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插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插枝它们错综的纤毛干了; 但纤巧的枝条还在诱水上升, 微小的细胞在膨胀; 一个生长的节点 把砂屑推松, 苍白的卷须似的触角 穿透了朽烂的芽鞘 迷恋大自然,以致于自己建造一座温室,专门栽培各种植物和花卉,这对一个植物学家和花卉学家来说,不足为奇。但对一个教师和诗人来说,就颇为罕见。而且种植植物和花卉意不在欣赏消遣,而在于观察生命的意义,这就不仅是稀有之事,而且带着浓重的哲理意味。罗特克众多以花草树木为题材的诗,充分地体现了这种人和诗的独特性。而《插枝》一诗又在这类诗中别开洞天,视角、构架和思考等均远胜他诗一筹。 种子破土而出,发出新芽,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自然给人带来一种生命的喜悦。而“插枝”之由“死”到“生”,不但显示了生命的力量,而且蕴含了更为丰富的哲理内涵。 《插枝》一诗,是写实,是以白描的手法描述了一个司空见惯的“插枝”现象。在宁静的宇宙空间,万物平静地、顺乎自然地在生长着、发展着。一段枝条孩子似的在母体的怀抱中甜蜜地酣睡着,吸吮着母体的乳汁,悄悄地伸展着手臂,走向枝壮叶茂的繁荣,展示着生命的魅力。突然,它被剪了下来,脱离了母体,旧有的生命结束了。但在昏昏的沉睡中,它被插入糖一般的沃土中。开始,由于断绝了母汁的供养,它那“错综的纤毛干枯了”,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但生存是生物的本能,它要选择生,摒弃死。它开始调动自身所有的生的机能,去开辟新的生命之路。它运用自己“纤巧的枝条”,拼命去吸吮土地中的水分,“诱水上升”,滋养自己的肌体,使“微小的细胞在膨胀”,复活自己的生命之源。使自己的肌体充实健壮,然后使足全身的力量,在“一个生长的节点”,突破,开拓,把压在身上的“砂屑推松”,掀开,使那奄奄一息“苍白的卷须似的触角”,“穿透了朽烂的芽鞘”,发出新芽,获得了一个新的生命。这就是人们常见的利用插枝的方式,使树木繁衍的一种手段和方式。然而就在这种看似平常的一棵树木的生命状态中,诗人却发觉了人生的底蕴。他通过树木以插枝的方式绵延生命的自然现象,揭示了人的生命意识的多重意义,首先他告诉人们,生的欲望是人的本能,是生命意识的核心,人们应当创造条件,使自己能够生存下去,并且生存得更舒适,更充实,更有意义,能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其次他还告诫人们生命的延续,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要经过种种艰难曲折,人生道路上有自己的“砂屑”——各种暗礁和险滩,甚至有你死我活的斗争,人只有善于吸收一切可能吸收的东西来滋养自己,壮大自己,武装自己,方能冲破重重困难,不断开拓新的生存条件和环境,方能活下去,并且进而发挥生命的价值。在这里,我们还应指出,对于一般树木花草而言,生命意识都是带着本能的性质,而对人来讲,它应当既有本能的性质,并多了一层主观能动性,他应当比树木的插枝成活带着更多的主观努力,从而显示人们生命带着更大的生命意志的强大力量,具有更大的创造生存环境的特点,他不仅有选择生的本能,更是具有创造生的本能。这就是该诗给我们的哲理启示。该诗的哲理意蕴是显而易见的,但它毕竟是诗而不是哲学讲义,本诗音韵优美和谐,状物生动细腻,而且含情脉脉,不但表现了诗人迷恋大自然的蜜意,也表现了诗人热爱人生,乐观的生命意识之柔情。 插枝插在瞌睡中,低垂在糖一般的土上, 它们错综的纤毛干枯了; 但纤巧的枝条还在诱水上升, 微小的细胞在膨胀; 一个生长的节点 把砂屑推松, 苍白的卷须似的触角 穿透了朽烂的芽鞘 (赵毅衡 译) 文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用艺术的手段表现人的生命状态,展示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 “条条道路通罗马”,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复杂多样的。可以这样讲,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展示生命意义的方式。罗特克是在树木、花卉上寻找与人类相通的因素,发掘人生的底蕴。他在密执安州建立的那间有名的“温室”实质上就是诗人观察人生的一面镜子,或者一个窗口。 在罗特克众多的以植物为题材的诗篇中, 《插枝》只是一个优美的短章,一段枝条被从母体上剪下来,插在泥土中,这是它生命选择的关键时刻。它本能地选择了生,于是,新的生命又从头开始,不停地吸收水分,壮实自己的躯体。终于有一天,绿色的新生命诞生了,“苍白的卷须似的触角/穿透了朽烂的芽鞘。”诗人在它身上发现了诗意,找到了生命存在的状态。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传统诗歌的一种惯用手法,但是,要把情志寄托得妥贴,要在现象中发掘出本质,并不是一件易事。罗特克借枝条的生命状态展示人所具备的生命的实质——生的欲望是人的本能,为了生存,他们必须适应环境,壮实自己, 奋斗方能新生。并且,诗人还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 生命延续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笔直的,它有暗礁,有险难,甚至有你死我活的斗争。因此,人,一定要冲破一切束缚与桎梏,穿透“朽烂的芽鞘”,不断开拓新的生存环境。 《插枝》富有深刻的哲理意蕴,但是,诗是情感的,哲学是逻辑的,诗人并没有把诗与哲学这两种用不同方式展示人类生命状态的艺术和科学混为一谈。诗人所表现的生命状态是艺术的,是诗人人生观的情感流露。因此,它虽然是有哲学所具备的普遍性的特点,但是,它更具有诗歌所独具的特殊性。它不是枯燥的说教,不是抽象的推理,而是情感的力量。这往往胜过抽象教化的力量。巧妙地处理诗的哲理意味和哲学本身的关系是罗特克诗歌的一大特色,也是他的诗之所以感人的基本原因。 (蒋登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