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拟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拟古 拟古鲍照 束薪幽篁里,刈黍寒涧阴。朔风伤我肌,号鸟惊思心。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 田租送函谷,兽 ![]() 此为鲍照《拟古》诗八首之六。作者以冷峻之笔,写自己生活上的困顿和政治上的失意,满腔怨愤之情激荡于字里行间,这是作者一生中思想的主旋律,颇有代表性。本诗在客观上,也反映了当时下层社会的极端痛苦。 ☚ 代出自蓟北门行 拟行路难 ☛ 拟古 古意者,非若其古意,当何有今意; 言其效古人意,斯盖未当拟古。 盗法一事,诋之则曰偷势,美之则曰拟古。然六朝人显据其名,唐人每阴窃其实,虽谓之偷可也。独宋人则偷亦不能,如介甫爱少陵“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啭”,后得句云“青山扪虱坐,黄鸟挟书眠”,自谓不减于杜,人亦称之。然二语何异截鹤胫而使短,直与“雪白后园僵”等耳,此真房太尉兵法。 拟古咏怀,断不宜入近世事与近世字面,锦葛同裘,嫌不称也。若本叙述近事,即方言谣谚,不妨引入,顾用之何如耳。 拟古类取往古名篇,规摹其意调,其止一二首者,既直题曰拟某篇,而其拟作多者则虽概题曰拟古,仍于每篇之前,一一标题所拟者为何篇,此所以别于《咏怀》、《咏史》、《七哀》、《百一》、《感遇》、《游仙》、《招隐》杂诗也。《文选》所载陆士衡《拟古诗》十二首、谢康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刘休元《拟古诗》二首、江文通《杂体诗》三十首,无不显然示人,是以谓之拟,此意后人不识也。今观唐以后诗,凡所谓古风、古意、古兴、古诗与夫览古、咏古、感古、效古、绍古、依古、讽古、续古、述古者,都不知其所分别。古人名作,唯鲍明远《拟古》八首,陶靖节《拟古》 九首,未尝明言所拟何诗,然题曰“拟古”,必非若后人漫然为之者矣。李、杜之集,李有 《拟古》,杜有 《述古》,虽俱不言所拟,然李之拟古,乃在《古风》二卷之外,而杜称“李陵苏武是吾师”,夫岂率尔操觚者耶? 有唐一代,惟韦苏州 《拟古》 八首,古意独存,如“辞君远行迈”(拟“行行重行行”)、“黄鸟何关关”(拟“青青河畔草”)、“绮楼何氛氲”(拟“西北有高楼”)、“嘉树霭初绿”(拟“庭前有奇树”)、“月满秋夜长”(拟“明月皎夜光”)、“春至林木变”(拟“凛凛岁云暮)、“有客天一方”(拟“客从远方来”)、“白日淇上没”(拟“明月何皎皎”)。后人刻韦诗者,但存《拟古》之题,而于每首所拟篇名概从删削,后人遂不知其旨趣所在。后人所作,其谓之拟古,谓之杂诗,一而已,岂知拟古与杂诗原自有别?杂诗从其异,故六子皆有杂诗,而义各不同; 杂拟从其同,故谢、陆诸人皆依古以为式也。 拟古贵得其神,而后求之气韵,而后求之趣味,而后求之格调,而后乃求诸语意之间。太白拟古而不似古,苏州效陶而不似陶。……其后则李义山之“胜概殊江右,佳名逼渭川。虹收青嶂雨,鸟设夕阳天。客鬓行如此,沧波坐渺然。此中真得地,漂荡钓鱼船”(《河清与赵氏昆季燕集拟杜工部》); 暨“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坐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乃是卓文君”(《杜工部蜀中离席》)。如此等编,神情虽不能全肖,然已得其八九矣。 《拟古》拟古
鸿鹄比翼游,群飞戏太清。 常恐天网罗,忧祸一旦并。 岂若集五湖,顺流唼浮萍。 逍遥放志意,何为怵惕惊。 魏晋易代之际,曹魏集团渐渐衰微,大权落在控制军队的司马氏手里。司马氏的篡位野心日益显露,魏宗室及其追随者也不甘心拱手让出政权,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其结果是“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终日履薄冰,谁知我心焦”(阮籍: 《咏怀诗》)的危机感和忧患感是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文人们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来表达对社会环境的评价、对行为方式的选择和对人生的最切身的感受。忧生之嗟大量出现在当时的作品里。何晏的这首诗也反映了这种共同的时代情绪。同时,何晏身为曹魏宗室的姻戚,臣事文帝、明帝和齐王三朝,一度官至吏部尚书,作为权力角逐中首当其冲的人物,他的诗又集中了个人的独特感受,是他内心深处的沉重叹息。 这首诗一开头就描绘了一幅鸿鹄比翼齐飞、在太清之境游戏的欢欣图景。群鸟聚集在一起,相伴和鸣,上下翩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一个多么广阔和美好的自由世界! “游”、 “戏”二字使画面洋溢着和乐融融的气氛,透出群鸟的无限恣意和畅快。鸿鹄展翅高翔是政治上得志的象征,太清之境寄托了作者追求腾飞青云、精神自由的理想。诗人的心随着鸿鹄正向理想的天空飞升,但是立即有一只无形的手把他从冥想中拉回现实: “常恐天网罗,忧祸一旦并”,鸟儿随时都可能被网罗罩住,大祸随时都可能临头。他突然看见自己编织的这个梦的致命的脆弱之处,陷入了深深的忧虑。诗人蓦然惊醒,不是由于外物的介入,而是发自他内心深处的戒惧。他常常睁着惊恐的眼睛,警惕着命运的一旦逆转。他的神经时刻绷得紧紧的,甚至无须外界的刺激。因此这里笔势自然急转而下,情绪从高昂转向低沉。扼杀生命的网罗与活泼惬意的翔鸟形成鲜明的对照,画面显得很不协调。然而这却是严峻的社会现实。当时,大将军曹爽受明帝遗命辅佐幼帝齐王芳,提拔任用了何晏、邓飏、丁谧等人,排挤司马氏的势力, 一时威权显赫。司马懿表面上称病谢朝,暗地里伺机反扑。何晏本来怀有济世大志,尝以“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的神才自况, 且“长于宫省,又尚公主,少以才秀知名”(见《三国志注》),一向狂傲,后依附曹爽,虽备受赏爱,但对当时的形势并不盲目乐观,他敏感地觉察到一场灭顶之灾正在酝酿之中。据《世说新语·规箴》篇引《名士传》说,何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了这首言志诗。果然,在不久以后,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也未能幸免。在这首诗里就笼罩着一种不祥的预感。作者用“网罗一来概括他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充分反映了对现实的厌憎和恐惧。于是他不想一直冒险弄潮了,他试图退居五湖,随波逐流: “岂若集五湖,顺流唼浮萍,逍遥放志意,何为怵惕惊”。他觉得心灵的负荷太重了,与其这么提心吊胆地度日,还不如寻找一个清静的避风港,就象水鸟顺着河流唼喋浮萍一样不去争竞什么,不系心世务,不涉足是非,与世推移,逍遥自适。如果能够这样,哪里还用为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患得患失呢?全诗到这里结束。回顾整首诗,作者表述了他的理想、幻灭、忧患和思索,道出了他内心的矛盾。到结尾,作者好象已经找到了一条出路,其实,他并不能真正地从这里得到解脱。他的特殊身分、他与曹氏宗室的密切联系使他只能走向他的悲剧命运。后几句舒缓之语,表面看似乎是超旷放达的,实际上有难言的苦衷寄在诗外。说“岂若”正是他不能“若”,说“何为”正是他不得不为。身不由已的诗人是忘不掉那无处不在的网罗的,因此他的痛苦也是不会终结的。 这首诗的整个基调是抑郁低沉的。作者有过幻想,但他不能尽情地歌唱它,因为那使他更强烈地感到现实的不堪忍受;他有心激流引退,但身陷漩涡不能自拔;他很敏感,总走不出危机的巨大阴影。他心灵的紧张惨烈更剧于他人。因此他的诗与阮籍、嵇康等人同样题材、同样架构的诗相比,少了一点清峻高朗的气韵,而多了一层黯淡,深了一层无奈和绝望。 何晏“好老庄言”,著《老子道德论》二卷(《三国志注》),他的诗也带有他作为玄学家的色彩和气质。如他选用“太清”、 “逍遥”、 “游”这些老庄式的词语,推崇息心不争、顺应自然的老庄式的处世态度。他的理想境界,超然乎尘滓之外,清净高妙,不是自然界的实景,而是老庄之道的产物。他不自觉地将他的哲学思考引入诗中,并融汇了真切的现实感受,所以没有硬贴老庄义疏之嫌。诗的结尾说自己将任情适性,舒放志意,不管灵魂曾怎样地被恐惧撕扯,怎样地苦苦挣扎,到最后痛苦还是被压在平静的外表之下,终于没有呐喊呼号,形诸声色。那不曾消散也不会消散的苦闷的余情余音不再明言,留给读者自去领会。这正是玄学家的风格。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很有特点。开头以逍遥游的境界写高飞戾天的理想,结尾以逍遥五湖的生活喻离绝人事,首尾呼应,体现了何晏以名教与自然合一的玄学宗旨。短短八句诗,语气联结紧凑,而又有曲折跌宕。 “常恐”、 “岂若”、 “何为”几个词在诗中语意上稍有转折,形成语势上的吞吐顿挫。这些词是口语化的,再加上诗中直道出的“恐”、 “忧”字眼,都表明这是直抒胸臆的汉魏诗歌风格。诗中所用的“网罗”、 “鸿鹄”等比兴,取自当时所习用的意象,并未刻意求新抉奇,然而这首诗全篇都用替鸿鹄着想的口气,在抒写个人政治上的危惧之感时,也表达了沸郁在当时人们胸中的普遍情感,因而仍有着自己的特色。 拟古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白 ←上一篇:山中与幽人对酌 下一篇:哭晁卿衡 → 诗词简介:
拟古诗体名。亦称“效古”,“代古”,“学古”,“绍古”。模拟古诗法作诗。 拟古 拟古指摹仿古人的作品。题名较早见于西晋陆机《拟古诗》。晋宋时拟古诗逐渐盛行,故梁萧统《文选》诗类专列“杂拟”一门。赋的拟古风气流行更早,两汉尤盛。如当时众多的悼屈赋,大都步趋屈原口吻形貌,实为典型的拟古之赋。“七”体赋、“设论”体赋,也多是模拟之作。而较早正式标为“拟”者,是西晋初傅玄的《拟招魂》、《拟天问》。拟古作品一般有蹈袭相因之弊,故招致“屋下架屋,章摹句写”、“规仿太切,了无新意”(洪迈《容斋随笔》)之讥。但对似古作品,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其中还是有一些好作品。 ☚ 两司马 拟古赋 ☛ 拟古nǐgǔ〈动〉诗文、作品等模仿古人的风格和形式:拟古诗。 拟古nǐ gǔ动词。模仿古代的风格、形式等,多用于褒义。 步武、抄袭[剿袭]、承袭、仿效、仿照、模仿[摹仿]、拟古、剽窃、剽取、效仿、沿袭、因袭、因循、照搬;创新、创造、独创、发明、开创、首创○步武bù wǔ(动)〈书〉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贤| 贤侄~前修,兴宗有望。 ○抄袭chāo xí(动)照搬或沿用别人的言语、思想、方法、经验等:建筑设计最忌~|除掉卫道的门面话,~摹拟而来的虚浮话,还剩些什么东西?也作〖剿袭〗。 ○承袭chéng xí(动)沿袭:~旧制 |~往日惯例 |~了原著的叙事手法。 ○仿效fǎng xiào(动)模仿(别人的方法、式样等):艺术贵在创新,不能一味~|~成例 |见人善,便~。 ○仿照fǎng zhào(动)按照已有的方法或式样去做:~西洋之法|他~外地经验,率先在本市推行高校校长负责制。 ○模仿mó fǎng(动)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小孩子总喜欢~大人的言行|用口哨~鸟叫 |~得维妙维肖。也作〖摹仿〗。 ○拟古nǐ gǔ(动)模仿古代的风格、艺术形式:~之作|他的诗作善于~。 ○剽窃piáo qiè(动)抄袭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他的文章完全是~来的。 ○剽取piáo qǔ(动)剽窃:这幅画明显~我的构思|~他人之语。 ○效仿xiào fǎng(动)仿效;效法:他们的做法值得全社会~|只~不创新是不行的。 ○沿袭yán xí(动)依照旧传统或原有的规定办理;因袭:~前人成说|汉代旧制,历世~。 ○因袭yīn xí(动)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模仿(别人):~陈规|~前人说法。 ○因循yīn xún(动)沿袭:~旧制|~惯例|~守旧。 ○照搬zhào bān(动)照原样不动地搬用(现成的方法、经验、教材等):学习先进经验,不能盲目~|不能~他人而不加改进。 ●创新chuàng xīn(动)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勇于实践,大胆~|在技术上不断~|有一批善于~的专家。 ●创造chuàng zào(动)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造出新的东西:~性|~新纪录|~力 |历史是人民~的。 ●独创dú chuàng(动)独特的创造:这一专利当然具有~性|~的理论。 ●发明fā míng(动)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火药|造纸术是中国最早~的|大~家爱迪生。 ●开创kāi chuàng(动)开始建立;创建:~历史新纪元|~新局面|事业的~者。 ●首创shǒu chuàng(动)最先创造;创始:这种制碱技术是中国人~的|他充满革命的~精神|民航华北局~空管安全车。 模仿人、物 模仿人、物模仿他人:范水模山 衣冠优孟 优孟衣冠 ☚ 模仿 模仿得相似 ☛ 拟古archaism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