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拟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拟人 (1)概念 把物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格叫做拟人。 (2)拟人的作用 ①可以使情景交融。②可以更好地烘托气氛,抒发感情。③使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人的言行和思想感情,更生动逼真。 (3)运用拟人要注意的问题 ①感情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 每个人所见的事物都会附着个人不同的思想感情,比如高兴时可能看到的天是蓝的,而悲伤时看到的天可能就是灰的。我们在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时,所表达的情感也应该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不能片面地追求修辞而不顾整体的表达效果。 例如:今天我挨了老师的批评,在回家的路上,路旁的野花也在嘲笑我。 今天我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在回家的路上,路旁的野花迎面对着我高兴地笑着。 这两个句子所用的拟人修辞就很恰当地表达出了作者的心理状态,情感符合所描写的景色。 ②进行比拟的人和物应该有相似或相近之处。 没有相似或相近之处,生硬地把“人”和“物”或者“物”和“人”拉到一起进行比拟,并不能起到修辞的效果。只有二者有相似点或相近点,才能把物写得像真正的人一样。 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这里把油蛉和蟋蟀的叫声比拟成人的“低唱”和“弹琴”,一方面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的美妙,另一方面也突出了作为小孩子的作者对油蛉和蟋蟀的喜爱之情。这里的拟人就是恰当的。 ![]() ![]() 拟人nǐrén修辞方式,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拟人又称人化、 人格化。 比拟之一。 指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使事物人格化。 如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高兴”、 “呼朋引伴”、 “唱出宛转的曲子” 都是人的情态和动作, 这是把鸟当作人来写。 又如 “最后则是事实先生跑将出来, 给这些空谈家一瓢冷水, 证明他们不过是一些贪便宜、 想少费力多得收成的空谈主义者。” “事实” 是抽象事物,作者把它称呼为 “先生”,是把这一抽象事物人格化了。 运用拟人的方法, 能使所描写的事物具体、 形象、 栩栩如生。 童话和寓言故事常采有拟人手法。 参见 “比拟”。 拟人nǐ rén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1931年《英汉对照百科名汇》:“Personification,拟人。” 拟人 拟人把人类的特征特性赋于客观外物,以刻画人的词语刻画植物、动物、或无生物的一种比拟方法。义称“将物拟人”、“以人拟物”。如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运用拟人法,将人的感情、人的特征移注于物,可使被刻画的事物变形,活脱而有生气,增强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并强化情感,增强作品的感人力量。拟人法多用于诗歌、散文和童话故事。童话故事常通篇运用此法。 ☚ 比拟 将物拟人 ☛ 拟人 拟人参见“比拟”条。 ☚ 比拟 拟物 ☛ 拟人 拟人是比拟的一种。比拟是修辞学上的一种辞格,它故意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是充分展开想象,使笔下的人与物、此物与彼物、生物与非生物、抽象概念与具体事物,在特征上互相拟用,使读者产生联想,获得异乎寻常的形象感和生动感。 ☚ 摹状 夸张 ☛ 技法 技法作文造句之法:文法 另见:技巧 叙述 比喻 夸张 ☚ 技法 措词 ☛ 拟人 拟人niren一种修辞手法。把物或抽象概念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杨朔《樱花雨》)“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毛泽东《反对党八股》)“风雨”会“摧残樱花”,“樱花”能“舒开笑脸”,“教条主义”可以“休息”、“起床”,都是拟人的手法。 ☚ 借喻 夸张 ☛ 拟人 拟人Niren修辞格之一,常与拟物合称为比拟。拟人,即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思想、感情。它有三种类型, ☚ 驳论 想象 ☛ 拟人personificati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