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挛jū luán拘束,束缚。杜甫《画鹘行》:初惊无拘挛,何得立突兀。白居易《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野麋断羁绊,行走无拘挛。 拘挛jūluɑn颤动,颤栗:这小桥一颤一颤,吓得我直~。(汪玢玲李少卿《长春市民俗方言志》)∣郑春学便把他所听到的惨闻像讲故事一样……把那孩子烧得~~的惨状特殊地渲染了一番。(郝国忱《串门儿》) 拘挛三3256①动软体动物一缩一伸的爬行状态。⑴东北官话。东北〖 〗。那蛇~~地爬过来了‖这条小虫儿一~一~地向前爬着。⑵胶辽官话。辽宁大连〖 〗。②动手脚冻僵,屈伸不灵。⑴东北官话。东北〖 〗。手都冻~了。⑵北京官话。北京〖 〗。冻~了。⑶冀鲁官话。天津〖 〗。真冷,手都冻~啦!③动管束。北京官话。北京〖 〗。把孩子~着‖受~。④形由于突然受刺激而全身抖动的样子。东北官话。东北〖 〗。郝国忱《在那边远荒僻的山村里》:「他…捡了几块石头,远远地向蛇投过去。一块终于击在了蛇的身上,那蛇~了几下,才眼睛盯着他,缓缓地离开了。」⑤形受惊吓猛然抖动;哆嗦。东北官话。东北〖 〗。吓得我直打~‖正在这时忽听炉内乒乓响,只吓的大家身子一~。⑥形蜷曲。北京官话。北京〖 〗。他的头发净是~,不用烫。   拘挛jūluán〈动〉肌肉收缩,不能伸展自如:拘挛起来。 【同义】痉挛。 拘挛jū lian❶肌肉收缩。如:冻~了。 ❷管束。如:把孩子~着。/受~。 约束 约束约(约勒;约要;要约) 束(束物;束拘;箝束;缚束;申束;窘束) 绳(绳束;绳检;绳幅;~以纪律) 收(敛收) 律(~己) 缔(取~) 勒(教子~孙) 戢 闲 限止 骄敬 拴缚 矜持 抑制 禁制 限制 裁制 检点 羁检 町畦 加以约束:检辖 绳约 约束心思:闲心 约束意念,使不旁骛:收心 收魂 约束他人:律人 检点言行,有所约束:检点形骸 点检形骸 在社会上自立做人,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立身行己 对人的言行加以不必要的限制,过分约束:拘(拘束;拘挛) 缚 检局 拘束其身:拘絜 束缚,拘束:绊拘 韁锁 拘束,约束:检局 牵累拘束:牵束 严加约束:严勒 放荡之性受到约束:猢狲入袋 胡孙入袋 (限制使不能越出范围:约束)
另见:施加 限制 束缚 规定 范围 放纵 ☚ 约束 自律 ☛
拘束 拘束拘(拘挛;拘缚;拘泥;絷拘) 窘局(局趣) 羁局 蹐局 矜持 行动态度不大方:贫气 举止不大方:小家子气 小里小气 行为举止不大方:小手小脚 拘泥,拘束:挛拘 窘迫拘束:局束 拘束的样子:窘然 瑟踧(~不安) (言谈举止不大方:拘束)
另见:说话 行动 谨慎 羞怯 ☚ 拘束 拘谨 ☛
拘泥 拘泥拘(拘牵;拘挛) 囿(~于成见)牵(牵拘;牵滞;牵制;~于所闻)胶(胶滞) 滞(滞泥;滞痼;凝滞) 执泥 狷介 矜持 踸踔 窒碍 讯寤 拘泥于形迹:泥象 拘泥于文义:拘文(~牵义) 拘泥于陈旧的:泥古 迂执拘泥:迂泥 束缚拘泥:系滞 局限,拘泥:局牖 固执拘泥:锢滞 偏执拘泥:僻滞 过于拘泥:深泥 拘泥而不切实际:阔迂 拘泥而不通达:沾滞粘滞 拘泥的样子:拘拘 浅陋拘泥的样子:规规 (固执,不知变通:拘泥) ☚ 拘泥、死板 拘泥于礼俗 ☛
关押 关押锢(禁锢;监锢) 囚(囚禁;拘囚;闭囚) 监(监押) 闭置 缧绁 淹禁 拘挛 系累 囚于监狱:幽狱 戴上刑具,关进监狱:锒铛入狱 锒铛下狱 锒铛赴狱 琅铛入狱 琅当入狱 捆缚关押:束系 监禁关押:禁押 把人押起来,限制其自由:禁(禁系;禁锢;淹禁;监禁;闭禁) 监(监锢) 拘押监禁:收禁 现被监禁:见禁 对判死刑不立即执行而暂禁候审:监候 将判处斩刑的人暂时监禁,候再审是否执行:斩候决 斩监候 (把罪犯或犯罪嫌疑人关起来:关押)
另见:捉拿 扣留 犯人 罪犯 解送 关 监狱 ☚ 关押 看押 ☛
拘禁 拘禁囚(囚系;囚絷;拘囚) 关 禁 押(收押;关押;扣押;拘押) 羁(羁系;羁押;羁留;羁絷;羁绁;羁縻) 圈 系(系累;系缧;系絷;縻系;逮系;拘系) 梏(执而~之) 械 累 縻络 缨縻 棘环 收系 收缚 收领 拘闭 拘留 拘籍 拘录 拘縻 拘锁 拘收 拘制 拘挛 拘禁美女:锁凤囚鸾 拘禁自己:自拘 拘禁于笼中:樊絷 拘禁于囚车:械槛 拘禁于狱中:拘囹 受命拘禁:领押 一并被拘禁:骈首就系 骈首就逮 监守拘押:监押 把未经审判的罪犯暂时拘禁:寄押 逮捕拘系:捕系 铐捆拘禁:锁系 上枷拘禁:枷禁 戴上手铐,拘禁起来:梏 械系 梏拲 临时拘押:看押 管押 治罪拘押:愆囚 被拘禁:遭囚 (把被捕的人暂时关押:拘禁) ☚ 拘留 囚禁 ☛
痉挛 痉挛痉(~风;~病) 拘苛 拘挛 转筋 中医指痉挛:瘛瘲 瘈疭 肌肉痉挛:痉(~风;~病) 筋脉痉挛:瘛 抽搐,痉挛:挛 肌肉不随意地收缩的症状:搐(搐搦;搐缩;搐动;挈搐;扭搐;抽搐) 扭动 抽筋 抽缩 抽动 颤动抽搐:抖搐 受惊而抽搐:惊搐 幼儿易患的以抽搐、昏迷为特征的病症:抽风 惊风 搐风 瘛瘲 瘈疭 (肌肉突然紧张,不自主地抽搐的症状:痉挛)
另见:症状 跳动 惊吓 ☚ 痉挛 发抖 ☛ 拘挛症状名。出《素问·缪刺论》。一作痀挛。多因阴血本亏,复由风寒湿热之邪侵袭筋脉,或瘀血留滞所致。以四肢多见。其状牵引拘急,活动不能自如。《杂证会心录·挛症》: “拘挛属肝,肝主身之筋也。古书有风寒湿热血虚之不同,然总不外亡血,筋无荣养则尽之矣。盖阴血受伤则血燥,血燥则筋失所滋。……且精血不亏,虽有邪干,亦决无筋脉拘急之病。而病至坚强,其枯可知。治此者,必先以气血为主,若有微邪,亦不必治邪,气血复而血脉行,邪自不能留。”《医述》卷十二: “拘挛则急多缓少,寒多热少,经谓寒则筋挛是也。其治莫如养血温经,使阳气以和柔之,阴津以灌溉之。”并可参用祛风湿、通经络等法。参见挛条。本证可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及肌强直症等疾患。 拘挛证名。出自《素问·缪刺论》。一作痀挛。属筋病。表现为四肢牵引拘急,活动不能自如。实即拘急。 拘挛jū luán《本草纲目》主治第3卷土茯苓(43)。病证名。出《素问》,多因阴血本亏,复因风寒湿热之邪侵袭筋脉,或瘀血留置所致。以四肢多见,其状牵引拘急,活动不能自如。《医述》卷十二:“拘挛则急多缓少,寒多热少,经谓寒则筋挛是也。其治莫如养血温经,使阳气以和柔之,阴津以灌溉之。”并可参用祛风湿、通经络等法。本症可见于类风湿关节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及肌强直症等疾患。 拘挛jūluán症状名。出《素问·缪刺论》。一作痀挛。属筋病。多因阴血不足, 风寒湿热侵袭以及瘀血留滞所致。其状四肢牵引拘急, 活动不能自如。参见拘急条。 拘挛 拘挛拘为拘急,挛为曲而不伸之状。筋脉挛缩而四肢拘急,不能伸展自如,称为拘挛,或称挛证。 病名考证 拘挛之名,见于《内经》。《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灵枢·邪客》作痀挛。简称拘或挛。《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王冰注:“……缩短,故拘挛而不伸。”又《灵枢·经脉》:“手少阳之别……病实则肘挛。” 病因病机 有下列几种: 阴血不足: 血虚不能养筋,是拘挛的主要成因。《杂症会心录·挛证》:“盖阴血受伤则血燥,血燥则筋失所滋,为拘为挛。” 风寒湿热: 风寒湿热之邪侵袭筋脉,均可使筋脉受伤,而发生拘挛。外感之证,虽以邪气为主,而邪之所凑,往往由于正气先虚,致邪气得以乘隙而袭。《诸病源候论·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侯》:“此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夫肝藏血而主于筋,今虚劳损血,则不能荣养于筋,故使筋气极虚,又为寒邪所侵,故筋脉拘挛也。” 瘀血留滞: 瘀血留于肘、腋、髀、腘等处,伤及筋络关节,亦为拘挛成因之一。《灵枢·邪客》:“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痀挛也。” 分类 拘挛的致病原因,虽有血虚和风寒湿热瘀血之别,但其分类,可归纳为寒、热、虚、实等四个证型。《证治准绳·杂病》:“《内经》言挛皆属肝,肝主身之筋故也……有热、有寒、有虚、有实。” 辨证施治 拘挛病证症状的总特点,是筋脉的拘紧挛急多而弛缓少。《张氏医通·诸风门》:“挛证人悉知为寒,不知亦有属血枯而热者。盖寒则胫逆而痛,热则胫热而枯。至于湿热下流,又为实证,则疼肿便秘,以此辨之。虚实寒热,可判然胸臆矣。” 治疗,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血虚者濡之;属实者,治以祛邪润燥,活血通经等法。体虚感邪者,治宜扶正祛邪。《杂症心会录·挛症》:“治此必先以气血为主,若有微邪,亦不必治邪,气血复而血脉行,邪自不能留,何足虑哉。” (1)寒挛: 见《证治准绳》。症见四肢拘挛,足胫逆冷而痛。脉紧,苔白。由于感受寒邪,筋脉挛缩所致。《证治准绳·杂病》:“寒挛者,经所谓寒则筋拳骨痛者是也。”《冯氏锦囊秘录·方脉中风》:“至于拘挛,则急多而缓少,乃寒多而热少,经所谓寒则筋挛是也。” 治以温经为主。方用乌头汤或千金薏苡仁汤加减。 (2)热挛: 见《证治准绳》。症见四肢拘挛,胫热而枯。脉数,苔黄。由于阴血不足,内热伤筋所致。《证治准绳·杂病》:“热挛者,经所谓肝气热则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 治宜滋阴养血,清热润燥。用生地、当归之属濡之,或六味地黄丸加牛膝、当归等药。 又有湿热伤筋而拘挛者,也属热挛,见《证治准绳》。可伴见疼痛便秘等症。治以薏苡仁散为主方。 (3)虚挛: 见《证治准绳》。症见四肢拘挛、少力,脉来小弱,苔薄质淡。多由血虚不能养筋所致。《证治准绳·杂病》:“虚挛者,经所谓虚邪搏于筋则为筋拳。”又云:“脉弗荣则筋急。”又仲景云:“血虚则筋急。”此皆血脉弗荣于筋而筋成挛。”治宜养血舒筋为主。方用养血地黄丸或秦艽四物汤加木瓜、桑枝等药。 (4) 实挛: 见《证治准绳》。症见四肢拘挛,大便秘涩,面部赤热。脉滑实,苔白腻。多由内有实热,复因外受风寒所致。治宜活血通经汤。方中桂枝、甘草祛寒邪而缓挛急;黄柏苦寒以泻实热;芍药、当归和血润燥;升麻、葛根用以行经; 加人参扶正以增强祛邪之力。 ☚ 虚痿 颤振 ☛ 拘挛jū luánspasm; contracture; hypertonic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