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普救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普救寺
普救寺  pǔjiùsì

座落於山西永濟縣蒲州鎮。據傳後漢郭威討賊,圍蒲州年餘不下。寺僧曰,將軍發善心,城即克矣。郭折箭誓,翌日城破,百姓得救,故稱。唐釋道濟始建。初名西永清院。五代時,始稱今名。明初擴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地震傾圮,旋即修復。1920年毁於火。寺分三路。主要建築有天王殿、鐘鼓樓、大佛殿、僧舍厩廚、西厢書齋等。現僅存基址、石坊、唐舍利塔(亦稱“鶯鶯塔”)等。參閱唐·元稹《會真記》(亦稱《鶯鶯傳》)、《嘉慶重修一统志·蒲州府一·寺觀》。

普救寺

普救寺

普救寺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这是一座千年古刹,中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弘,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秀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形制古朴,蔚为壮观,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叩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蛤蟆叫声,令人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
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地址:永济普救寺旅游文物管理所 邮编:044500
电话:86-359-8485264

☚ 皇城相府   黄河壶口瀑布 ☛
普救寺

普救寺

佛寺名。在山西永济县西北24里山岗上,与古蒲州城相邻。寺创建于唐武则天时 (684—704),原名西永清院。传说五代时河东节度使叛乱,后汉主刘知远派大将郭威讨伐,围蒲州年余不克,城中百姓苦不堪言 寺僧献策 “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郭威当即折箭为誓。翌日城果破,百姓得救,从此更名普救寺。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 毁于地震。重建后1920年又毁于火,仅存三大土洞和寺前石坊、舍利塔。舍利塔 (俗称莺莺塔) 平面方形,十三层叠涩出檐,收分很小,犹存唐制。砖构中空,石击塔身中部,回声犹如蛙鸣。

☚ 相国寺   化城寺 ☛

普救寺

唐代佛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城西北12千米处的黄土丘上,西临黄河。唐代武则天时(684年~704年)创建,时名西永清院。元代王实甫的剧本《西厢记》中崔莺莺与张珙的爱情故事,就是以普救寺为背景的。普救寺遗址上现有莺莺塔,高约50米,塔身13层,平面呈方形,原名舍利塔。与莺莺塔相伴的还有三孔窑洞,两只石狮。

普救寺pu jiu si

Temple of Universal Salvation,in Yongji County,Shanxi Provinc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