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出版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出版业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出版业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大批文化人先后从东北、华北、华东和武汉、广东、香港等沦陷区撤退到桂林市。如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胡愈之、陶行知、叶圣陶、艾青、邵荃麟、田汉、欧阳予倩、徐悲鸿、周钢鸣、秦似等。这批文化人到来,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文化出版活动,使桂林文化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出现了空前繁荣局面。据统计,当时桂林的出版社、书店有200多家,印刷厂有100余家(较大的书刊印刷厂有8家)。能编辑出版书刊的社、店约有70多家。兴旺的时候,每月印刷书刊用纸量达1万到1万5千令,排字生产每月达3千万到4千万字。每月出书约40种,每种印数约2至3千册,杂志有的超过万册。桂林文化城期间(指1938.10-1944.9)共出版图书约2千种。除自然科学、哲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等类书外,仅文艺图书就有1千多种。丛书、成套的书有60—70套,其中文艺书有50多套。同时,桂林文化城期间出版期刊近300种,报纸41种。
这期间,出书较多和影响较大的出版单位有:生活书店桂林分店、新知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桂林文化供应社、三户图书社、文化生活出版社、上海杂志公司、良友复兴图书公司、开明书店、新华日报桂林营业处图书部、科学书店、华华书店、创作出版社、大时代书局、大地图书公司、白虹书店、文献出版社、文光书店、学艺出版社、文汇书店、文学编辑社、文苑出版社、春草书店、春潮社、万有书局、新光书店、创作月刊社、椰风出版社、今日文艺社、明日文艺社、远方书店、诗创作社、文人出版社、集美书店等。影响较大的期刊有:《国民公论》、《建设研究》、《理论与实践》、《十日文萃》、《中国农村》、《半月文萃》、《世界知识》、《野草》、《新道理》、《文化杂志》、《文艺生活》、《文艺杂志》、《文艺译丛》、《抗战文艺》、《中学生》、《青年生活》、《文学创作》、《戏剧春秋》、《当代文学》、《青年文艺》、《中国诗坛》、《创作月刊》、《人世间》、《文学译报》、《音乐阵线》、《学习与工作·漫画与木刻》、《国文月刊》、《科学知识》、《中国工业》、《少年战线》等。报纸有:《救亡日报》、《力报》、《扫荡报》、《自由报晚刊》、《小春秋》、《大公报》、《戏剧日报》、《广西日报》、《桂林日报》、《桂林晚报》、《工商报》等。
桂林文化城期间,创作了一把批有影响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如茅盾的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荷》、巴金的《火》、艾芜的《山野》、端木蕻良的《科尔沁草原》、萧红的《呼兰河传》、沙汀的《淘金记》、司马文森的《雨季》、骆宾基的《人与土地》、《幼年》等;诗歌散文创作有艾青诗集《吹号者》、夏衍的《此时此地集》、聂绀驽的《历史的奥秘》、秦似的《感觉的音响》等;戏剧方面颇具影响的有夏衍的《法西斯细菌》、田汉的《秋声赋》、郭沫若的《孔雀胆》、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等;美术方面的作品也很多,如黄新波的木刻《他并没有死去》等都是轰动一时的杰作。

☚ 建国前广西出版业   抗日战争时期广西报业 ☛
000047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