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手拉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手拉手shǒulāshǒu<动>1990年4月以来开展的“全国城乡小伙伴携手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活动”的形象、生动的说法。 手拉手shǒu lā shǒu1990年4月开展的“全国城乡小伙伴携手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活动”的喻称。例如:“‘手拉手’活动自去年4月份开展以来,已有200对城乡小学结成联谊学校,把城乡少年儿童的心联在了一起。”(《光明日报》1991.3.4)“作为‘希望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的‘手拉手’活动,也在县城拉开序幕。”(《湖北日报》1991.5.27) 手拉手 手拉手距离比牵手稍大一点。两位年轻人手拉手,表示友好、平等关系,有时候也是一种外交礼节。 ☚ 牵手 头靠头 ☛ 手拉手 《手拉手》第二十四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歌。美国莫罗瓦尔曲。在该歌曲中,人们可以强烈而清楚地感受到人类的友爱、平等、自由和人们手拉手的勇敢拼搏精神。歌曲一开始是气息悠长的8小节引子。紧接着,男声独唱以引子所呈示的音调材料为基础,用庄严而饱满的感情,唱出奥运会火炬的光辉景象和千千万万颗心为此而跳荡的激动场面。随后 (第17小节),女声独唱用同样的音调构成的旋律宣布伟大的时刻已来到,号召人们: “快快奋起,全人类世世代代友好,同生活,同成长。” 此后 (第27小节),合唱进入并与男声独唱交替进行。歌声一泻千里,叩动人心。在这一时空中,人们仿佛手拉手地进入了大同世界,小反复 (第40小节),男女声独唱再度轮番进入,使前面的情绪、音调进一步得到渲染、强调。之后是大反复(DC) 并跳跃到在情绪和结构上同引子形成照应的过渡性乐段 (第50小节)。富有表情的8小节间奏后,又出现了合唱与男声独唱交替进行的乐段。这一震撼人心的中心乐段于全曲中被陈述了6遍之多。由歌词中不难看出,这系作者所要突出的主题思想。作者曾说过,他很早以前就想创作一首集雅俗为一体、表达人类共同心声的乐曲。就像这首歌曲结尾处歌词所展示的那样,作品中所颂扬的精神将超越时间和空间而获得永恒。作者于此不惜篇幅,竟用了8小节 (合唱) 的长度在不同的声部层上表达了全人类的共同心愿。 ☚ 鸽子 喀秋莎 ☛ 手拉手 《手拉手》第二十四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歌。美国莫罗瓦尔曲。在该歌曲中,人们可以强烈而清楚地感受到人类的友爱、平等、自由和人们手拉手的勇敢拼搏精神。歌曲一开始是气息悠长的8小节引子。紧接着,男声独唱以引子所呈示的音调材料为基础,用庄严而饱满的感情,唱出奥运会火炬的光辉景象和千千万万颗心为此而跳荡的激动场面。随后(第17小节),女声独唱用同样的音调构成的旋律宣布伟大的时刻已来到,号召人们: “快快奋起,全人类世世代代友好,同生活,同成长。”此后 (第27小节),合唱进入并与男声独唱交替进行。歌声一泻千里,叩动人心。在这一时空中,人们仿佛手拉手地进入了大同世界,小反复(第40小节),男女声独唱再度轮番进入,使前面的情绪、音调进一步得到渲染、强调。之后是大反复(DC)并跳跃到在情绪和结构上同引子形成照应的过渡性乐段(第50小节)。富有表情的8小节间奏后,又出现了合唱与男声独唱交替进行的乐段。这一震撼人心的中心乐段于全曲中被陈述了6遍之多。由歌词中不难看出,这系作者所要突出的主题思想。作者曾说过,他很早以前就想创作一首集雅俗为一体、表达人类共同心声的乐曲。就像这首歌曲结尾处歌词所展示的那样,作品中所颂扬的精神将超越时间和空间而获得永恒。作者于此不惜篇幅,竟用了8小节(合唱) 的长度在不同的声部层上表达了全人类的共同心愿。 ☚ 鸽子 喀秋莎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