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府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府尹 府尹官名。唐代于西都、东都、北都各置有府尹,掌管教令,巡察所属各县。明代应天、顺天府也置有府尹,掌管京府的政令。 ☚ 玄箓 坐衙 ☛ 府尹 府尹宋时于东京、西京等要地设府,府的最高长官为府尹,但不常置,知府事为实际长官,由中央派朝官担任。 ☚ 拶 勒石镌碑 ☛ 府尹 府尹官名。宋京城开封府、临安府及陪都河南、应天、大名府等设府尹为负责长官。一般以亲王担任,不常置。实际上常以权知府事或知府事为长官治理府事。参见“知府”。 ☚ 人内内侍省 尹 ☛ 府尹 府尹官名。为京城及周围辖区的行政长官。始于汉代,在京师设京兆尹;唐代于西都、东都、北都分别设府尹;明代于应天府、顺天府二府各设府尹;清代于顺天府、奉天府各设府尹。然小说中常将知府(地方官)混称为府尹。如第十回: “这东平府府尹姓陈,双名文昭”,其实陈只是东平府知府(东平府属山东省),而北宋都城开封,以亲王为开封牧、以文臣为开封尹。又宋代因牧、尹不常置,故往往需以待制以上官充知开封府,如包拯就是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权任甚重。按理小说中的杨时才是开封府尹。可能因宋代曾置官“知开封府”,故习惯上将府尹、知府相混。 ☚ 保甲 司吏 ☛ 府尹fǔ yǐn官名。府的行政长官:就是现在的~,前任的兵部,是他们一家。(一○七·1360) 官职 官职官(职官;一官半职) 秩 采 职分 阶衔 僚职 吏巾 吏职 冠巾 印信 簪笏 印把(印把子) 印靶子 另见:官吏 职位 官位 ☚ 官职 官阶 ☛ 府尹 府尹官名。汉代置,唐、宋沿置。掌一府政令。府牧多以亲王为之,故在京挂职而不赴任所,因此由府尹主政令。《旧唐书·职官志》: “京兆、河南、太原等府: 3府牧各1员,(从二品)。尹各1员 (从三品)。京城守,秦曰内史,汉曰尹,后代因之。隋为内史。武德初置牧,以长史总府事。开元初,雍、洛、并改为府,乃升长史为尹,从三品,专总府事也。少尹各2员,(从四品下)。”宋、元、明各代均置府尹官。 ☚ 福建驻防将军 府丞 ☛ 府尹fu yingovernor of a prefecture 府尹官名。汉武帝时始于京城长安设京兆尹。东汉迁都洛阳,又于该地置河南尹。其后历朝都以其京城所在地为京兆府,置府尹以领其政。唐京兆府原称雍州,有牧一人,以亲王任之,但实际政务均由其副职长史主持。唐玄宗时改雍州为京兆府,并以雍州长史为京兆尹,统领府务。同时又改洛州为河南府;以并州为北都,设太原府,以蒲州为中都,设河中府,三府官员设置一如京兆,以府尹为其长官。随后,肃宗又以益州为成都府;以岐州为凤翔府,以荆州为江陵府。代宗又以华阴为兴德府,德宗以梁州为兴元府,各府皆置府尹,以为当地行政长官。明于应天、顺天置府尹,清在顺天、应天置府尹。总之,从西汉起,各朝都只在其都城所在或帝王曾因故留驻之地开府,设置府尹。 府尹官名。唐制西都、东都、北都三京府及其后沿三京府之例而建的凤翔、成都、江陵、兴德、兴元、河中六府,均置尹,副职为少尹。其属官与州刺史相同,仅名称稍有变化,如诸府有司录参军事,即诸州录事参军之职;诸府有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诸参军事,即诸州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等参军事之职,二者所掌完全相同,只是品秩略高而已。宋承唐制,开封府置尹,所属有判官,推官,司录参军,功、仓、户、兵、法、士六曹参军,左右军巡使、判官、左右厢公事干当官。辽有五京留守行府尹事,属南面京官。西夏亦设“开封府”尹,掌管首都地区兴庆府的事务。金制除诸京府置尹之外,诸府亦置府尹,掌总判府事。所属有府判、推官、府教授、知法,并辖有录事司。元制,府分总管府与散府两种,并辖有录事司。元制,府分总管府与散府两种,总管府以达鲁花赤、总管为长官,上都则称都总管府,设达鲁花赤与都总管。散府的长官为达鲁花赤与府尹,有统州县或不统州县之别,属官有同知、判官、推官、提控案牍等。明清时京师与陪都府的长官仍称府尹,属官与京外诸府大致相同。惟明清时京师顺天府另有治中一官,清制复于顺天府分设四路厅并辖崇文门分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