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选择和分析
技术是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的手段或活动,它是科学知识与人的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技术,按不同的区分标准,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如: 按劳动者的技术装备程度,技术有手工工具、半机械化、机械化、半自动化和自动化五类; 按技术的先进性,技术可以分为尖端技术、先进技术、中等技术和落后技术; 按技术的不同功能分,技术有生产性技术 (如材料技术,加工技术等) 和非生产性技术(如军事技术) 等。在对企业具体的经营项目进行技术分析时,就必须要结合具体经营项目的内容、特点和技术本身的特点,选择与企业现有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其他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技术。具体来说,技术的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❶技术的先进性。掌握了先进技术的企业,一般来说,便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但在选择技术时,对于具体的企业来说,并不是技术越先进越好,先进的技术必须有配套的条件。
❷经济的合理性。先进的技术的选择及其投资必须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企业来说,这不仅是选择技术的标准,也是决策的依据。
❸社会的有益性。企业的经营受社会、自然等环境条件的制约,而企业不只是一个经济组织,更是一个社会组织,有一定的社会责任。
❹资源的节约性。合理地利用和节约资源的新型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是世界各国存在的共同趋势也是企业选择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
选择和确定在技术上先进和在经济上合理的技术,是可行性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技术经济工作还必须对可供企业选择的技术作出评价,以确定适宜于特定企业的最佳技术。分析评价技术的原则是:
❶技术必须具有先进性; 更要具有适用性,先进性与适应性必须相结合。适应性是指技术必须与企业自身的经营资源、社会和自然环境等经营环境和条件相适应。
❷实现经营目标的能力与减少投资和降低经营成本的能力相结合。在技术经济工作中,可以采用成本一效益分析评价法等来进行评价。成本一效益分析评价法是用成本和效益两个目标评价方案的方法。在一定完成目标的情况下,求效益目标最大,称为最有效准则; 在既属效益的目标下,使成本最小,称为最经济原则; 效益对成本比最大,称为效本比准则。
❸技术之间要协调配套,以便发挥最大的技术功能。
❹技术的选择和采用必须与资源状况以及资源的供给条件相匹配。在可行性研究中,技术的分析评价必须同时考虑特定技术所需要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对它们必须进行分析和计算,作出相应的选择以及使用的成本估计,主要资源的供给状况和可行性将是分析评价技术可行性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