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手则握笔,口却登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手则握笔,口却登场 手则握笔,口却登场李渔总结自己戏曲创作的一条重要经验,亦是他所创立的以舞台演出为中心的编剧学中一个基本观点。《闲情偶寄》:“笠翁手则握笔,口却登场,全以身代梨园,复以神魂回绕,考其关目,试其声音,好则直书,否则搁笔,此其所以观、听咸宜也。”剧本不仅是供阅读的文学作品,而且是供舞台演出用的脚本,其优劣成败最终要由舞台来检验。所以,剧作家必须熟悉舞台艺术的特点,写作中时刻想着舞台、演员与观众,“把剧本写在舞台上”(《契诃夫论文学》),不仅剧本的人物、事件、场景要高度集中,适应舞台演出,剧中人物的台词,亦必须让演员读来上口,观众听去入耳。李渔强调“手则握笔,口则登场”,把剧本创作与舞台表演统一起来,把戏剧的演出与观众的接受、欣赏统一起来,符合戏剧艺术的特点与规律,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 ☚ 戏剧语言要富于哲理 电影是能够充分展示典型环境的艺术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