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导弹用于直接支援战场作战,打击战役战术纵深内目标的导弹。
战术导弹用于直接支援部队战斗行动的导弹。 战术导弹用于直接支援战场作战,打击敌战役战术纵深内目标的导弹。这类导弹的射程在1000千米以内,主要是打击核袭击兵器、集结的部队、指挥所、机场、港口、铁路枢纽、桥梁、飞机、舰船、雷达等目标。自50年代以来,战术导弹已在多次局部战争中使用,已成为现代战争中重要武器之一。 战术导弹 战术导弹zhanshu daodantactical missile在战争中攻击陆上、海上(包括水上和水下)和空中战役和战术目标的导弹。 战术导弹种类繁多,用途不一。当按发射点和目标位置分类时,攻击陆上目标的有地地、舰地、潜地和空地4类导弹;攻击海上目标的有舰舰、岸舰、空舰、潜舰、舰潜、潜潜和空潜等多种类别;攻击空中目标的有空空、地空和舰空3种类别。当按目标特性分类时,战术导弹可分为攻击固定目标和攻击活动目标两大类。前者又可细分为攻击面目标和点目标及硬目标和软目标等类别;后者则分为反飞机、反坦克、反舰、反潜和反导弹等多种类别。 到20世纪90年代初,研制战术导弹的国家已有27个,装备战术导弹的国家多达90多个;正在研制、生产和使用的战术导弹型号有380多个,占各种战略和战术导弹型号总数的85%以上。美国、俄罗斯、法国和英国是所有研制战术导弹的国家中研制种类最全、型号数量最多和出口量最大的4个国家。现有战术导弹的80%以上是它们研制的;军贸市场上出售的战术导弹中85%以上是由它们设计和制造出来的。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导弹以来,独立自主地研制了地地、地空、舰空、空空、空地、反舰、反坦克等多种战术导弹。 现有战术导弹中,携带常规弹头攻击陆上航空兵基地、指挥中心、防空阵地、雷达站、桥梁、隧道、油库、兵工厂和弹药库等固定目标的战术导弹有3类:地地战术弹道导弹、常规对陆攻击海射巡航导弹和战术空地导弹。前两类主要用于攻击战役目标,后一类用于攻击战术目标。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使用的苏联飞毛腿地地弹道导弹系列、美国幼畜AGM-65空地导弹系列和海射(包括舰射和潜射)战斧巡航导弹分别代表了这3类导弹的当代发展水平。空空导弹按射程分近、中、远距导弹3种。近距格斗用的有响尾蛇、魔术R550和先进近距空空导弹(ASRAAM);中距拦射用的有麻雀、天空闪光和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MRAAM);远距拦射用的有不死鸟AIM-54A、AA-6和AA-10等。防空导弹(包括地空和舰空)的代表型号有:早期防御高空远程轰炸机用的SA-2/3、奈基-2和黄铜骑士等(现都已停产);防御中低空和超低空突防飞机及战术导弹用的有霍克、尾刺、长剑、海狼、海麻雀、海响尾蛇、罗兰特、RBS-70、SA-6和SA-8等;防御从高、中、低空、多批次、多方向进行饱和攻击的战术导弹用的有爱国者、宙斯盾、SA10/12和SA13/14等。反舰导弹(包括舰舰、空舰、潜舰和岸舰)中最著名的有3大系列:俄罗斯的冥河导弹、法国的飞鱼导弹和美国的捕鲸叉导弹系列,它们都曾在海战中击沉过敌舰;近程反舰导弹中,挪威的企鹅导弹最适于在复杂的港湾岛礁水域攻击敌舰;远程反舰导弹只有为数不多的4种型号:俄罗斯的沙道克SS-N-3、沙箱SS-N-12、SS-N-19和美国的战斧反舰导弹BGM-109B。反坦克导弹中在军贸市场出售量最大的有4种导弹:美国的陶、法德合制的米兰和霍特,及俄罗斯的赛格(AT-3),它们都既可用于单兵发射又可用作车辆和直升机发射;新的具有“发射后不用管”能力的导弹有北约的催格特、美国的海尔法和俄罗斯的AT-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术导弹在战术技术性能要求上已从以往追求某些单项性能指标最优转向以提高整个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能力和保证效费比最佳为主要目标。各技术先进国家均建立了可对导弹的战术、技术、经济和使用特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作战效能和效费分析的模型,为合理选择导弹的性能指标体系和保证方案设计最佳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多用途模块化设计思想、计划产品改进-预筹产品改进(P2I-P3I)设计方法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CAD/CAM)的发展和应用,为研制性能精良、技术先进、成本较低、周期较短且易于进行有计划改型的导弹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导弹更适宜走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的发展道路。 在现代战争中,战术导弹是战场上射程最远、命中精度最高、杀伤能力最大和最难以进行有效防御的武器,它的研究和发展既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科学技术综合发展能力的重要尺度,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 近程导弹 巡航导弹 ☛ 00001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