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风景散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风景散文

《中国风景散文》

马蒂纳·瓦莱特-埃默里 [法] 译,勒尼克塔洛普出版社,1987年,161页。
译者为法国中国文学翻译家,曾翻译鲁迅、袁宏道作品及其他中国文学作品多种。译者在本书中,翻译了我国唐代至清代二十六位著名作家的风景散文共四十九篇。如唐代王维的《山中与裴迪秀才书》,柳宗元的《游西山》、《西山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宋代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松风亭记》、《白水山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明代张岱的《西湖梦寻》、《湖心亭看雪》、《游湖》,袁中道的《颐和亭记》、《碧泉记》、《游西山》;清代袁枚的《飞泉亭记》、《黄龙山记》、《黄山记》,李流芳的《游虎丘山小记》等。
译者在前言中说明,中国风景散文通常称为游记,也称为风景。在中国文化的初期,自然力,特别是它在山中的呈现,引起一种神奇和宗教般的崇敬,依据惯例,按照道教,自然力的神秘观起着持久的影响,要得到公众秩序,就必须同大自然相和协。正是这控制大自然的愿望,从而才产生了风景:把大自然在缩影中再现的想法,产生了园艺,它可直到缩小成“盆景”。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开始做为游历者而与大自然经常来往,与此同时,关于风景的美学观念发展起来。至五世纪,基本上已变为风景的大自然,已成为文学方面优先的主题。
这种纯风景文学出现在动乱时代,也是佛教传播和道教复兴的时代,文人们向往于个人自好和退隐山野。大自然施展的魔力,首先出现在诗中,最初描写风景的散文是书信体。这一体裁迅即既有了自己的格律、并且流行至今未见中断。
这些散文是在成名作家们的大量文集中搜集而来,也来自游历者们和无名官员们的题词。但是,许多这种散文,除其形式美之外,还出色地表现出历险及人与风景接触和沉思的快乐,很多散文是在隐居和流放中写成,在那里,风景是避难所。几乎全都任过官职的经典作家们,实际上,常是遇到不幸,或是渴望暂时忘却官职的束缚。
译者认为,“写景文”是一种称为艺术的散文,在中国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由严格的简明协调的段落发展到比较广阔自由的结构,并反映出文学传统的两种对立倾向:效法儒家的精神或充满道教与佛教培育的个人自好。虽然风景的写作象是自发的,却仍然是失真的。一些景象起初新颖,由这一作品到另一作品,则有所改变或甚至相同;唯独“山”不是这样,并使人注意到巧妙的讽喻这一中国文学的持久特点。正如一幅画是汇集各种因素的综合,在创新中按个人看法写作的文学范畴的风景,同样是根据景象的共同基础,而重新结构出的风景。风景的词汇常常是美学作品的词汇,而风景,也可以作为文学评论的参考。
在中国,象风景这样受到如此热情论述的主题不多。游历是对激烈生活的追求,也是对“另一世界”中远离“尘世”和超凡的平静的揭示。

☚ 辞赋流变史   战国诸子散文的特色 ☛
000026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