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投下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投下户

一作“头下户”。辽代对战争中获得的俘户和私奴的称呼。其集中地区建头下州、军等。《辽史·地理志》:“头下军州,皆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从征俘掠,或置生口,各团集建州县以居之。”以户数多寡,分为投下州、军、县、城、堡。其所纳赋税分二等:商税归本主;酒税归朝廷。元代,投下成为诸王的分地或勋臣的食邑。太祖(成吉思汗)年间即始行此法,诏封功臣户口为食邑,称“五投下”、“十投下”等。太宗八年(1236),于诸投下行五户丝制,制度更趋完善。有元一代,承用此制。凡属投下人户,永归本主,不得随意转移别部。负担较一般民户更重,每二户出丝一斤供国用,每五户出丝一斤供诸王功臣为汤沐之资。

投下户

投下户

“投下”,亦称“头下”、“头项”、“投项”等、语出辽代,意为封地。辽阿保机和耶律德光时,常把俘获的人口分给各级贵族或有军功的人,并“筑寨居之”,将这种寨堡称为“投下”,并根据人口的多少,建立投下州、投下军、县、城、堡等,将所俘汉人和渤海人安置其中,强迫从事劳动,称为投下户 (头下户)。蒙古初期,蒙古诸王、勋臣仍采取这种形式,在蒙古草原和中原地区,建食邑、安置从中原和西域所俘人口,通称投下。所以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后,除一般佃户外,还有投下户。投下户不同于民户、匠户等,是投下主的私属,对投下主有极强的人身隶属关系。

☚ 棚民   奴婢户 ☛

投下户

一作“头下户”。辽代对战俘人户和私奴的称谓。其集中之地设有投下州、军等。至元代,投下州、军成为诸王勋戚的封地或食邑。

投下户

辽及元代诸王、贵戚、勋臣所领有的俘户和私奴。一作头下户。《辽史·地理志》:“头下军州,皆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从征俘掠,或置生口,各团集建州、县以居之”。视户数多寡,分置投下州、军、县、城堡,向本主及朝廷纳税服役。据《辽史》统计,此类人户辽朝全境共有33800户。成吉思汗建蒙古国,将被征服居民分赐诸王、驸马、勋臣,称“五投下”、“十投下”等;此为投下户来源之一。亦有于作战中将俘虏带归故土,作为各自私属,或投拜诸王求庇而成为投下户者。蒙古军入中原,投下领主又将俘虏和私奴留寄各州、县,派人管理,有投下人匠总管府之类的专门机构。太宗在中原括户,八年(1236)从耶律楚材议,实行五户丝制,规定每五户向领主纳丝一斤,此类人户集中的州县,因又有汤沐邑、五户丝分地之称。凡属投下人户,永归本主,不得随意转移他属,负担重于一般民户。除每五户出丝一斤供本主外,尚须每二户出丝一斤供国用。参见“头下军州”(631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4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