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慎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慎独 慎独指隐其微欲,不显于众,加强个人内心修养,以戒慎自守。语本《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文) ☚ 博爱 日三省 ☛ 慎独shèndú人独处时谨慎不苟。 慎独在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宋史·詹体仁传》:“少从朱熹学,以存诚~为主。” 修养1 修养1修(修习) 亹 另见:培养 高尚品性 ☚ 修养1 养心 ☛ 谨慎程度 谨慎程度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不敢稍微放肆:敛容屏气 ☚ 行事谨慎 过分谨慎 ☛ 慎独 慎独意指独自一个人的时候要以慎重的态度管好自己。语出《中庸》。 ☚ 澡雪 不愧不怍 ☛ 慎独懦家提倡的修养方法。指人独处时,仍能谨慎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准则。语出《礼记·大学》:“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亦载:“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故君子慎其独也。”夺汉郑玄注:“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 (《礼记郑注》)。 《礼记·中庸》还载:“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相”,视。“屋漏”,指室内西北角,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意谓独居斗室的时候。不愧于屋漏,喻指君子在人看不见的地方,也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问心无愧。“慎独”强调人恪守德操的自觉自律,有其合理性。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修养的功夫是否高深,独居时是一个考验。宋明理学家极重慎独之修养方法。邵雍用鬼神迷信思想说明“慎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说:“凡人之善恶,形于言,发于行,人始得而知之。但萌诸心,发乎虑,鬼神己得而知之矣。此君子所慎独也。”(《皇极经世·观物外篇》)程颢说:“洒扫应对,便是形而上者,理无大小故也。故君子只在慎独”(《遗书》卷13)又将慎独与天德联系在一起。他说:“纯亦不已,此乃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慎独”(同上卷14)。《宋史·詹体仁传》:“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朱熹后学真德秀以敬释慎独,“盖戒惧慎独者,敬也”(《西山答问》)。《中庸》里的“慎独”成了宋儒主敬说的理论基础。明理学家钱德洪认为,慎独就是致中和。他说:“致中和工夫,全在慎独。所谓隐微显见,已是指出中和本体。故慎独即是致中和”(《绪山会语》)。明末刘宗周之学“以慎独为宗”,以为“独此物之本,而慎独者物格之始事也”(《西山答问》)。他着重从本体论的意义上来说明慎独。并认为“至慎独二字,明是尽性吃紧工夫”(《刘子全书》十二,《语录》)。 慎独 慎独shendu指不要在暗地里违背道,也不要在细小事情上违背道。慎独出自《礼记·中庸》:“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以后,作为个人独处时仍能严格遵守道德原则。再以后,赋予慎独以新意,作为自我修养的原则和方法。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说到,因为共产党员无私心,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也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 修养 诚实 ☛ 慎独 慎独shendu中国古代儒家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境界,也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慎独一词源出于《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要求人们在一个人独处、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的行为也要一丝不苟,自觉做合乎道德的事,不做不合乎道德的事。即在个人独处的时候,要保持一种道德自觉性,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它标志着一个人能凭借自己内心的道德信念的力量来选择道德行为。慎独这个概念,已被现代社会主义伦理学和共产主义道德所吸收,成为表示道德行为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概念。 ☚ 道德修养 人生观 ☛ 慎独 慎独shen du独处无人察觉时,能谨慎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中国古代儒家的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见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孟子也有类似主张:“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独善其身”具有自我约束、修身为善的意思,都是要求严格地控制自己的言行, 以符合一定道德修养的标准。唐代李翱则把“慎独”作为恢复善性的一种方法,他说:“不睹之睹,见莫大焉;不闻之闻, 闻莫其焉。其心一动,是不睹之睹,不闻之闻也,其复之也远矣,故君子慎其独。慎其独者,守其中也。”(《李文公集·复性书》)这是以自庸为核心,并吸取佛教禅定静心的一种修身方法。可见,一个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在无人觉察、无人监督时,能独善其身。 ☚ 自律道德阶段 荣誉感 ☛ 慎独 慎独Shendu儒家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境界,也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语出《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君子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 自己的行为尤其要特别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情况下,更要十分警惕。一切人们认为隐蔽的东西,总是很容易显露出来,一切最微小的事情,也总是很容易表现出来。所以君子要特别戒慎和警惕独处的时候,这就是慎独。慎独是依靠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内心信念来支配的自己行动的,是衡量一个人道德觉悟和品质的试金石。在社会生活中,当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保持自己的节操,不做任何对不起社会或他人的坏事,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一个人只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刻苦的磨练, 也是完全可以达到慎独的道德境界的。 ☚ 道德修养 理想 ☛ 慎独儒家提倡的道德修养方法和应达到的道德境界。《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郑玄注:“慎独者,慎其闭居之所为。”意谓当一个人独处时,更应当保持道德的自觉性,谨守道德准则,潜心道德锻炼。 慎独 慎独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谨慎从事,不做坏事。语出《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谓不要在暗地里违背道,也不要在细小事情上违背道。以后文人学者也多处用到“慎独”,多为自我约束,修身为善的意思。今人赋予“慎独”以新意,把慎独作为自我修养的原则和方法。慎独是一个人具有高度修养水平和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的表现。 ☚ 修身 修德行 ☛ 慎独 慎独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指独处其身时,当更慎守其道。《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后世学者于离群索居之时,常以“慎独”为戒。 ☚ 慎到 窦光鼎 ☛ 慎独guard against all temptations when alone;behave with caution in solitary circumstanc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