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骨细胞瘤osteoblastoma系以成骨细胞为主要成分的一种骨细胞瘤。此种瘤为良性瘤,但可恶性变。多发生于股骨、胫骨及脊椎骨。临床表现:病变功能部位可有无力、不适、麻木等症状;发生在脊椎可出现相应压迫症状,如神经根压迫症状或截瘫等。治疗:及早手术刮除病骨,缺损处植骨,术后放疗;对症。 成骨细胞瘤osteoblastoma由成骨细胞及骨样组织构成。多属良性,少数为恶性。少见。多发于10~25岁男性。好发于下肢干骺端和椎骨附件。疼痛轻微,功能受限。位于脊柱者,可产生脊髓压迫症状。X线表现为局限性骨质破坏,皮质变薄且膨胀明显,可见骨化影象,边界清楚,周围无反应性硬化区。应与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相鉴别。应将瘤体刮除并行植骨术。复发率较高,可恶变。 成骨细胞瘤 成骨细胞瘤成骨细胞瘤与骨样骨瘤相似,由成骨细胞及骨样组织构成,瘤体积大于2 cm直径,周围无反应性成骨而以溶骨和皮质变薄膨胀为其特征。多数属良性者。少数恶性,不仅局部浸润广泛且能转移,组织学表现为骨肉瘤的相对瘤。病理切片呈暗红色,含砂粒样物,并见出血、囊性变。镜下见大量成骨细胞,形状较规则,或密集、或覆于骨样组织表面,骨样组织钙化不匀。并见坏死、出血、散在的多核巨细胞。 本病少见。多发生于10~25岁男性。好发于下肢(股骨、胫骨)干骺端和脊椎(附件),也可见于肋骨、肩胛骨、髂骨、足骨等处。疼痛较轻,功能受限,浅表者骨质隆起,脊椎者可产生脊髓刺激压迫症状。X线片呈局限性骨质破坏、骨质扩张,可见骨化影像,边界清楚,周围无反应性硬化区。临床应同骨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等鉴别,病理上与骨样骨瘤、骨肉瘤等鉴别。治疗以切除或刮除术并同时植骨,脊椎者或需减压外加放疗。复发率较高,且可恶变。 ☚ 骨样骨瘤 骨肉瘤 ☛ 00008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