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把酒对月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把酒对月歌 把酒对月歌明诗篇名。七古。唐寅作。见《六如居士全集》卷一。全诗为:“李白前时原有月,唯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这首古风显然受到李白《把酒问月》诗的启发与影响,但又表现出独特的创作个性。诗中始终着眼李白与明月的关系,时时将自己与李白比较,在比较中抒发出狂放不羁、蔑视权贵的豪情,可谓奇想联翩,独出机杼。全诗意脉连贯,一气呵成,重言复唱,颇具回环往复之音乐美,语言明白晓畅,清新可诵。 ☚ 石灰吟 秋望 ☛ 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2〕姑苏城外一茅屋〔3〕,万树桃花月满天。 〔1〕作者追慕唐朝的李白,这首诗就是“演义”李白的《把酒问月》诗。唐寅(公元1470~1524),字伯虎,一字子长,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苏州)人,家世世代经商。弘治年间乡试第一,故人称“唐解元”。此“功名”因牵连科场案而罢黜,他再也无意于功名,成为游荡于市井的职业画家,如他的《言志》诗所云:“不练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他的诗和曲不拘守传统的拟古格局,而接近民歌俚曲,有些诗接近“莲花落”体式,作品反映了明代诗歌文体革新的趋向。 诗有《六如居士全集》传世,画为收藏珍品。 〔2〕“我也”二句:化用杜甫《饮中八仙歌》咏李白“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二句。 〔3〕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一茅屋:指他在苏州城外所建的桃花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追慕,学习李白坚持个性自由、不慕富贵、不随流俗、诗酒自娱的人生态度。 他把诗曲化、民歌化、口语化,充满了生活气息。他是15世纪生活在商业都市、开始突破诗歌传统格局的诗人。 把酒对月歌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唯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唐伯虎科场失意,落拓半生,于明武宗正德一年(1507)在苏州城内桃花坞筑桃花庵,日与好友祝允明、文征明、张灵等饮其中,蔑视世俗,狂放不羁。作《桃花庵歌》及此歌言志,推崇陶潜、李白,表现出对世俗和权贵的鄙弃,其为诗亦不拘成法,不避俚俗,与愤世嫉俗的思想内容一致。王世贞《艺苑卮言》说他“如乞儿唱莲花落,其少时亦复玉楼金埒。”是十分精到的评语。 此诗歌咏李白并引以自况。“把酒对月”这个题目就是李白的。李白一生爱月,所咏明月之诗脍炙人口。这首诗一开始就以兀傲的口气,推倒一切月诗,独尊李白:“李白前时原有月,唯有李白诗能说。”有这样的气概,方许歌咏李白。这里推崇的“李白诗”,当主要指《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而唐寅这首诗,主要就受李白此诗句调的影响,但他在诗中把李白加进去与明月反复对举,又是李白本人不能写的光景。“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后句是李白式的,但配合前句,则是作者新意。月固有阴晴圆缺,但卒莫消长,而诗仙呢?却不能复生了,遗憾么?是的。又不:“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大诗人不和明月一样永存吗?这调门是李白的,新意是唐寅的。 最好的还是诗中在李白与明月之间,加入了“我”。如果失去了这个“我”,也就失去了李白精神。“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唐伯虎错了,李白固不能知,但月能知之!于是作者引李白自况:“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百杯复千首”就是“能诗复能酒”,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一斗诗百篇”。敢于自比李白,这也是李白风度,料谪仙在世当以青眼相加。有胆量有信心,并非等同于狂妄,以下一转一合最为妥贴:“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前句妙在自知之明;后句妙在不卑不亢,又使人想起辛弃疾得意之句:“我爱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爱我应如是。情与貌,两相似。”这种有分寸的自负之语,任何读者都不反感而容易接受。好比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诗人是说,对李白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对他人则不多让。语意皆妙。 最后诗人讲出了他和李白同而不同的一点:“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诗句化之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里是说,我虽然没有李白得到皇帝征诏的经历,但也有他那种豪放不羁的禀性,“不上长安”倒也乐得。“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这个茅屋就是桃花庵。诗人同时先后所作的《桃花庵歌》道:“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诗表现的倜傥不群,超尘脱俗的追求自由反抗权势的精神,和豪放飘逸的句调风格都酷肖李白。好处与王世贞《太白楼》五律一样,以其人之风格还咏其人,妙在古今同调。如挑剔一点说,这首诗比李白诗,雄快天然似之,而深远宕逸不足。置诸李白歌行中,不失中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