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提雅廷1803—1883Yefimy Vasilevich Putiatin沙俄外交官。又译布恬廷。出身贵族。1822年毕业于俄国海军士官学校,后在舰队服役,曾参加兼并高加索的侵略战争。后出使波斯、日本,为俄国扩大了侵略权益,加封为伯爵。咸丰六年(1856年)任驻英、法海军武官,鼓吹侵华。次年春被任命为驻华公使,参加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谈判,表面上“中立”,暗中勾结英法向清政府施加压力。8月,向清政府提出中俄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界的无理要求,遭拒绝。咸丰八年(1858年)六月,以俄国太平洋分舰队司令和钦差大臣身份“调停”中国与英法的矛盾,诱逼清政府与之订立《中俄天津条约》,使俄国不费兵矢而获得大量侵华利益。在此期间,于1857年至1858年去日本,胁迫日本订立不平等的《长崎条约》、《江户条约》,因侵略“有功”升海军上将。旋调任驻伦敦海军武官。1861年任国民教育大臣,后任国务会议委员。死于巴黎。 普提雅廷1803—1883Евфимий Васяильевицлутятин一译布恬廷。沙俄外交官,出身于俄国贵族家庭。1853年乘“巴拉达”号战舰出使日本,曾到中国广州、上海活动,企图取得与英国相同的通商特权。1857年以全权代表资格再度来华,胁迫清政府签订割地条约,未果。1858年以高级专员身分充俄国驻华外交代表,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之机,一面充当“调停人”,一面诱逼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不费一兵一矢,取得了英法用武力所攫取的同样利益。同年8月去日本,强迫日本订立不平等的《江户条约》。因侵华有“功”,升海军上将。1861年任教育大臣,旋又被任命为国务会议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