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以身作则原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以身作则原则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指教育者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给别人做出榜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加里宁指出,这“是对于受教育者从心理上施行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的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者躬身实践自己宣传的高尚品质,受教育者就会由敬佩进而仿效,久而久之,教育者身上的高尚品质也就会在受教育者身上得到体现。反之,教育者言行不一,就会损害教育效果。“身教重于言教”,正说明以身作则原则的重要性。 以身作则原则 以身作则原则yishen zuoze yuanze德育原则之一。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时,不仅要向受教育者讲清道理,还要身体力行,做出榜样,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受教育者。教师的身教是提高教师威信的重要保证,言行一致的教师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相反,言行不一的教师在学生当中不可能树立威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孔丘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中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是学生最关心的榜样,由于教师是教育者,其身教比言教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言行一致,是无产阶级的高尚品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格教师必备的修养因素。为了能更好地贯彻以身作则原则,教师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不断完善自己,严于律己,以自己的高尚道德行为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 因材施教原则 集体教育原则 ☛ 以身作则原则 以身作则原则Yishenzuoze yuanze思想品德教育原则之一。要求教育者在思想品德教育中,以自己的行为,体现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做到身体力行,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中国古代教育家孔丘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思想品德教育实践也证明身教重于言教。善于模仿是少年儿童的特点, 他们形成道德行为是从模仿他们所尊敬的人,尤其是老师开始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贯彻以身作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者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作风, 自觉地以教育者的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注意对学生的影响,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充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以便成为年轻一代的榜样和表率。 ☚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