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书 掌书官名。唐代太子府女官有掌书。掌内宫宝、符契、经薄管理。明代道官有掌书。清代孔府有掌书,掌文书印信。《旧唐书·职官志三》: “太子内官: ……掌书2人(从八品),掌宝、符契、经簿、宣传、启奏、教学、廪赐、纸笔、监印。”《明史·职官志三》: “道录司:……法官、赞教、掌书各2人。” 《清史稿·职官志二》:“衍圣公,孔氏世袭 (正一品)。……知印、掌书、书写、奏差、启事,各1人·(俱正七品)。……知印、掌书、书写掌文书印信。” ☚ 掌计 掌正 ☛ 掌书(1)官名。战国时齐国设置,亦作尚书,为掌史籍、记事之官。《吕氏春秋·骄恣篇》记齐宣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刘向《新序·刺奢篇》作“召尚书书之,”尚即执掌之意,与“掌”义同。(2)宫中女官名。唐置,为太子内官,属司闺。掌宝、符契、经簿、宣传、启奏、教学、廪赐、纸笔、监印。员额三人,秩从八品。(3)太平天国前期在东殿、北殿、翼殿六部尚书之下设六部掌书,辅助尚书办理政务。侯、丞相、检点、指挥所属各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其主官即称为掌书。每一侯、丞相、检点、指挥各一人,称某侯吏部掌书、某侯户部掌书等,官阶为职同监军。国宗所属无六部,但亦置掌书,管理文书事务,无固定员额,由国宗自署,其官阶为职同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