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托马斯·潘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托马斯·潘恩

托马斯·潘恩1737—1809

北美独立战争中杰出的先锋战士、宣传家。1737年1月29日出生在英国诺福克郡的一个裁缝家庭,因家境贫困,13岁辍学,跟着父亲学裁缝手艺。后来当过店员、水手、农民、家庭教师和小税吏等。青年时代的潘恩饱尝了失业和饥饿的痛苦,对社会愤愤不平,曾一度把自己的姓“Paine”写作“Pain”(痛苦),以示抗议。潘恩在做小税吏时,曾写了题为《税吏事件》的小册子,请求议会给基层税吏加薪,从而触怒了当局。1774年春,潘恩被革职,他决定离开英国到北美殖民地去,但无力支付远渡重洋的旅费,只好卖身为契约奴隶。行前,他求见了正在英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给在费城的女婿巴赫写了一封信,要他帮助潘恩,才使潘恩到北美后免受了做几年奴隶的苦难。1775年4月,北美人民在列克星敦打响了反英武装斗争的第一枪。潘恩立即投入革命洪流,成为这场斗争的一位杰出的先锋战士。1774年11月至1776年5月,潘恩在费城主编《宾夕法尼亚》杂志。白天,他在酒店、咖啡店同来自各地各阶层人士谈话,了解殖民地社会情况。晚间,通宵阅读殖民地出版的各种刊物,分析殖民地政治形势。潘恩很快熟悉了北美社会,成为北美革命的积极鼓动者。《宾夕法尼亚》杂志反映了人民的革命情绪,深受民众欢迎,富兰克林也成为它的热心读者。潘恩去拜会杰斐逊,把自己刚刚写的书稿念给他听。潘恩说:“我想叫它《常识》,因为这只不过是人人应该知道的常识罢了。”
1776年1月,《常识》一书问世。它以通俗的语言,锐利的笔调,痛斥了君主制的罪恶,振奋了人民的革命精神,为北美独立吹响了战斗的号角。12万册《常识》在三个月内被抢购一空。各地出版商不顾版权,竞相翻印,总销售量达59万册。《常识》出版半年以后,第二次大陆会议于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独立宣言》。《常识》里写的话,在宣言里引用了。就连美国国名(美利坚合众国)也是潘恩在《常识》中首创的。
《独立宣言》发表后,美国独立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更艰苦的阶段。华盛顿希望潘恩能针对形势写文章,提高士气。潘恩接受了这个任务。他伏在篝火旁的铜鼓上,奋笔疾书,写出了著名的《美国危机》。1776年12月,署名“常识”的第一篇《美国危机》在费城出版,一周内发行9万份。一捆捆《美国危机》如同新鲜的血液,注射到华盛顿的大陆军中,注射到正在同英国殖民主义者进行艰苦斗争的北美人民当中。1777年4月,潘恩由杰斐逊推荐,出任大陆会议外交委员会秘书。1791年,潘恩在伦敦出版支持法国大革命的著作《人权论》,遭到英政府通缉,被迫流亡法国。在法国,他被选为国民议会代表和制宪委员会委员。可是,他未能始终站在革命的前列,而在雅各宾专政时期站在吉伦特派一边,与革命相抵触,以致被捕。出狱后,潘恩拒绝同拿破仑合作,整理出版了在狱中开始写作的哲学著作《理性时代》。1802年,潘恩回到美国,继续遭到已经登上统治地位的美国资产阶级的冷遇。1809年6月8日,这位杰出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宣传家与世长辞。简朴的墓牌上写着他本人拟定的碑文:“托马斯·潘恩。《常识》的作者。”

☚ 托马斯·阿切尔   共产党人 ☛
000074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