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战伤与战伤分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战伤与战伤分类

战伤与战伤分类

在战斗中由敌方武器直接或间接对人员造成损害,或因战斗行动及战争环境造成的损伤统称为战伤。各类事故(翻车、枪支走火等)造成的意外损伤为非战斗减员,不作为战伤统计。
战伤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和救治技术与平时创伤基本相同,但具有一些平时创伤少有的特点:
❶伤情复杂:现代战争,杀伤武器种类繁多,威力大,投射物速度快,火力密度与射击精度高,使战伤变得更为复杂、严重和广泛,多发伤和复合伤增多。
❷伤道污染重: 高速投射物击穿人体后,不仅使伤道周围组织破坏,甚至可使远离伤道的组织发生损伤,而且可将衣服碎片、泥土等污物带入伤道,使伤道发生污染,加之战时难以及时施行外科处理,故较平时创伤更易发生严重感染。
❸伤员成批发生: 战时伤员多成批发生,战争环境又常不固定,部队流动性大,因此,须根据伤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后送和分级救治。战伤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战伤进行诊断、后送与治疗,以利于战伤统计和研究。战伤分类主要有以下方法。
按原因分类 (1) 冷武(兵)器伤: 是指刀、刺刀、剑等锐器所致的损伤。现代战争除白刃战尚可出现刺伤 (戳伤)、切割伤(刀伤)及砍伤外,冷武器伤已很少见。冷武器伤的伤情主要取决于武器的种类、致伤力和受伤部位。锋利兵器所致切割伤,创缘整齐,周围组织损伤较轻,如处理及时,较易愈合。砍伤创缘多不整齐,周围组织损伤较重,常有不同程度的挫伤或撕裂伤,污染多较重。深部刺伤可造成重要器官、大血管损伤,伤情严重者可迅速死亡。
(2) 火器伤: 指以火药作动能发射投射物所致损伤,有枪弹伤和弹片伤两类。由枪弹和弹片直接造成的损伤称为原发性损伤,或称原发投射物伤。投射物击中其他物体,由于动能传递构成继发投射物(碎石、木块等)造成的损伤,或炸弹、炮弹爆破引起房屋、工事倒塌和燃烧间接造成的人体损伤,则称为继发性损伤。由继发投射物所致损伤亦称继发投射物伤。现代战争,弹片伤多见,但以枪弹伤死亡率较高。火器伤伤情主要取决于投射物的速度、质量、形状和致伤部位。高速投射物所致的损伤多较严重; 大弹片击穿人体时,常有泥土或其他异物污染; 小弹片击穿人体时,常存留于体内形成盲管伤。同一投射物对不同组织所造成的损伤程度亦不同,密度大的组织(骨胳)和含水量高的组织(脑、肌肉)损伤较重; 弹性大和含气组织(皮肤、肺)则损伤较轻。
(3) 燃烧武器伤:由燃烧武器(火焰喷射器、烧夷弹等)所致损伤主要是火焰烧伤,此外,尚有磷、镁等化学烧伤。现代武器发展迅速,许多武器已不属单一火器或燃烧武器,杀伤因素是多样的,如气浪弹虽属燃烧武器的改进型,但其杀伤因素包括冲击波、高温和弹片,而以冲击波伤害为主,次为高温和弹片; 燃料空气炸弹爆炸后可引起冲击伤、窒息、烧伤和弹片伤,以冲击伤为主。
(4) 核武器伤: 核辐射、冲击波和光(热)辐射是核武器三个主要杀伤因素,所致损伤多为复合伤。如放射损伤复合烧伤或冲击伤,烧伤复合放射损伤或冲击伤等。核武器爆炸时所产生的超压和动压引起房屋、工事倒塌,伤员的位移或被抛掷等,可造成各种开放伤或闭合伤。(5) 化学武器伤: 少数化学毒剂(如芥子气)可引起粘膜或皮肤烧灼、糜烂等损伤; 多数化学毒剂则引起伤员全身中毒。从战伤外科角度考虑,主要是化学性复合伤。
(6) 激光武器伤: 由激光武器所致的损伤称为激光武器伤。目前正在研制和试验的杀伤性激光武器,主要有激光致盲武器和激光枪等。其主要作用是致盲,近距离的激光枪照射也可使受照者致死。
(7) 非武器伤: 是由战斗行动或战争环境所引起的其他损伤,如冷伤、战壕足、淹溺、电击伤等。丛林作战时,还可发生螫伤、蛇咬伤等。
按部位分类 为便于战伤统计和后送救治,受伤部位按解剖定位标准分为头、颈、胸、腹、骨盆、脊柱、上肢和下肢八个部位。各部位的致伤率与致伤武器种类、使用方法和伤员受伤时体位等因素有关。如小型爆炸性武器多伤及下肢,筒形钢珠弹多伤及上半身等。但历次战争中,各部位的负伤率大致相似,以四肢伤最多,下肢又高于上肢。
按组织损伤程度分类 皮肤、粘膜完整的深部组织损伤称为闭合伤。皮肤、粘膜破裂的深部损伤组织、器官直接与外界相通者称为开放伤。大多数战伤为开放伤。除冷武器所致的刺伤、切割伤、砍伤外,亦可由武器的间接作用引起撕裂伤或撕脱伤。现代战争中,大多数开放战伤为火器伤。若发生核战争,则烧伤的比例将显著增加。
根据组织损伤程度,火器伤分为点状伤、撕裂伤和毁损伤。点状伤伤口小,直径一厘米左右,多见于中速枪弹和高速小弹片(珠)伤,但不能因伤口小而判定损伤轻,有时也可发生严重的深部组织损伤。撕裂伤常见于极高速的枪弹、弹片和无弹壳的软弹头枪弹伤。这类投射物可在体内爆裂成许多碎片或发生严重变形,使组织撕裂和挫伤; 尖端有裂口的箭头弹等击穿人体后亦可造成撕裂伤。毁损伤的组织破坏广泛而严重,组织缺损多,伤部失去原有形态,大都难以修复,如踩中地雷发生爆炸,甚至整个小腿可被毁损。
火器伤不论其组织损伤程度如何均为穿入伤。穿入伤即致伤物穿透皮肤或粘膜而伤及深部组织。若体腔 (腹腔、胸腔、关节腔、脑膜腔、脊髓腔等)被穿破,则称为穿透伤。据穿入伤或穿透伤伤型又分为盲管伤和贯通伤
(见图)。只有入口而

火器伤的类型(以头部伤为例)
a切线伤 b贯通伤 c盲管伤 d反跳伤

无出口的伤道称为盲管伤。火器性盲管伤均有异物存留。盲管伤的伤情轻重不一,重者造成重要生命器官破裂,甚至立即死亡。由于盲管伤伤道有时不易辨认,检查时应仔细全面。盲管伤的发生率较贯通伤高,约为4:1。比例最高的是头部,其次是胸部。既有入口又有出口的伤道称为贯通伤,多发生于距射击点或爆炸点较近处。贯通伤投射物所消耗的动能为入、出口处的动能之差,而没有消耗全部动能,故损伤范围有时反比盲管伤小。多数情况下,贯通伤的出口大于入口,如出、入口均小,常由高速枪弹或高速小弹片(珠)武器近距离致伤造成; 入、出口均大,常由大弹片致伤。贯通伤出、入口位置的连线不完全表明伤道的位置。因为伤后随着伤员体位的改变,伤道位置可能发生变化;投射物致伤过程中在体内遇到阻力时可改变方向。因此不能用出、入口连成直线来判断组织、器官的损伤,而应根据临床表现仔细检查,以免漏诊或误诊。有的贯通伤表浅,投射物沿体表切线方向通过,使出、入口连成一条沟槽状伤道,称为切线伤。若投射物穿入人体组织后动能变小,遇阻力后从原进入伤道弹出,形成出、入口集中于同一伤道时则称为反跳伤。反跳伤的处理同盲管伤,但伤道内无投射物存留。一般切线伤和反跳伤的组织损伤较轻,但有时能量也可传至深部组织造成损伤,如头部切线伤或反跳伤可造成颅内损伤。冷武器所致的穿入伤或穿透伤,也可有盲管伤或贯通伤。
战伤闭合伤常见的为挫伤和挤压伤,多由房屋、工事倒塌、战车翻倒、重物挤压造成。挫伤系由重物或钝器撞击引起。严重挫伤可发生骨胳、大血管、神经损伤,甚至多脏器破裂。挤压伤由重物挤压所致。严重的挤压伤可发展成挤压综合征或筋膜间隙综合征。在攻击、追击中,可发生踝部捩伤; 在气浪弹、核武器爆炸时,可发生冲击伤。
现代战争中,战伤日趋复杂化,常是多种致伤因素同时造成多部位、多脏器损伤,开放伤和闭合伤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在战伤分类中,将这类多部位、多因素伤情复杂的损伤,分别称为多发伤和复合伤。多发伤系由单一致伤因素造成多部位、和(或)多脏器的严重损伤,即使单独存在也可构成对伤员生命的威胁或导致残废。例如腹部穿透伤同时损伤胃和肝脏; 股骨开放骨折同时有骨盆穿透伤等。某一部位或脏器的多处损伤及伤情较轻时不属于多发伤,而称多处伤。例如小肠多处穿孔,股骨多处骨折,四肢多处小弹片伤等。复合伤是指两种以上致伤因素所致的损伤,如放射损伤合复烧伤 (放烧复合伤)、烧伤复合冲击伤(烧冲复合伤)等。通常将主要伤情放在首位。“合并伤”,实际属复合伤 (烧伤复合创伤),或属多发伤(腹部严重挫伤,肝、脾、胰破裂)。联合伤是同一致伤因素造成的相邻两个部位的多发伤 (如胸腹联合伤)。
☚ 战伤外科学   创伤弹道学 ☛
0001698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