产生一种摇荡的感觉。 ☚ 樱花 鳟鱼 ☛ 摇篮曲 《摇篮曲》[德]勃拉姆斯曲。1=D 3/4拍 ☚ 《春天到,万物新》 小小少年 ☛ 摇篮曲 摇篮曲摇篮曲指催眠曲或有类似性质的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摇篮曲的速度一般为中速偏慢,听起来和缓、温柔且安静,多为3/4拍和4/4拍,其节奏可使人联想到摇篮轻轻摆动的意境,后形成了一种独特风格的抒情曲体裁,为专业作曲家所采用。著名的作品有肖邦的钢琴曲(作品57) 《降D大调摇篮曲》、勃拉姆斯的作品(49之4)《摇篮曲》及我国的东北民歌《摇篮曲》等。 ☚ 进行曲 练习曲 ☛ 摇篮曲 摇篮曲又名“催眠曲”。是一种形式简单、音乐形象亲切、温存、曲调抒情平稳、旋律起伏不大、音域适中、节奏工整、适于表现摇篮时徐缓特点的短歌。表现母爱之伟大,并能想起幼年的情景,流传久远,作者多不知名。 ☚ 小夜曲 幽默曲 ☛ 摇篮曲 摇篮曲风俗歌。壮族广大农村有多种多样的摇篮曲,曲调缓慢而抒情、委婉、亲切甜美,多用4/4拍;唱词都是五字句,并喜欢第五个字用叠字,在叠字的地方曲调用长音,然后在重复次强拍短音作停顿,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特点。 ☚ 探年歌 石磬 ☛ 摇篮曲lullaby 摇篮曲lullaby;cradle song 摇篮曲lullaby;cradlesong;berceuse[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