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子虚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子虚赋

子虚赋

赋篇名。西汉司马相如作。篇中假设楚国子虚和齐国乌有先生互相夸耀楚、齐苑囿之大;其后亡是公又铺陈汉天子上林苑田猎之盛,以压倒齐楚,显示大一统中央皇朝之声威;篇末则略寓规讽之意。或以前半为《子虚赋》,后半为《上林赋》。结构宏大,文采富丽,堆砌辞藻,极尽铺张之能事,曾被鲁迅誉为“广博闳丽,卓绝汉代” (《汉文学史纲》),对当时及后世辞赋创作影响甚大,是汉大赋代表作。

☚ 七发   答客难 ☛

《子虚赋》

 辞赋。司马相如作。赋中假设楚国子虚出使于齐,随齐王田猎,向乌有先生夸耀楚王游猎云梦时的盛况非齐王所能及,乌有不服,相互诘难,以显示诸侯王的声威。全赋规模宏大,铺叙细腻,大量运用排偶句式,层层渲染,气势壮阔,辞藻富丽,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汉赋成熟的标志。

古典文学作品《子虚赋》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子虚赋

 
 楚使子虚使于齐〔2〕,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3〕。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4〕,亡是公在焉〔5〕。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畋,乐乎?”子虚曰:“乐。”“获多乎〔6〕?”曰:“少。”“然则何乐?”对曰:“仆乐齐王之欲夸仆从车骑之众〔7〕,而仆对以云梦之事也〔8〕。”曰:“可得闻乎?”子虚曰:“可。”
 “王车驾千乘〔9〕,选徒万骑〔10〕,畋于海滨。列卒满泽,罘网弥山〔11〕。掩兔辚鹿〔12〕,射麋脚麟〔13〕。骛于盐浦〔14〕,割鲜染轮〔15〕。射中获多〔16〕,矜而自功〔17〕。顾谓仆曰:‘楚亦有平原广泽、游猎之地、饶乐若此者乎〔18〕?楚王之猎,孰与寡人乎?’仆下车对曰:‘臣,楚国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馀年〔19〕。时从出游,游于后园,览于有无〔20〕,然犹未能遍睹也;又焉足以言其外泽乎?’齐王曰:‘虽然,略以子之’所闻见而言之。’仆对曰:‘唯唯。’
 “‘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馀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21〕,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岪郁〔22〕,隆崇𡷏崒〔23〕,岑崟参差〔24〕,日月蔽亏〔25〕。交错纠纷,上干青云〔26〕;罢池陂陁〔27〕,下属江河〔28〕。其土则丹、青、赭、堊,雌黄、白坿〔29〕,锡、碧、金、银〔30〕,众色炫耀,照烂龙鳞〔31〕。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瑉、昆吾〔32〕;瑊玏、玄厉,碝石、碔砆〔33〕。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34〕,芎、菖蒲〔35〕;江蓠、蘪芜〔36〕,诸柘、巴苴〔37〕。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38〕,案衍壇曼〔39〕;缘以大江〔40〕,限以巫山〔41〕。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42〕,薛、莎、青薠〔43〕;其埤湿则生藏莨、蒹葭〔44〕,东蘠、彫胡〔45〕,莲藕、觚卢〔46〕,菴闾、轩于〔47〕。众物居之,不可胜图〔48〕。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发芙蓉菱华〔49〕,内隐钜石白沙〔50〕;其中则有神龟、蛟鼍〔51〕,瑇瑁、鼈鼋〔52〕。其北则有阴林〔53〕,其树楩、楠、豫章〔54〕,桂、椒、木兰,檗、离、朱杨〔55〕,樝梨、梬栗〔56〕,橘、柚芬芳〔57〕;其上则有鹓雏、孔、鸾〔58〕,腾远、射干〔59〕;其下则有白虎、玄豹,蟃蜒、䝙犴〔60〕。于是乎乃使诸之伦〔61〕,手格此兽〔62〕。楚王乃驾驯駮之驷〔63〕,乘雕玉之舆〔64〕;靡鱼须之桡旃〔65〕,曳明月之珠旗〔66〕;建干将之雄戟〔67〕,左乌号之雕弓〔68〕,右夏服之劲箭〔69〕。阳子骖乘〔70〕,孅阿为御〔71〕,案节未舒,即陵狡兽〔72〕。蹴跫跫〔73〕,辚距虚〔74〕;轶野马,𨎥騊駼〔75〕;乘遗风〔76〕,射游骐〔77〕,倏眒倩浰〔78〕。雷动猋至〔79〕,星流霆击〔80〕。弓不虚发〔81〕,中必决眦〔82〕;洞胸达掖,绝乎心系〔83〕。获若雨兽〔84〕,揜草蔽地〔85〕。于是楚王乃弭节徘徊〔86〕,翱翔容与;览乎阴林,观壮士之暴怒,与猛兽之恐惧。徼𠫷受诎〔87〕,殚睹众物之变态〔88〕
 “‘于是郑女曼姬〔89〕,被阿緆,揄纻缟〔90〕,杂纤罗,垂雾縠,〔91〕襞积褰绉〔92〕,纡徐委曲〔93〕,郁桡溪谷〔94〕。衯衯裶裶〔95〕,扬袘戍削〔96〕,蜚襳垂髾〔97〕。扶舆、猗靡〔98〕, 翕呷萃蔡〔99〕;下摩兰蕙〔100〕,上拂羽盖〔101〕;错翡翠之葳蕤〔102〕,缪绕玉绥〔103〕。眇眇忽忽〔104〕,若神仙之仿佛。
 “‘于是乃相与獠于蕙圃〔105〕,媻姗、㪍窣〔106〕,上乎金堤〔107〕;揜翡翠〔108〕,射〔109〕;微矰出〔110〕,纤缴施〔111〕。弋白鹄〔112〕,连驾鹅〔113〕;双鸧下〔114〕,玄鹤加〔115〕。怠而后发〔116〕,游于清池。浮文鹢〔117〕,扬桂栧〔118〕;张翠帷,建羽盖;罔瑇瑁〔119〕,鉤紫贝〔120〕;𪭹金鼓〔121〕,吹鸣籁〔122〕;榜人歌〔123〕,声流喝〔124〕,水虫骇,波鸿沸〔125〕;涌泉起,奔扬会〔126〕。礧石相激〔127〕,硠硠礚礚〔128〕;若雷霆之声,闻乎数百里之外。将息獠者,击灵鼓〔129〕,起烽燧〔130〕;车按行,骑就队〔131〕;纚乎淫淫〔132〕,般乎裔裔〔133〕
 “‘于是楚王乃登阳云之台〔134〕,怕乎无为〔135〕,憺乎自持〔136〕;勺药之和具〔137〕,而后御之。不若大王终日驰骋,曾不下舆,脟割轮焠〔138〕,自以为娱。臣窃观之,齐殆不如。’于是齐王无以为应仆也。”
 乌有先生曰:“是何言之过也!足下不远千里,来贶齐国〔139〕,王悉发境内之士,备车骑之众,与使者出畋,乃欲戮力致获〔140〕,以娱左右〔141〕,何名为夸哉!问楚地之有无者,愿闻大国之风烈〔142〕,先生之馀论也〔143〕。今足下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144〕,而显侈靡,窃以为足下不取也。若必所言,固非楚国之美也;无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也〔145〕。彰君恶,伤私义,二者无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轻于齐而累于楚矣。且齐东陼钜海〔146〕,南有琅邪〔147〕,观乎成山〔148〕,射乎之罘〔149〕;浮渤澥〔150〕,游孟渚〔151〕。邪与肃慎为邻〔152〕,右以汤谷为界〔153〕;秋田乎青丘〔154〕,彷徨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156〕!若乃俶傥瑰玮〔156〕,异方殊类,珍怪鸟兽,万端鳞崒〔157〕,充牣其中〔158〕,不可胜记;禹不能名,卨不能计〔159〕。然在诸侯之位,不敢言游戏之乐,苑囿之大;先生又见客〔160〕,是以王辞不复〔161〕,何为无以应哉?”

 〔1〕本篇选自胡克家校刻李善注《文选》。《子虚赋》同《上林赋》在《史记》、《汉书》中为一篇,《文选》始分为二。作者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后自求免官而游于梁,依梁孝王。在梁著《子虚赋》。梁孝王死后,回到蜀郡临邛。后因汉武帝读《子虚赋》而被召至京,著《天子游猎赋》,前后璧合,即《子虚》、《上林》。后任命为郎,奉命通西南夷。晚年因病免官,家居而卒。司马相如赋《汉书·艺文志》言二十九篇,今存六篇。《子虚》、《上林》分则为二,合则为一,从构思上说是一个整体。
 〔2〕子虚:同“乌有先生”、“亡(wu)是公”都是虚拟人称。“子虚”、“乌有”、“亡是”义并相近,都是说并无此人。齐:汉初封高祖长庶男刘肥为齐王,“食七十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吕后称制时稍削之,文帝立,尽以高后时所割复与齐。刘肥之孙齐文王卒,无子,国除。后一岁,文帝以刘肥之子分齐为王,齐有七王。吴楚反时,齐王曾受胁迫参与其谋,齐孝王畏罪自杀,景帝乃立其子寿为齐王(懿王)。武帝时主父偃曰:“刘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吕太后时齐欲反。吴楚时孝王几为乱。今闻齐王与其姊乱。”武帝初年以前齐国情况可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云:“诸侯大国无过齐悼惠王。”《索隐述赞》云:“表海大国,悉封齐王。”则齐楚之国,至武帝初年已属尾大不掉。司马相如此赋,非无深意。
 〔3〕“王悉发车骑(ji)”二句:《史记》、《汉书》本传“王”前有“齐”字。“畋”作“田”,下同。《艺文类聚·产业部》下引同。“悉发车骑”《史记》作“悉发境内之士,备车骑之众”。五臣本《文选》与《类聚》引同。畋(tian):打猎。
 〔4〕过:过访。奼(cha):“诧”之借,五臣本作“诧”。夸耀。
 〔5〕亡是公:《史记》与《汉书》作“无是公”。在:原作“存”,据《史记》与《类聚》改。
 〔6〕获:出猎而得。此指所猎获的禽兽。
 〔7〕仆:古代男子自谦之称。
 〔8〕云梦之事:先秦时楚国泽薮名,在长江以北,汉水下游,当今京山、天门、应城、汉川、云梦等县地,此后面积逐渐缩小,并逐渐向东南方转移。
 〔9〕乘(sheng):辆。
 〔10〕选徒:数(计算)兵卒。选徒万骑:犹言“点了一万骑兵”。〔11〕罘(fu):捕兽的工具,即覆车,也叫幡车网。弥:满,遍布。
 〔12〕掩:用罘网之类罩住。辚(lin):用车轮辗轧。
 〔13〕脚麟:《史记索隐》:“司马彪曰:‘脚,掎也。’《说文》曰:‘掎,偏引一脚也。’”则“脚麟”是言拽住麟的后腿。麟:一种鹿类的动物。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说:“今并州界有麟,大小如鹿,非瑞应麟也。”
 〔14〕鹜(wu):奔驰。盐浦:海边盐滩。
 〔15〕鲜:本义为生鱼,引申为新鲜生肉。如《左传·襄三十年》:“惟君用鲜,众给而已。”割鲜:指打猎休息时割所获禽兽之鲜肉烧而野食。染轮:指割鲜肉时血污车轮(因割时依车轮而悬挂之)。
 〔16〕中(zhong):指射到了目标上。
 〔17〕矜(jin):自负贤能。自功:自以为有功。
 〔18〕饶乐:富有乐趣。饶:富足。
 〔19〕宿卫:在宫中任值宿守卫之官。
 〔20〕有无:偏义复词,指宫禁苑囿中之所有。
 〔21〕特:仅仅。
 〔22〕盘纡岪(fu)郁:(山势)逶迤曲折。
 〔23〕隆崇崒(luzu):高峻奇险。崒:山高危的样子。
 〔24〕岑崟(cen yin):山高峻貌。
 〔25〕日月蔽亏:言山很高,有时把日月都遮挡住。“亏”指挡住了一部分。
 〔26〕干:抵,触,够着。
 〔27〕罢(pi)池:倾斜貌。陂(po)陀:宽广貌。
 〔28〕属(zhu):连接。
 〔29〕丹:朱砂。青:石青。均可作颜料。赭(zhe):赤色的土。堊(e):白土。雌黄:与雄黄同类,又名石黄,即三硫化砷。可制颜料。白坿:石英。
 〔30〕碧:青绿色玉石。《说文》:“碧,玉之青美者,从玉、石,白声。”《汉书》颜师古注“谓玉之青白色者”,乃误解字之结构所致。
 〔31〕照烂龙麟:众色照耀,鲜亮如龙麟。
 〔32〕玫瑰:火齐珠(颜师古注,《一切经音义》卷六)。或曰美玉,或曰石珠,或曰琅玕”。胡绍煐《文选笺证》曰:“琅玕亦珠也。……珠多以玉石琢成之。”则众说虽异,但亦相近。琳:玉名。或曰珠。胡绍煐曰:“古珠皆以玉……名异而实同。”瑉(min):一种似玉的美石。昆吾:一种矿物石。也作“琨珸”、“崐峿”,《史记索隐》引司马彪说:“崐峿,石之次玉者。《河图》云:‘流州多积石,名崐峿石,炼之成铁,以作剑,光明如水晶。’”
 〔33〕瑊玏(jian le):一种次于玉的石。玄厉:一种纯黑色的可以用来磨刀的石。碝(ruan):似玉的石。《文选》本篇郭璞注引张揖说:“石之次玉者”,“白者如冰,半有赤色。”碔砆(wu fu):即砆石。也是似玉的石。郭璞注:“碔玞,赤地白采,葱茏白黑不分。”也作“武夫”。
 〔34〕衡:也作“蘅”,即杜蘅。芷:白芷。若:杜若。并香草名。
 〔35〕芎(xiong qing):多年生草本,叶秋芹,秋开白花,根茎可入药。菖蒲:多年生草本,生于水边,叶上有脊,细长如剑形。
 〔36〕江蓠:一本作“茳离”。即大叶芎。蘼芜:芎的苗,叶有香气。
 〔37〕诸柘(zhe):甘蔗。巴苴(ju):巴蕉。
 〔38〕陁(yi)靡:邪长。郭璞注引司马彪曰:“陁靡,邪靡也。”《汉书》“陁”作“阤”,音同。
 〔39〕案衍壇曼:皆地势平宽貌。
 〔40〕缘:沿着。
 〔41〕限:界线,边缘。此处作动词用。巫山:在云梦泽一带。《舆地纪胜》曰:“阳台庙在汉川县南三十五里阳台山上,即宋玉为《高唐赋》处。”此巫山即阳台山。
 〔42〕葴(zhen):马蓝。菥(si):《史记》作“䔮”,《汉书》作“析”,一种似燕麦的草。《广志》云:“凉州地生析草,皆如中国燕麦。”苞:一种草,与茅相似,可以用来织席、编屦。荔:似蒲而小,根可制刷子。
 〔43〕薛:即萧,双声假借。张揖曰:“薛,藾蒿也。”莎(suo):蒿的一种,其根叫香附子。一名雀头香。青薠:似莎而大,生江湖。
 〔44〕埤:通:“卑”。《史记》集解本作“卑”。卑湿:低湿。藏莨(zang lang):狼尾草。俗名狗尾巴草。蒹(jian):荻苇。葭(jia):芦苇。
 〔45〕东蘠(qiang),水蓼。“蘠”,《史记》作“蔷”。其结实形尖而扁,似葵子,可食。彫胡:菰米。
 〔46〕觚(gu)卢:《史记》作“菰卢”,音义同。方以智《通雅》以为指菰茭、芦笋。
 〔47〕菴(an)闾:青蒿。《政类本草》卷六引《图经》:“菴闾子,春生,苗叶如艾蒿,高三二尺。七月开花,八月结实。”又云:“菴,草屋也。闾,里门也。此草乃蒿属,老茎可以盖覆庵闾,故以名之。”轩于:莸草(《史记集解》引《汉书音义》说)。《证类本草》卷十一引陈藏器说:“莸草,生水田中,似结缕,叶长,马食之。”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十六:“茎颇似蕙而臭。”
 〔48〕不可胜图:数不胜数。图:计。《公羊传·庄十三年》:“君不图与?”注:“图,计也。”
 〔49〕外:指池水表面。发:开放。菱华:菱的花,色白,四瓣。
 〔50〕内:涌泉清池之内。钜:同“巨”。
 〔51〕蛟:古代传说中的无角龙,鼍 (tuo):一名鼍龙,又句猪婆龙。四足,背尾有鳞甲,似蜥蜴而身大,体长六尺至丈余。力猛。皮可以蒙鼓。
 〔52〕瑇瑁(dai mei):爬行动物,形状像龟,产于热带海中,甲壳可以作装饰品。鼋(yuan):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俗称癞头鼋。
 〔53〕阴林:幽深的树林。
 〔54〕楩(pian):即今黄楩木。长于南方,质地坚密,为建筑良材。豫章;木名,樟类良材。
 〔55〕檗(bo):黄蘖。皮可作颜料。离:山梨。《尔雅》:“梨,山樆。”《玉篇》:“樆,山梨也。”郝懿行曰:“梨生人家者梨,生山中者名樆。”《说文》无“樆”字,当作“离”。朱杨:河柳。也叫“柽”,高丈余,夏秋两季开红白小花。
 〔56〕樝(zha):同“楂”。即今铁梨,果实黄赤而圆,肉坚,酸涩,入汤煮熟则甜滑。梬(ying)栗:又名梬枣、丁香柿。似柿子而小,甘陇一带叫软枣。
 〔57〕柚(you):常缘灌木,果实与橘、橙相类而较大,色正黄、皮厚。
 〔58〕其上,承接上文,指树上。“有”字下五臣本有“赤猿玃猱”,《史记》作“赤猨蠼蝚”。鹓(yuan):鸾凤之属。孔:孔雀。鸾:鸾鸟。此处皆借以言云梦北部森林中奇禽异兽人所罕见者尽有之。
 〔59〕腾远:一种善于凭借树枝等凌空腾跃的猿类。“腾远’即‘腾猿”,“猿”“远”字相近。射(ye)干:郭璞注:“似狐,能缘木。”法云《翻译名义·畜生篇》曰:“悉伽罗,此云野干,似狐而小,形色青黄,如狗,群行,夜鸣如狼。”
 〔60〕蟃(wan)蜒:据《广韵》,字当作“獌狿”。郭璞曰:“大兽似狸,长一寻(按:原作:“长百寻”,盖传抄之误。孙偭云:“獌狿,大兽名,长八尺。”八尺即一寻)。䝙犴(chu an):一种猛兽名。
 〔61〕(zhuan)诸:即专诸(?—公元前515),春秋时吴国猛士,曾替吴公子光刺杀吴王僚。
 〔62〕手格:空手搏击。格:搏击。
 〔63〕驯駮之驷:四匹驯服的毛色不纯的马。驯:驯服。駮:同“驳”,毛色不纯的马。驷:合驾一车的四匹马。
 〔64〕雕玉之舆:雕刻精致、上面镶嵌有玉石的车子。
 〔65〕靡:同“麾”(hui),义同“挥”。鱼须之桡(nao)旃(zhan):鱼须喻旗上缘之旒穗。桡:曲。旃:曲柄的旗。
 〔66〕曳(ye):摇。明月之珠旗:以明月珠为缀饰的旗。
 〔67〕建:竖起。干将:刀剑锋利的样子。《广雅疏证·释器》:“干将为利刃之貌,故又为剑戟之通称。……自《吴越春秋》以干将为吴人,遂致纷纷之说。”古者工匠勒其名于器具之上,干将当是著名工匠之名号,后遂成善铸剑戟者之通名和名剑之名。也仍用以形容剑戟锋刃之利。
 〔68〕乌号(hao):本是柘木之名,因以称柘木做成的弓。柘木密致坚韧,所做的弓弹性好而力大。又因其木色黄,木汁可染赤黄色,故传说黄帝之弓为乌号之弓”。雕弓:上面刻有花纹图案的弓。
 〔69〕夏服之劲箭:夏后氏之利箭。夏后氏有良弓名繁弱,其矢亦良。服,箭袋。“夏服之劲箭”意为夏后氏箭袋中装的利箭。
 〔70〕阳子:孙阳。字伯乐,秦穆公之臣,善御。骖乘:陪乘。
 〔71〕孅(xian)阿:古之善御者。又传说是月御。
 〔72〕“案节”二句:言尚未完全放开奔驰,即已陵轹狡捷的野兽。案节,指马行缓慢而有节奏。未舒,未展开奔驰。陵,陵轹,从上面辗过去。
 〔73〕蹴(cu):踢。蛩(qiong)蛩:传说中兽名。《史记》作“邛邛”。《汉书》注引张揖曰:“蛩蛩,青兽,状如马。”
 〔74〕辚(lin):辗。距虚:野兽,驴骡之属。
 〔75〕“轶(yi)野马”二句:超越野马、陶駼,以车轴撞击之。两句互文见义。轶,超越。𨎥(wei),车轴头,此处用为动词。騊駼,《字林》云:“北狄良马也。一曰野马也。”古所谓“天马”,即指未经驯养的野马。
 〔76〕遗风:千里马名。
 〔77〕骐(qi):白色而有苍艾色花纹的马。游骐:非驯养之骐马。
 〔78〕倏眒(shu shen):奔逐迅速貌。如左思《蜀都赋》:“鹰犬倏眒。”倩浰(qian li):迅疾貌。
 〔79〕猋(biao):疾风。今通作“飙”。
 〔80〕星流:形容追逐野兽的人马如流星一样快。霆:闪电。《汉书》作“电”。〔81〕弓:拉弓。
 〔82〕中(zhong)必决眦(zi):必射中其目,使其目眶绽裂。决:裂开。眦:目
 眶。
 〔83〕“洞胸”二句:箭镞穿过胸部而从腋下射出,射断了连着心脏的经络。洞:贯穿。掖:同“腋”。心系:连着心脏的血脉经络。
 〔84〕获:收获。雨兽:形容野兽多得像下雨从天上掉下来一样,满地都是。〔85〕揜(yan):遮盖。
 〔86〕弭(mi)节:按节徐行。
 〔87〕徼(jiao):拦遮、截当。𠫷(ju):疲极,此处指被追疲极的野兽。受诎:收取力尽不能再跑的禽兽。
 〔88〕殚(dan):尽。变态:指动物被猎获时的各种姿态。
 〔89〕郑女:郑国的女子。郑处南北商贾交会之地,其女善唱流行新曲。曼姬:即美女。曼:皮肤细腻的样子。如楚辞《天问》:“平胁曼肤。”
 〔90〕二句言披着细缯和细布的上衣与披风,曳着纻麻布和细白生绢的长袖。被,同“披”。阿,细缯。緆(xi),细布。揄(yu),挥,曳。纻(zhu),麻织成的布。缟(gao),细白的生绢。
 〔91〕杂纤罗:装饰着细致的罗绮。雾縠(hu):轻薄如云雾的薄纱。
 〔92〕襞(bi)积:衣裙上的褶子。褰绉(qian zhou):缩叠。此指上下折叠成的褶裥。褰:提起,褶起。
 〔93〕纡(yu)徐委曲:形容衣裳上皱褶的纹理弯曲好看。纡徐:从容宽舒貌。委曲:曲折辗转貌。
 〔94〕郁桡溪谷:緆缟罗縠之属轻软多褶纹,有如布满溪谷。郁桡:深曲貌。
 〔95〕衯(fen)衯裶(fei)裶:衣长而飘动貌。“衯衯”义同“纷纷”,“裶裶”义同“蜚蜚”。此用以形容衣裙,故字从“衣”。
 〔96〕袘(yi):衣裙之下缘。戍削:衣裙边缘整齐貌。
 〔97〕蜚襳(fei xian):衣上长带随风飘起。蜚:同“飞”。襳:衣上装饰性长带。垂髾(shao):带端剪成燕成燕尾形的丝线垂着。髾:本义为发尾,两边长,以帛续旐亦作燕尾形,衣带端之丝线也作燕尾形,因其形亦称之为“髾”。
 〔98〕扶舆、猗(yi)靡:衣裙摆动、体态婀娜之貌。《淮南子·修务》:“今鼓舞者扶於猗那。”《上林赋》:“垂条扶於。”“扶舆”即“扶於”,“猗靡”即“猗那”。胡绍煐曰:“枝条谓之扶於,亦犹猗那,故体态谓之扶舆,亦谓之猗靡。”
 〔99〕翕(xi)呷(xia)萃蔡:因风吹和人行走衣服发出窸窸窣窣和哗啦哗啦的响声。张揖曰:“翕呷,衣起张也;萃蔡,衣声也。”
 〔100〕摩:抚摸,摩擦。
 〔101〕羽盖:用羽毛缀饰的车盖。
 〔102〕错:错杂。翡翠:一种鸟。雄者羽为红色,名翡,雌者羽为绿色,名翠。葳蕤(wei rui):繁盛的样子。这里是形容羽毛的头饰。
 〔103〕缪:此处同“缭”。绥(rui):本义为帽缨末稍部分(缨结于颔下,垂者名绥),此处指女子头上所饰缨绥,乃以玉珠串起缠绕而成。
 〔104〕眇(miao)眇:犹缈缈。众女以轻縠薄缟罩之,随意行走,衣带飘拂,如云如雾,故曰:“缈缈忽忽”。
 〔105〕獠(liao):夜猎。此处指打猎。
 〔106〕媻(pan)姗、㪍窣(bo su):皆谓摇摆缓行之貌(参胡绍煐说)。媻姗,同“蹒跚”。㪍窣,匍匐而行。此处指有时身体失去平衡时以手扶地。
 〔107〕金堤:坚固的河堤。
 〔108〕揜(yan):同“掩”。其义通“罨”,指网从上掩之以捕取。
 〔109〕(jun yi):雉一类的鸟,其羽毛呈五彩。
 〔110〕微矰(zeng):很细的系有生丝的短箭,射飞鸟所用。出:射出。
 〔111〕纤:原作“孅”,同“纤”。《史记》与五臣本作“纤”,今据改。缴(zhuo):矰后所系生丝线。施(yi):曳,延续,延展。
 〔112〕弋(yi):用矰射。鹄(hu):天鹅。
 〔113〕驾(jia)鹅:野鹅。
 〔114〕鸧(cang):鸧鸹。一种水鸟,似鹤,苍青色。下:指被射下。
 〔115〕玄鹤:黑色的鹤。加:箭加于其身。
 〔116〕发:出发。
 〔117〕浮:指泛舟。文鹢:加彩绘雕饰的船。鹢(yi):一种水鸟,似鹭而大,羽色苍白,善高飞。古代君王所乘船,其首有鹢首。后代以鹢为舟之代称。文:文彩。
 〔118〕扬桂栧(yi):高举起桂木作的般桨。栧:同“枻”。“桂”原作“旌”,《史记》作“桂”。王念孙曰:“‘桂栧’谓以桂为楫,犹《楚辞》言‘桂櫂兮兰栧’也。‘浮文鹢’,扬桂栧;张翠帷,建羽盖’,皆相对为文。”王说是,今据改。
 〔119〕罔:借为“网”。此处用为动词,用网捕。
 〔120〕鉤:钓。《史记》、《汉书》作“钓”。
 〔121〕摐(chuang):击。金鼓:钲。铙钹一类的乐器。
 〔122〕籁:箫。
 〔123〕榜人:船夫。榜:船。
 〔124〕流声:悠扬的歌声。喝(ye):声音悲咽,嘶哑。此形容船夫所唱民歌,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也。
 〔125〕波鸿沸:指天鹅大雁之类水鸟惊起叫着乱飞。波鸿:概指大雁之类水鸟。此句与上“水虫骇”相对,上句言水中鱼鳖之类惊骇奔走,下句言水上的鸿鹄之类喧嚷乱飞。
 〔126〕“涌泉起”二句:指波涛相激荡而汇合。奔扬:指波涛(日人中井积德
 说)。
 〔127〕礧(lei)石:众石。儡:堆积。
 〔128〕硠硠礚礚(lang ke):石头因水之冲击相撞的声。
 〔129〕灵鼓:一种六面鼓(见《周礼·地官 ·鼓人》郑玄注)。
 〔130〕起烽燧:燃起火把。烽指束草于长木之端者,燧指积薪,必要时点燃。古者”烽主昼,燧主夜。”此处偏指烽。
 〔131〕骑(ji):备有鞍辔的马。此处指骑马者。就:归于。
 〔132〕(xi):连属貌。淫淫:渐进貌。
 〔133〕般(pan):逶迤延伸。裔裔:流行貌。
 〔134〕阳云之台:原作“云阳之台”。据《史记》、《汉书》及五臣本改。宋玉《大言赋》、《小言赋》皆作“阳云之台”。阳云之台即阳台,在云梦南巫山之下。
 〔135〕无为:指内心泰然无事。怕:恬淡貌。
 〔136〕憺:安静貌。今通作“澹”,安静无事之貌。自持:保持平静的心情。
 〔137〕勺药:即调和、调料(植物香料调味品的粉末)。文颖曰:“五味之和也。”具:备。御:进食。
 〔138〕脟(luan):通“臠”。切成块状的鱼肉。轮焠(cui):在车轮间烤炙之。郭嵩焘曰:“‘脟割轮焠’,正谓割取臠 ,就轮间炙而食之。此盖以讥上‘割鲜染轮’之说也。”上句言“曾不下舆”,则郭说是也。
 〔139〕贶(kuang):惠赐。此处犹今言“赏光”。〔140〕戮(lu)力:并力、勉力。致获:获得野兽。
 〔141〕左右:左右之人。此处代指楚使子虚。
 〔142〕风烈:指美好的风俗和光辉的业绩。
 〔143〕先生之馀论:您先生很多高论中的一点。
 〔144〕奢言:大言。淫乐:过分的游乐活动。
 〔145〕害:妨害,损伤。信:诚实、信誉。
 〔146〕陼:同“渚”。钜:此处同“巨”。东陼钜海:东面以大海边为渚(犹言东临大海)。
 〔147〕琅邪(ya):山名,在今山东诸城县东南五十里,其山三面为海,西南与陆地相连。
 〔148〕观:游观。成山:在今山东荣城县东。成山及上句的琅邪皆秦始皇二十八年巡行所至。
 〔149〕之罘(fu):山名。三面环海,一径南通。在今山东烟台市以北。
 〔150〕渤澥(xie):指渤海。郭璞注引应劭曰:“渤澥,海别枝也。”即大海延伸入陆地中的部分。
 〔151〕孟渚:古泽薮名,在今河南商丘市东北。
 〔152〕邪:同“斜”。肃慎:古国名,在今黑龙江、吉林、辽宁诸省地域以内。
 〔153〕右:当为“左”字之误。古代言地域之左右前后,皆以面南时方位言之。李善注已指出其误。梁章钜、朱珔、高步瀛并有说。汤(yang)谷:传说中日出之处。此处指东面大海。
 〔154〕田:同“畋”,打猎。青丘:古国名,传说其地有九尾狐。胡绍煐、高步瀛以为指辽东、高丽一带地方,非是。今考定为今山东蓬莱以东之长岛。
 〔155〕蒂(di)芥:比喻细小的东西。蒂,花、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芥:一种植物,其籽可用于榨油或碾作调味品。籽的颗粒很小。
 〔156〕俶傥(ti tang):同“倜傥”,不平凡。瑰玮:谓事物珍贵奇异。
 〔157〕鳞崒(cui):如鱼鳞般集合到一起。
 〔158〕充牣(ren):充满。
 〔159〕“禹不能名”二句:言其种类众多。传说禹任治水之事,别九州,“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史记·夏本纪》),广见博识。卨(xie),典籍中也写作“契”尧时任司徒之职,而司徒以测算为特长。
 〔160〕见客:被看作宾客。
 〔161〕辞:言词。复:回答。
 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在汉代骋辞大赋的创作上有典范作用,此后的《两都》、《二京》等皆“依样画葫芦”,遂形成京苑赋的一个结构特征。清人程延祚《骚赋论·中》云:“《子虚》、《上林》,总众类而不厌其繁,会群采而不流于靡,高文绝艳,其宋玉之流亚乎?”说明了本篇的特色。本篇描写场面宏大而层次分明。虽长篇铺排,但将描写自然环境与写人的活动结合起来,将概括叙述同具体场面、细节的描写结合起来,而且角度时时变换,尤能注意到事物的对立统一美。如写云梦泽景象,写“上干青云”的崇山峻岭,也写“下属江河”斜坡曲岸;写平原广泽的花草众物,也写高丘阴林的树木深林,等等。水陆、上下、燥湿、飞禽走兽,万象毕具,众彩纷呈。构架的宏伟、叙述的整齐、语言的丰富多彩三者结合在一起。故欲了解汉赋的特色,应先读《子虚》、《上林》。
子虚赋

子虚赋

(上林赋 天子游猎赋)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史记》、《汉书》见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曰:“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讽)谏。”《文选》将此篇的前半题为《子虚赋》,后半题为《上林赋》,但因两赋的内容相衔甚紧,故《史记》、《汉书》皆合称为《天子游猎赋》,葛洪《西京杂记》则称其为《上林子虚赋》。赋写三个虚构人物子虚、乌有先生和无是公的相互诘难与议论。先述楚使子虚,被乌有先生问及参加齐王田猎之乐时,只是重复回答齐王的话,并把楚国云梦泽之大和楚王田猎之盛夸耀了一番;乌有先生则批评他“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同时也夸说了齐国的地大物博,力图折服子虚。此即《子虚赋》。接下《上林赋》写无是公听完子虚与乌有谈话后,既批评他们“不务明君臣之义而正诸侯之礼,徒事争游猎之乐,苑囿之大……而适足以贬君自损也。”又以“君未睹夫巨丽”为由,大事铺张汉天子上林苑的富贵壮丽,及天子射猎时的盛况,以压倒齐楚。末尾则以汉天子醒悟到“此泰奢侈”,“乃解酒罢猎”,并命有司改制利民,子虚、乌有亦有所转变作结。文章的主旨在于颂扬大一统王朝的声威和气魄,同时对帝王贵族的过分奢侈也作了委婉讽劝。此两赋结构宏伟,气势壮阔,铺叙夸张,“繁类以成艳”(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具有“典而丽”(《西京杂记》)的特点。但也有过分夸奇炫博、夸张失实与凝重板滞的倾向。鲁迅说:“(相如)制作虽甚迟缓,而不师故辙,自摅妙才,广博闳丽,卓越汉代”(《汉文学史纲要》)。两赋以华丽的词藻,夸饰的手法,韵散结合的语言和设为问答的形式,大肆铺陈宫苑的壮丽与帝王生活的豪华,充分表现出汉大赋的典型特点,从而确定了一种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和所谓“劝百讽一”的传统,在汉赋发展史上意义重大。此后描写帝都、宫苑、田猎、巡游的大赋多受其影响,但论规模、气魄、辞采、神韵,则少有得兼者。王世贞《艺苑巵言》称:“《子虚》、《上林》,材极富,辞极丽,而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意极高,所以不可及也。长沙(指贾谊)有其意而无其材,班(固)、张(衡)、潘(岳)有其材而无其笔,子云(指扬雄)有其笔而不得其精神流动处。”张溥也评此赋说:“《子虚》、《上林》非徒极博,实发于天材,扬子云锐精揣炼,仅能合辙,犹《汉书》于《史记》也。”(《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

☚ 小园赋   【四画】 ☛
子虚赋

子虚赋

司马相如


[原文]
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tian)。畋罢,子虚过姹(cha)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畋,乐乎?”子虚曰:“乐。”“获多乎?”曰:“少。”“然则何乐?”对曰:“仆乐齐王之欲夸仆以车骑之众,而仆对以云梦之事也。”曰:“可得闻乎?”子虚曰:“可。”
“王车驾千乘,选徒万骑,畋于海滨。列卒满泽,罘(fu)网弥(mi)山。掩兔辚(lin)鹿,射麋脚麟。鹜(wu)于盐浦,割鲜染轮。射中获多,矜而自功。顾谓仆曰:‘楚亦有平原广泽游猎之地,饶乐若此者乎?楚王之猎,孰与寡人乎?’仆下车对曰:‘臣楚国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余年,时从出游,游于后园,览于有无,然犹未能遍睹也,又焉足以言其外泽乎?’齐王曰:‘虽然,略以子之所闻见而言之。’仆对曰:‘唯唯。’
“‘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yu)岪(fu)郁,隆崇崒(lu zu),岑崟(cen yin)参差(cen ci),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pi tuo),下属(zhu)江河。其土则丹青赭(zhe) 垩 (e),雌黄白坿(fu)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珉(min)昆吾,瑊玏(jian le)玄厉,碝(ruan)石碔砆(wu fu )。其东则有蕙圃:蘅兰芷若,芎(qiong qiong)菖蒲,江蓠(li)蘼芜(mi wu),诸柘巴苴(ju),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陁(yi)靡,案衍坛曼,缘以大江,限以巫山;其高燥则生葴(zhen)菥(xi)苞荔(li),薛莎(suo)青薠(fan);其埤湿则生藏莨(zanglang)蒹葭(jian jia),东(qiang)雕胡。莲藕觚(gu)卢,菴闾轩于。众物居之,不可胜图。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发芙蓉菱华,内隐钜石白沙;其中则有神龟蛟鼍(tuo),玳瑁(dai mei)鳖鼋(yuan)。其北则有阴林:其树楩(pian)柟(nan)豫章,桂椒木兰,檗(bo)离朱杨,樝(zha)梨梬(ying)栗,橘柚(you)芬芳,其上则有鹓 (yuanchu)孔鸾(luan),腾远射(ye)干;其下则有白虎玄豹,蟃蜒(wanyan)貙犴(chu an)。
“‘于是乎乃使剸(tuan )诸之伦,手格此兽。楚王乃驾驯駮之驷(si),乘雕玉之舆(yu);靡鱼须之桡旃(nao zhan),曳明月之珠旗,建干将之雄戟;左乌号(hao)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阳子骖乘,孅(xian)阿为御,案节未舒,即陵狡兽;蹴(cu)蛩蛩(qiong),辚距虚,轶(yi)野马,(wei)陶駼(tu),乘遗风,射游骐(qi)。倏(shu)眒(shun)倩(qian)浰(li),雷动猋(biao)至,星流霆(ting)击,弓不虚发,中必决眦(zi),洞胸达掖,绝乎心系。获若雨兽,揜(yan)草蔽地。于是楚王乃弭 (mi)节徘徊,翱翔容与,览乎阴林,观壮士之暴怒,与猛兽之恐惧。徼(yao) 𠙆(ju)受诎(qu),殚睹众兽之变态。
“于是郑女曼姬,被阿緆(xi),揄(yu) 纻(zhu) 缟(gao),杂纤罗,垂雾縠(hu),襞(bi)积褰(qian)绉,郁桡溪谷。扮衯(fen)裶裶(fei),扬袘(yi)戍削,蜚孅垂髾(shao)。扶舆猗靡,翕呷(xixia)萃蔡;下靡兰蕙,上拂羽盖,错翡翠之威蕤(rui),缪绕玉绥。眇眇忽忽,若神仙之仿佛,于是乃相与獠(liao)于蕙圃,媻(pan)姗㪍窣(bei su),上乎金堤。揜翡翠,射(jun yi),微矰(zeng)出,孅缴(zhuo)施。弋白鹄(hu),连驾鹅,双鸧(cang)下,玄鹤加。怠而后发,游于清池。浮文鹢(yi),扬旌枻(yi),张翠帷,建羽盖。罔玳瑁,钩紫贝。摐(chuang)金鼓,吹鸣籁(lai)。榜人歌,声流喝。水虫骇,波鸿沸,涌泉起,奔扬会。礧(lei)石相击,硠硠(lang)磕磕(ke),若雷霆之声,闻乎数百里之外。将息獠者,击灵鼓,起烽燧(sui),车按行,骑就队,纚乎淫淫,般(pan)乎裔裔(yi)。
“‘于是楚王乃登云阳之台,怕乎无为,憺(dan)乎自持,勺药之和具,而后御之。不若大王终日驰骋,曾不下舆,脟(luan)割轮焠(cui),自以为娱。臣窃观之,齐殆不如。’于是齐王无以应仆也。”
乌有先生曰:“是何言之过也!足下不远千里,来贶(kuang)齐国:王悉发境内之士,备车骑之众,与使者出畋,乃欲戮力致获,以娱左右,何名为夸哉?问楚地之有无者,愿闻大国之风烈,先生之余论也。今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窃为足下不取也。必若所言,固非楚国之美也;无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也。彰君恶,伤私义,二者无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轻于齐而累于楚矣!且齐东陼钜海,南有琅邪,观乎成山,射乎之罘(fu),浮渤澥,游孟诸。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汤谷为界;秋田乎青丘,徬徨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若乃俶傥瑰玮,异方殊类,珍怪鸟兽,万端鳞崪(cui),充牣(ren)其中,不可胜记,禹不能名,禼(xie)不能计。然在诸侯之位,不敢言游戏之乐,苑囿之大;先生又见客,是以王辞不复,何为无以应哉?”
[译文]
楚国派遣子虚出使到齐国去。齐王调动了全部的战车、骑兵跟楚国的使者一起出去打猎。打猎完了,子虚去访问乌有先生并向他夸耀自己,当时亡是公也在坐。大家坐下之后,乌有先生便问子虚说:“今天打猎愉快吗?”子虚说:“愉快。”“收获很多吗?”子虚说:“不多。”“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愉快呢?”回答说:“我愉快的是齐王想拿齐国战车、骑兵的众多来向我夸耀,但我却以楚王游猎云梦的事回答了他。”乌有先生说:“你能讲给我听吗?”子虚说:“可以。”
“齐王率领战车千辆,精选了上万名的骑兵,到海边打猎。齐王命令士兵布满泽畔,把捕兔的罗网布满山冈。用罗网捕捉兔子,用车轮辗轧野鹿,有的士兵在用箭射杀麋鹿,有的士兵徒手与大牡鹿搏斗,抓住一只腿将它活捉。大家在海边的盐滩上奔驰,切食野兽的生肉,鲜血染红了车轮。射中和捕获的野兽比较多,因此齐王有些骄傲自以为很有成绩。齐王回头对我说:‘楚国也有平坦的原野,广阔的沼泽,可供游猎的地方,像这样富有乐趣吗?楚王的游猎和寡人今日的游猎比起来谁更愉快呢?’我下了车子回答说:‘我是楚国一个郊野的人,幸而能在楚王宫中值宿守卫了十几年,时常跟随楚王去出游,一般的都在后园游猎,对有的情况我能看到,有的情况我还不能看到。这个后园我尚且未能看全呢,又哪能够去说这以外大泽的游猎情况呢?’齐王说:‘虽然如此,还请你简略地把你所见所闻的谈谈吧。’我回答说:‘是是。’
“‘我听说楚国有七个大泽,我曾经见到其中的一个,没有看到其余的。我所见到的,不过是其中最小的一个罢了,名叫做云梦。云梦这个地方,方圆有九百里,其中有座山。那座山盘旋迂回曲曲折折,山势高耸险危,山峰高峻高低不平,太阳月亮,有时被山峰全部遮蔽了,有时被遮蔽了半边。山势交叉错综而互相纠结,上与青天相接;而倾斜的山坡,宽广的山地,下又与江河相连。那里的土质有朱砂、石青、红土、白土,有石黄、石灰,有锡,有青色的玉石,有金有银,各种各样的颜色,光彩夺目,照耀灿烂,就像龙鳞一样。那里的石头有赤色的玉,有玫瑰宝珠,有琳玉,有美石,还有矿石,有次于玉的瑊玏石,有黑色的可以磨刀的黑石,有似玉而美的碝石,还有赤质白纹的玉石。它的东面有一所蕙草园:那里生长着杜蘅、泽兰、白芷、杜若、芎、菖蒲,还有江蓠、蘼芜、甘蔗、芭蕉。它的南面有平原广泽:地势虽高,有斜坡可以上下,它平坦广阔,以长江为边缘,以巫山为界限。高山干燥的地方,生长着马蓝、菥草、苞草、荔草、薛蒿、莎草、青色的薠草。地势低下潮湿的地方,则生长着狗尾巴草、荻草、芦苇、东草、菰米、莲藕、葫芦、芦筍、菴闾草、莸草。许许多多植物都生长在这里,简直没有办法计算。它的西面,有汹涌的泉水,清澈的池塘:激荡的水波互相推移着,池面开放着荷花、菱花,水中隐藏着大石头和白砂粒。水里面生长着神龟、蛟鱼、鼍鱼、玳瑁、鳖鼋一类的动物。它的北面有片森林:那里的树木有楩树、楠树、樟木三种高大的树木,还有桂树、花椒、木兰、黄檗、山梨、赤茎柳,有山楂梨、梬枣树(今称黑枣)、橘子、柚子,放着香气。树林的上面,有鹓、孔雀、鸾鸟以及善于跳跃攀登的猿猴,似狐而小的射干;树林的下面,有白虎、黑豹、似狸而长的蟃蜒,比狸还大的猛兽貙犴。
“‘于是就派剸诸一类的勇士,徒手搏击打死这些野兽。楚王驾驭着驯服的毛色驳杂的四匹马,坐着用雕有花纹的玉装饰着的车,挥动着用鱼须装饰的曲柄旗,摇动着缀以明月之珠的旗帜;高举着有利刃的戟,左边佩带着名叫乌号的良弓,右边佩带着夏服的利箭。伯乐在楚王车的右边当陪乘,孅阿驾车。楚王的车马行走缓慢而有节奏,还没有尽情驰骋,将士们的战车就已践踏到狡捷的野兽。踩倒了善于奔走的异兽蛩蛩,辗压了奔走如飞的距虚,超过了奔驰的野马,用车轴头撞击騊駼;有的勇士骑着千里马,去射击奔跑着青黑带棋盘格子的野马。当时马车奔驰得非常迅速,像惊雷滚动,像暴风一样,又像流星的陨落,劈雷轰鸣一般;弓不虚发,射中禽兽的眼睛,一定使它们眼眶开裂;有的射穿了禽兽的胸膛,直通它们的腋下,有的射断了禽兽连着心脏的血管。猎获的野兽多得就像天上落下的雨点,遮盖了草原和地面。于是楚王这才停住车马,在地上来回走动,神情从容自得,欣赏一下阴林这个地区的风景,观看壮士们英勇的气概以及野兽恐惧的样子。拦住和收拾那些极度疲乏而走投无路的野兽,看遍了许多野兽富有变化的各种姿态。
“‘于是郑国美丽的姑娘,披着薄绸细布衣服,拖着麻布和素绢制的裙子,女子身上穿着各种颜色的罗绮制的衣服,身后垂着薄雾一般的轻纱。裙子上的许多褶子,衣服上的许多皱纹,深曲的样子,就像山谷中的溪谷一般。拖拖拉拉的衣裙,使她们行动时不得不提起衣裙下端,裙子的边缘,整整齐齐。她们上衣下垂的长带形如刀圭,其下端形如燕尾。她们穿的衣服非常合体,姿态娇美,走起路来,衣服摩擦飘动有声。她们的垂髾下摩蕙草,飞襳上拂着用羽毛装饰的车盖。她们用鲜艳的翡翠羽毛杂缀在头上作装饰品,下面缠绕着用玉装饰的帽带。若隐若现,飘忽不定的样子,就跟天上的仙女差不多。于是楚王就和这些女子一起在蕙圃里夜间打猎,慢慢行走,登上坚如金属的水堤。用网捕取翡翠,用箭射获锦鸡。短箭射出去,箭上的细绳也就跟着飞出去了。用带绳的箭射下了天鹅,连带射中的野鹅和带绳的箭牵连而下。空中的一对鸧鸹中箭而下坠,一只黑鹤也被射中了。打猎疲倦了,然后就到涌泉清池里去游玩。乘坐头部画有鹢鸟文采的船,举起饰有羽毛的船桨,挂起用翠羽装饰起来的帷帐,竖起用羽毛装饰起来的伞盖。用网捕捉玳瑁,用钩子钩取紫贝,敲着钲、铃一类的乐器,吹着洞箫。船夫唱着歌曲,声音悦耳,使得水中的鱼鳖惊恐万状,波涛大作,涌泉腾起与波涛相会。众石在水流波涛的冲激下互相碰撞,发出硠硠磕磕的响声,就好像雷霆的声音一样,连几百里以外都能听得到。当打猎将要停止的时候,敲着六面鼓,点起火把,战车依次而行,骑兵列队进发,众多队伍互相接连,不停地向前行进。
“‘于是楚王登上了巫山下的阳台,安然无事,保持着宁静的心情,中加芍药调和好的食品,已经具备,然后才进食。不像大王这样整天地驰骋,连车也不下。鲜肉切成小块,在车轮间烤肉吃,自己还觉得非常愉快。依我看来,齐王游猎之乐恐怕赶不上楚王。’这样齐王就没有什么话用来反驳。”
乌有先生说:“这些话为什么说得这样过火呢?您不辞千里之远,来对齐国赐教;我们大王调动了国内全部士卒,准备了许多战车和骑兵,跟楚王的使者一起出去打猎,本想同你合力使打猎有所收获,让你感到愉快,怎能说是夸耀呢?大王问楚国有无像齐国这样平坦的原野、广阔的沼泽,可供游猎的地方及富于乐趣的游猎活动,是希望听听大国美好的风俗、光辉的业绩和先生的高论。现在你不称颂楚王的德高恩厚,却夸大楚王游猎云梦之举高于齐王,过分地夸说楚王的淫乐而显示楚王生活的奢侈腐败,我认为你是不应该这样做的。事实诚然如您所说,那也算不得是楚国的美事;如果没有那样的事而你却讲了出来,这样就要损害你的信誉了。宣扬楚王的不良行为,损害了自己的道德准则,这两件事,没有一件是正确的,而先生你却做了,那就一定被齐人所轻视而又因此影响楚国的威信!再说齐国东面临近大海,南面有琅邪山,可以游览于成山,射猎之罘山,泛舟于渤海的港湾,游乐于孟诸的大泽,隔海斜望则与肃慎国为邻,右面则以日出之处的汤谷为界,每年秋季就到青丘国去打猎,留连徘徊于大海之外,把八九个像云梦这样的沼泽吞在腹中,竟像没有吞下蒂芥一样毫无感觉。如果说到那些不平凡的和宏伟奇特各方异类的物产,以及许多珍鸟怪兽,多得像鱼鳞似的聚集在一起,充满于四境之内,简直没有办法记述出来,就连禹那样贤能也都叫不出名来,尧的贤臣契也不能把它们的数目都统计出来。但是齐王处于诸侯的地位,不敢谈什么游猎嬉戏的娱乐,池苑园圃的宏大;而先生又被当作宾客来接待,因此齐王谦让没有反驳你,怎能说大王没有什么话用来回答呢?”
[评介]
《子虚赋》和《上林赋》都是司马相如的名著,更是汉代散体大赋的代表作。此篇与《上林赋》,最早见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书·司马相如传》和《昭明文选》也都将此文收入。《史记》、《汉书》皆作一篇,至《昭明文选》始分两篇。司马相如曾任武骑常侍,后免官去梁国,与邹阳、枚乘等同为梁孝王的文学侍从,据说此时作《子虚赋》。梁孝王死后,司马相如归蜀。汉武帝即位后读《子虚赋》,颇为赞赏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他的同乡蜀人杨得意时为狗监,借此机会,就把他推荐给汉武帝。从此成为武帝朝中的“语言侍从之臣”,又写《天子游猎赋》,武帝大喜。司马相如是汉赋最杰出的代表,在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扬雄《法言·吾子》评之曰:“如孔氏之门用赋也,则贾谊升堂,相如入室矣。”
《子虚赋》假设楚国的子虚向齐国的乌有先生夸说楚国云梦之大和楚王游猎的盛况,乌有先生却以齐国的渤澥、孟诸可以“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压倒了楚国,并批评他“奢言淫乐,而显侈靡”的错误,并把齐国夸耀一番。这篇赋对诸侯、天子的游猎盛况和宫苑的豪华富丽,作了极其夸张的描写,而归结到歌颂帝王的权势和汉天子的尊严。它宣扬了汉武帝时代大一统的思想,客观上反映出当时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的某些成就,暴露了以皇帝为首的贵族集团穷奢极侈的腐朽生活。这些都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子虚赋》以假设的子虚与乌有先生问答的方式,描述云梦泽的山川土石,珍禽怪兽,奇花异木。作者以铺张扬厉的手法,多角度、全方位地描绘了楚王畋猎的壮观场面以及与郑女曼姬的游娱盛况,真可谓修饰夸张穷极声貌之能事;铺陈文辞历尽万物之变态。
《子虚赋》结构宏大。作者描绘云梦泽的博大,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前说:“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使人误以为“小”,后说:“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又使人醒悟其“大”。谓“小”是虚,谓“大”是实。接着作者就以“大”字着眼,从“其山”、“其土”、“其石”,“其东”、“其南”、“其西”、“其北”几个方面对云梦泽进行多侧面地描写。其中间或有立体描写,“其南则有平原广泽”中,又有“其高燥”、“其埤湿”的分述;“其北则有阴林”中,又有“其上”、“其下”的分述。这样云梦泽的博大、富有便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安排结构刻意追求宏大的体制,把帝王畋猎的场面放在极其广阔的环境中加以描写,正体现了汉大赋铺张扬厉的特点。当乌有先生批评子虚“奢言淫乐,而显侈靡”时,反过来盛夸齐国疆界的广大无比,“齐陼钜海,南有琅邪,观乎成山,射乎之罘,浮渤澥,游孟诸。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汤谷为界,秋田乎青丘,徬徨乎海外”,最后得出结论:“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表现了作者的宏观的审视能力和恢弘的气度。
《子虚赋》气势雄伟。作者先描写齐王畋猎的场面,“王车驾千乘,选徒万骑,畋于海滨。列卒满泽,罘网弥山”。国王一次外出畋猎便调动上千辆战车,万余名士卒参加,平原广泽到处布满罗网,于是猎物甚多,“掩兔辚鹿,射麋脚麟。鹜于盐浦,割鲜染轮。”如此声势浩大,惊天动地。而楚王统率壮士武夫阴林猎兽的场面更为壮观。作者细描齐王畋猎活动不过是为楚王的畋猎做铺垫。楚王“案节未舒,即陵狡兽”,狩猎队伍浩浩荡荡,车马迅猛异常,如惊雷疾风,似流星闪电。作者盛夸帝王畋猎的雄伟气势,主观上是为了适应当时统治者的好大喜功以及游娱享乐的需要;客观上体现了汉帝国的强大昌盛,体现了当时汉民族的自信、自豪的阔大胸襟和浩然气概。
《子虚赋》辞句上多用排比、对偶而又能变化多姿。有的排比、对偶很工整。如“驾驯駮之驷,乘雕玉之舆”、“靡鱼须之桡旃,曳明月之珠旗,建干将之雄戟”、“左乌号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但又不受排比、对偶的拘限,少者一字一句,多者十一字一句,长短错杂,变化多姿。它虽出于楚辞,却“独变为体”,不师故辙,具有创造性,是汉代大赋的典型之作。为汉赋建立了固定的体式。后来一些描写京都宫苑、田猎巡游的大赋,都模拟相如赋而难以超越。所以鲁迅对司马相如的赋高度评价说:“盖汉兴好楚声,……而相如独变其体,益以玮奇之意,饰以绮丽之辞,句之短长,亦不拘成法,与当时甚不同。”“不师故辙,自𢴮妙才,广博闳丽,卓绝汉代。”(《汉文学史纲要》)
《子虚赋》和其他大赋一样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它写一个打猎的活动,用了很多笔墨,堆砌许多辞藻,内容比较空洞;分段铺写,形式呆板,很少变化;同时代的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就指出它多“虚词滥说”。
☚ 招隐士   上林赋 ☛

子虚赋

赋篇名。西汉司马相如作。《文选》以前半部分为《子虚赋》,后半部分为《上林赋》。全文以三个假想中的人物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相互诘难和议论。前二人夸耀楚、齐苑囿之盛况,后者则铺陈天子游猎之壮观,以压齐楚诸侯国,体现大一统中央王朝的声威。气势宏伟,词采富丽。为司马相如代表作。鲁迅说:“(相如)制作虽甚迟缓,而不师故辙,自摅妙才,广博闳丽,卓绝汉代”(《汉文学史纲要》)。对后来的大赋影响很大。

子虚赋

子虚赋

西汉司马相如作。赋中假子虚、乌有先生之言,叙楚国、齐国的苑囿之盛,作为叙天子苑囿的铺垫。该赋与《上林赋》本为一赋,《文选》将其一分为二。原文载《史记》与《汉书》本传,可供研究汉代长安苑囿参考。

☚ 论都赋   上林赋 ☛

《子虚赋》zi xu fu

Master Void Rhapsody→司马相如 (Sima Xiangru)

子虚赋

西汉赋。司马相如作。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悦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这篇赋假托子虚和乌有先生的对话写成。子虚作为楚国使者来到齐国,齐王举行大规模的田猎,向子虚夸耀齐国的强大。子虚不以为然,“对以云梦之事”,描述楚国云梦泽的广大、山川的美丽、物产的富饶,盛称楚王田猎之壮观,歌舞之欢娱,认为齐王“终日驰骋,曾不下舆,将割轮焠,自以为娱”,其实比不上楚王,使得齐王无以应答。乌有先生听了子虚的复述,批评子虚“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是“彰君恶,伤私义”,虽然如此,他禁不住对齐地的山川风物作了一番夸饰,说它疆域广大,“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介”,齐王不作回答,是出于对客人的礼貌。这篇赋借子虚和乌有先生之口,反映了西代诸侯藩国之间的争强斗富,作者对这种奢侈荒淫的生活是持有一定的批判态度的,因此作品结尾强调诸侯不应以奢靡淫乐为美,而应以仁义德政为美,有讽谕之意。

子虚赋

赋篇名。西汉司马相如作。通过三个假想人物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的相互诘难和议论,描写诸侯国楚、齐的苑囿之盛,铺叙天子游猎之事。旨在“归之于节俭,因以讽谏”。其结构宏大,想象丰富,对后来的大赋产生了很大影响。全文保存于《史记》和 《汉书》本传中,《文选》将其前半题为《子虚赋》,后半题为 《上林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